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老好疑病 善调心态益预防

2019-07-12钱伟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态子女老年人

钱伟

孙老师有一儿一女,大学畢业相继都在外地安了家。他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去年退休。过去在医院工作时,他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爱好,退休后一下子没有了事可做,整天抑郁寡欢,唉声叹气。今年春季体检时被怀疑得了胃癌,虽然最后确认不是,但他越想越害怕,从此以后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得了这癌那癌,每天吃不下,睡不着,最终因患上了抑郁症伴有强烈焦虑症而住院治疗。治疗后孙老师病情好转,出院后又恰逢一位同事得病去世,孙老师再次受到刺激,又被送进医院治疗。

再次住院后,医生建议他利用专长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出去与老年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打打球什么的,不要完全地在家休息。孙老师遵医嘱调整了生活节奏,身体、精神逐渐处于良好状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得许多已成家的儿女们常常无暇顾及老年父母,更谈不上与父母聊天、沟通。其实这种精神(心理)赡养是老年人最需要的。有的老人由于缺乏必要精神瞻养,容易出现悲痛、沮丧、郁郁寡欢、万念俱灰的情绪,甚至产生厌世自杀念头。心理学家把这种反常的心态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叫做“空巢综合征”。

孙老师之所以会“无病生病”,与其说是被吓出来的病,不如说是“空巢综合征”引起的症状。子女成家立业在外发展,自己又退休在家,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而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因而无法很快适应这种变化,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症状。加之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就会兴趣内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自己身上,把老年人通常会出现的一些小问题看得过分严重,精神纠缠其中,不能摆脱,以致因一次误诊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尽管后来确诊不是癌症,但整日无所事事,对生活感到失望透顶,所以心思便不自觉地纠缠到“想死又怕死”的结上,最终不得不住院治疗。

许多老年人退休在家,儿女又不在身边,难免会不自觉地产生怀旧心理,觉得如今的生活没有了往昔的热闹有趣,因而郁闷、孤独。再加上业余爱好少或过去有兴趣的事(如爬山、冬泳等)因年纪大了参加不了,故很容易出现兴趣内收等心理老化现象,由此带来多种精神和身体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应该调整心态,努力丰富退休生活,以预防心理老化。

一是多点理解,正视现实:在当今社会,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父母把孩子养大,孩子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来,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去哺育自己的后代,这是家庭发展的规律,父母是无法改变的。

二是多点奉献,发挥余热:承认生理上衰退这一客观事实,但须正确对待、泰然处之。老人离退休后,有必要在单位或家庭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样不但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老年人本身,使内心世界变得充实起来,有利于克服或减少那种老朽感、颓废感和空虚感,减轻心理负担,享受美好人生。

三是多点乐观,情绪稳定:在平常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是常有的,怒、忧、悲、恐等不良刺激不时而生,要创造良好心境,做到理智冷静,自我调节。

四是多点关怀,互敬互爱:子女再孝顺,终归要“离巢”,夫妻才是真正的终身伴侣,老年夫妇应该加强夫妻情感的交流,进一步密切夫妻感情,以弥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真空”。如果遭遇丧偶,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建家庭,营造欢乐的家庭气氛,使自己的情感有寄托。

五是多点交往,回归社会:当自己感受到孤独时,可以考虑加强与社会的交往,多交朋友,努力与各种人和睦相处。一方面要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友谊;另一方面又要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从紧张走向松弛。如果自命清高,遇到困难不肯求助于人,或者对别人的困难不屑一顾,结果必然加剧自己的孤独感。

六是多点情趣,丰富生活:用一些高雅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志趣,以创造良好心境、培养高尚情操。比如从看书、习字、画画、练琴、打拳、种花、饲养动物、写作等活动中获得乐趣,将自己从孤独的小圈子里摆脱出来。

猜你喜欢

心态子女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做谦逊的人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