分析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和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
2019-07-13赵敏
赵敏
【摘要】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口服避孕药和宫腔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对预防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100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口服避孕药治疗, 观察组术后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复发率2.0%低于对照组的1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 两组月经量正常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 观察组月经量正常率96.0%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个月,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0.83±1.39)g/L, 高于对照组的(114.07±2.77)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30.88±2.98)g/L, 高于对照组的(123.09±3.82)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低于对照组的2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后以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 均可实现对术后复发的有效控制, 有助于患者健康, 但放置曼月乐疗效更好, 更为安全, 不会使患者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54
于临床常见妇科疾病中,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 在该症的作用下, 将促使患者出现月经偏多, 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 对患者健康以及日常生活等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基底腺体异常增生或者间质异常增生, 其诱发因素存在于多个层面。在宫腔镜下行手术治疗为当前治疗该症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1]。而结合实际可知, 该手术方案部分患者存在术后复发的情况。本研究就主要对宫腔内放置曼月乐以及口服避孕药在预防术后复发中的作用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对比治疗的模式展开, 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2月100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年龄26~49岁, 平均年龄(35.82±4.88)岁;息肉个数1~3个, 平均息肉个数(1.23±0.61)个。观察组年龄25~51岁, 平均年龄(36.18±5.09)岁;息肉个数1~4个, 平均息肉个数(1.08±0.98)个。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确诊后均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 对照组以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 选用炔雌醇, 剂量为30 μg, 同时服用屈螺酮, 剂量为2 mg, 1次/周, 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 在手术后第5周, 取1枚直接放置于宫腔内。两组在研究中不额外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 ①在治疗后6个月, 对两组患者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②在治疗后第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进行统计并比较。③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并比较。④对用药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仅1例(2.0%)患者复发, 对照组有7例(14.0%)患者复发。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4.891, P<0.05)。
2. 2 两组月经量情况比较 治疗后第3个月, 观察组23例(46.0%)患者月经量偏少, 27例(54.0%)患者正常;对照组27例(54.0%)患者月经量偏少, 23例(46.0%)患者正常。两组月经量正常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40, P>0.05)。治疗后第6个月, 观察组48例(96.0%)患者月经量正常, 2例(4.0%)患者月经量偏少;对照组41例(82.0%)患者月经正常, 9例(18.0%)患者月经量偏少。观察组月经量正常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 =5.005, P<0.05)。
2. 3 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09.72±2.97)g/L, 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09.27±1.82)g/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3, P>0.05)。治疗后第3个月,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0.83±1.39)g/ L, 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14.07±2.77)g/L,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424, P<0.05)。治疗后第6个月, 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30.88±2.98)g/L, 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为(123.09±3.82)g/L, 觀察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1.369, 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 观察组仅4例(8.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对照组11例(22.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 P<0.05)。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为妇科疾病最为常见的类型, 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 促使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出现异常增生, 最终形成息肉[2]。对于该症的诱发机制, 临床尚未形成较为统一定论, 但多数医学专家均指出, 该症与子宫高雌激素存在有密切关联。结合临床实际, 主要将子宫内膜息肉划分为3种类型, 即非功能性息肉、腺肌瘤样息肉以及功能性息肉[3]。通过手术对息肉进行切除为目前处理该症最为直接的方式, 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通过口服避孕药以及在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术后复发进行预防已经在该部分患者治疗中得到推行。
在避孕药物(主要为雌激素以及孕激素配合使用)作用下, 将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反馈机制进行有效调节, 更可达到促使子宫内膜生长以及内膜萎缩的作用, 促使在手术后受损子宫内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同时更可避免子宫内部局部雌激素处于过高水平, 实现对子宫内膜异常生长的有效抑制, 帮助宫腔生理环境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早在李建霞等[4]研究中已经指出, 在避孕药的作用下, 可实现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的有效控制。但在周期性用药的作用下, 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多种不良反应。而曼月乐, 即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在近几年逐步运用于临床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治疗的过程中。其一般为T型支架, 纵、横臂均在30 mm左右, 存在较长的使用期限, 每日取适量药物直接放置在患者宫腔中, 可促使宫腔内局部药物浓度达到常规内服避孕药血药浓度的1000倍以上, 促使药物作用效果更加明显。作用于患者体内后, 可对子宫内膜进行有效抑制, 加快子宫膜腺体的萎缩速度, 调整黏膜厚度, 并促使螺旋小动脉血管壁逐步增厚, 进而达到促使局部病灶间质坏死的作用。在曼月乐的作用下, 可将用药过程中对患者卵巢造成的负面作用进行有效控制, 达到对卵巢功能进行保护的效果。其直接对子宫内膜发挥抑制作用, 不会对卵巢排卵功能造成任何影响, 在发挥避孕效果的同时, 可实现对患者月经水平的有效改善, 对患者造成的负面作用较小, 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几乎适用于所有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的治疗中[5, 6]。
本次研究观察发现, 两种用药方案均可对术后复发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 但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复发率更低, 且在用药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不会使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
总之, 基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在预防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后复发中的多方面优势, 可将该治疗模式于临床进行推行, 实现对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誉, 张迎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口服避孕药与放置曼月乐预防复发的效果观察.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 45(6):741-743.
[2] 黎文英, 林霞, 俞奇.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割术后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的效果.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 30(7):1009-
1010.
[3] 丁琨, 張裕民, 张萍.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口服避孕药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疗效比较.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7, 23(4):413-416.
[4] 李建霞, 孙彩芹.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分析.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 25(7):529-531.
[5] 张园, 王珍.口服避孕药及济生乌梅片对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影响.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9(1):8.
[6] 苏秋梅, 栾艳秋.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立即放置曼月乐环的治疗作用探讨.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12):83-86.
[收稿日期:201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