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19-07-13陈喜华黄海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班计算机

陈喜华,黄海宁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850)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智能化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差异日益明显,传统计算机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培养当代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公共课程普遍不“感冒”,上课积极性不高、关注度集中在手机网络、旷课早已司空见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手上的智能化终端设备进行有效学习以增强学习效果,已成为多数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翻转课堂的课程实践背景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把传统的教和学互为颠倒,即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并借助手机、电脑等智能化终端设备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真正的课堂转变为师生或生生交互式的学习场所,用来开展答疑、汇报、展示、讨论、项目实施与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翻转课堂正是利用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实施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所高校学生必须修读的一门通识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应用性广等特点;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基本应用以及网络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增强其自身职业技能。

但是,如此重要的一门课程,目前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这不仅是学生的主观因素造成,还有课程本身及学校教学计划等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课时短,课程内容多,教学资源杂冗且缺少趣味性与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且无法实施分层教学;长期以来注重结果考核,忽视过程考核,导致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欠缺等都是制约课程教学的因素,最终造成长期以来教学效果不明显。

笔者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来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实现差异化教学。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协作探究与问题解决,逐步实现对知识的内化。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1.制定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就是让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清单,包括任务名称、任务目的、资源路径、问题设计、实现过程等。学生只有在课前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实施翻转课堂,因此,要求学生要根据学习任务单,提前安排好学习时间,完成新知识点的学习。

2.制作微视频

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依靠教育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根据课程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整理,并将模块细化为独立的微课程单元或项目,确定每个微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搜集教学素材,再录制教学微视频。根据Ebbinghaus遗忘曲线可知,人类记忆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为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微视频内容不宜过多,长度一般控制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且需做到实用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以便刺激人的感官,提升自我记忆能力。常用制作微视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摄像机或者手机等设备直接拍摄;二是借助Camtasia Studio、Corel VideoStudio、FSCapture等软件录制屏幕。

3.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得益于信息网络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多元化、可靠又便利的平台。一大批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搭建起来,如:学堂在线、腾讯课堂、精品课、好大学MOOC、华文慕课、Blackboard等教学平台遍地开花。教师可推荐相应学习平台给学生,也可结合自己制作的或已有的资源,重新整理,最后将浓缩的微视频、电子教案、习题集、模拟题等教学资源通过网盘、云盘或微信、QQ等工具,共享或发送给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甚至可以自己开发学习管理网站,如果能力有限,可以使用爱奇艺、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也可以借助抖音或快手等平台在线直播教学。

(二)教学实施

基于前人的研究与实践,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教育相关理论,建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流程如图所示。本文以“Excel 2010数据排序”为例,并借助该模型,研究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图

课前,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电子课件、习题素材等资源通过网络共享或发送给全体学生,使学生明确要学习的知识、重难点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学生则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自主学习。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教师也应及时通过网络提醒学生及时自主完成学习。为确保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本文结合课程特点,选取“职工工资表”素材文件,使用翻转课堂呈现“Excel 2010数据的排序”这一知识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了解了Excel的强大功能以及魅力所在,初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积累了就业技能。在此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需求调整学习进度和时间,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况下开展了个性化学习,实现对新知识的第一次主动内化,从而改变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学习方式。

课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抢答和加分等方式检验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激发其高涨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安排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团队能力互学答疑,解决课前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开展一对一指导学生,既了解其学习情况,收集反馈问题,又让其解决先前自习遇到的困惑,还为其后续学习扫清障碍。然后由小组代表向全部同学汇报和分享学习心得、操作步骤以及学习遇到的问题,教师再加以指导和解答。最后教师再以课堂练习或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理解程度,并加以点评。整个课中过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监督者、信息收集者与提供者等,启迪学生思考,引导其深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增强其自我效能感此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实现对新知识的第二次内化,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为课后知识固化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课后,学生经过两次内化,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内容,为巩固学习效果,课后知识的巩固,学习反思、总结与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回看微视频,梳理操作步骤,完成拓展练习,与同学相互学习,总结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总结注意事项,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固化过程。本例中,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应用所学“Excel 2010数据的排序”知识制作“职工的工资条”,并分享其操作步骤。此阶段,教师需对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制作以及教学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以便后续更好的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工作。

