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教育对改善学风建设的影响探究
2019-07-13田静
田 静
(山东科技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众所周知,近些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普及越来越广,大学生的人数快速增长。这也为高校学风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压力。高校学风目前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方面,大学生在上课时都成为“低头族”,而且“低头族”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考试作弊,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只追求物质化等问题目前在高校中比较普遍。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陈旧,处理教学和科研工作比较犹豫,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新教育是指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社会实践活动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打破旧的模式,增加新的元素,为高校教育注入更多新的活力。创新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和创新性。创新教育是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逐渐开出一片新天地,而学风建设也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将二者联系在一起才能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1 创新教育和学风建设的关系
当代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一个人只有拥有丰富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才能发展得更高。创新教育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创造的一种主体活动形式。创新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同时通过学生的主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独立性和创造性。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然而高校的学风建设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好的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不好的学风建设不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反会使学风建设越来越差。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和学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搞好创新教育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通过提高创新教育从根本上改善学风建设才是持久之道。
2 创新教育改善学风建设的影响
2.1 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时代在不断进步,高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给学生普及更多的课外知识,此外,高校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是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自身的教育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学生才可能学到更多,这样学生才更愿意主动去创新,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创新性和独立性。
当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仅仅只是“教”和“学”的关系。甚至很多高校教师仅仅只是教完课本上的内容而已,其他的一概不管。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适合自己的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动脑,发散创新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由此可知,高校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此外,通过课堂中培养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也可以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课堂中,当一个学生的思维打开和发散,那么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容易打开和发散,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建立一种乐于思考问题,善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推动高校的学风建设,而反过来,学风建设的进步又会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发展。
2.2 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独立实践的重要手段。社会实践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要与理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创新教育是社会经济活动对于人的要求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如何通过教育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行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高校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品行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良好学风建设。社会实践活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考验学生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的要求相比于理论上更高。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思维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
3 结 论
学风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的隐形的文化环境。学风建设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相互配合和努力才能建设得更好。高校提高自身的创新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建立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将创新教育与学风建设相互结合,灵活搭配,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彼此的发展,才能使大学生毫无畏惧地走向社会,走向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