翻转课堂采取线上自学、课堂辅助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变传统师生的角色与地位,迫使教师对自己重新定位与认识,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因此,学生有更多机会操练看、听、说、练的技能,学生不仅学会自主学习,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积累了更多就业技能,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一)实验方法

本实验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学校教授的两个大一行政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班56人,实验班38人。对照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实验前,先对两个班级进行摸底测试,以检查不同班级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前的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期末再以相同类型的试题测试两个班的学生,用于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明显差异,并辅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结果进行验证,以提高实验效果的可信度。

(二)前测成绩分析

通过摸底测试,得到两个班学生的前测成绩,借助IBM SPSSStatistics软件对其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得到结果如表1、2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的标准偏差σ1=8.553,实验班的标准偏差σ2=8.274;由表2可知,显著性概率p=0.734>0.05,表明两个班的前测成绩方差没有存在明显差异。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中应选择假设方差齐性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 Test的结果。经过双尾T Test,得到p=0.110>0.05,表明两个班学生的起始计算机能力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组统计

表2 独立样本检验

(三)后测成绩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再用相同类型的试题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得到后测成绩,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对其进行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得到结果如表3、4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对照班的标准偏差σ3=11.782,实验班的标准偏差σ4=8.455;由表4可知,显著性概率p=0.032<0.05,说明两个班的后测成绩方差存在明显差异。在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结果中应选择假设方差齐性一行的数据作为本次T Test的结果。经过双尾T Test,得到p=0.000<0.05,存在显著差异。且由表3可知,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显然高于对照班,说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具有较大优势,值得借鉴、运用和推广。

表3 组统计

表4 独立样本检验

针对本次实验研究出现两个班后测成绩的方差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笔者总结起来有如下原因:一是实验条件受限,所选班级专业不同(对照班为市场营销专业,实验班为日语专业),不同性别人数差异大,班级总人数相差也较大,对照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分层教学,容易忽视能力较差的学生;二是实验班首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具有较强的新鲜感,且人数少,教师能够较好地均衡和兼顾多数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因此,学生的平均成绩也较高。

(四)实验效果调查

在教学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发放“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效果”的调查问卷,以便用来客观全面了解学生对该模式的态度与感受。问卷发放、回收、有效份数均为38,有效率100%。本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Likert scale),每一项陈述按照符合程度依次用“完全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五个类别来表示,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汇总和统计,即可得到如表5所示的结果。

从表5可计算出,86.84%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表示认可与支持;84.2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较传统模式学习效果更加显著;78.95%的学生还想继续使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81.58%的学生认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访谈了解,18.42%的学生不认同此观点是因为自身缺少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惰性。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次数,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与其他同学协作学习的机会,不仅增进了感情,而且增强了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等。

四、结论与反思

翻转课堂是新时代教育与技术高度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位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践发现,运用翻转课堂理念可以很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便于实现差异化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学习互动性与协作性,提高其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与实操技能。切实将其理论贯穿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意义重大且值得推广。

翻转课堂顺利开展的前提,要求教师能有效地“教”与学生能自觉地“学”。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资源搜集、课件设计、任务制作、微视频录制等准备工作,并熟悉教学相关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才能实时应对课堂上学生不可预测的提问或质疑。其次,教师不再作为“圣人”,而是充当学生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与讨论中,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服务与指导。再者,在教育技术方面,翻转课堂要求教师掌握较高的信息获取、筛选、加工与处理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并积累经验,实践初期,应有课程教学设计备案,避免在不能很好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时,能够快速调整教学安排,还应及时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另外,教师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引导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应主动适应新的学习方式,转换思维,增强自律,克服惰性;并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自主完成课前学习,积极参加课上讨论与合作探究,敢于提问和质疑;多思考问题,多动手实操,才能确保知识完全固化。

总而言之,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具有可行性;但不是任何课程或任何章节都可以使用,也不是所有的翻转课堂都能取得成效,对此需保持理性思考。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紧紧围绕翻转课堂的本质,取其形又不受于形,努力创建一条可行而又独特的“翻转课堂之路”。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班计算机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计算机操作系统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浅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