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最简方案下的合并句法
2019-07-12王和玉
王和玉
摘要:最简方案下的合并句法将人类语言视为运算系统,合理简洁地解释了语言的递归型和层级性。语言运算系统可能存在外合并、内合并、晚合并、并行合并等不同方式。外合并是基于选择关系的一般合并。内合并则是基于一致关系的运算,实质上是复制+再合并,可解释语言的音义错位现象。晚合并和并行合并都牵涉运算工作区和并行运算,能解释不同合并时间和合并次序对句法结构的影响。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的结果要被界面有效解读,都有赖于合并结果的有效加标,理论上最好合二为一。关于合并与加标的关系,一种可能是取消加标机制,进一步探索合并运算如何直接生成满足界面条件、体现语言递归性的向心结构;另一种可能是将合并句法发展为加标句法,主张加标是人类语言的独特属性。
关键词:最简句法;合并;语言运算系统;加标
中图分类号:H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3X(2019)03-0102-06
最简句法主张的合并理论彻底告别了短语规则,所有转换和移位都抽象为合并(merge)。按照乔姆斯基的强势最简理念(Strong Minimalist Thesis),人类语言机制是满足感觉运动系统(SM)和概念意愿系统(C-I)两个接口条件的最佳设计。语言结构具有层级性和递归性,合并是递归生成层级性结构的最简机制。近期文献探索了外合并(externalmerge)和内合并(internal merge)、再合并(remerge)、平行合并(parallel merge)、侧向合并(side merge)、列表合并(1ist merge)、晚合并(1ate merge)、序偶合并(pair merge)、集合合并(set merge)等不同概念。但合并運算的基本属性、起因和限制条件有哪些?这些不同的合并方式有何区别和联系?合并包含加标(label)吗?就这些问题,文章拟分析相关概念,介绍合并的特性、起因和过程,详述不同合并方式所生成的结构和体现的语义关系,评述不同合并概念的理论意义和解释力,同时指出不同分类导致的理论冗余,最后探讨加标在合并句法中是否具有独立的理论地位。
一、合并的性质、起因和过程
(一)合并的性质:二元组合
作为句法的基本运算模式,合并将两个句法要素α和β组合生成新的句法结构,即集合K={α,β}。与短语结构理论不同,合并不受限于任何短语投射位置和规则的要求;补足语和标识语被重新定义为与中心语的先后合并关系。内论元与谓语动词V先合并(first merge),自然是补足语;外论元与VP次合并(second merge),所以是标识语。
合并的运算单元被称为句法要素(syntacticobiect)。句法要素可能是从词库(1exicon)选择的词项(1exical item),也可能是已生成的句法结构。合并具有如下4个特性。第一,合并可以反复进行,前面合并的结果能成为后续合并的要素。如Merge(x,Y)=z,z作为句法体可再次与P合并,生成更大的结构Q,即Merge(Z,P)=Merge({X,Y},P)=Q,这是保证“有限手段生成无限表达”的前提。第二,合并是二元组合,生成双分叉结构。第三,合并要素具有可区别性,否则是无效的自合并(self-merge),如(1a)所示。第四,同时合并的要素所生成的句法结构是无序集合,如(1b)所示,但先后合并的要素所生成的结构具有层级关系,(1c)与(1d)中合并要素相同但顺序有别,故生成不同结构。
(1a)*Merge(X,X)={X,X}
(1b)Merge(X,Y)=Merge(Y,X)={X,Y}={Y,X}
(1c)Merge(X,Merge(Y,Z))={X,{Y,Z}}
(1d)Merge(Merge(X,Y),Z)={{X,Y},Z}
(二)合并的起因:特诊核查
乔姆斯基主张,合并源于核查词项的边缘性特征(edge feature),句法运算是不断核查特征的过程,当所有特征被核查,便能生成满足接口条件的句法结构。词项间的所有范畴选择性特征(c-selectional features)都靠合并实现。词项特征(包括意义特征)都是关系性特征,词项关系是句法合并的动因和条件。合并最后生成一对包含语音和语义特征的表达式,在移交(Tran-sfer)给界面时,所有语音特征PHON必须能被SM界面有效解读,所有语义特征SEM必须能被C-I界面有效释义。理论上,Transferc-1(SO)只包含可解读的语义特征,TransfersM(SO)只包含可解读的语音特征。句法结构只有分别满足两个界面的解读条件,运算才会成功会聚(converge);否则,运算就会崩溃(erash)。
(三)合并的过程:动态推导
合并运算的过程被称为推导(derivation),最简句法大都主张自下而上的动态合并。推导牵涉词项序列(1exical array)和工作区(workspace):词项序列包含运算系统从词库中选择(selecO的全部词项,工作区存储某一运算阶段已生成的句法结构。生成的句法结构被加标后,本质上和词项一样,都可成为后续合并的运算原子。合并操作必须穷尽词项序列的所有要素,才能移交给界面。语段理论进一步提出了词项次序列(sub-array)的概念,主张合并以语段为单位进行。原则上,必须穷尽一个次序列的所有词项,合并生成一个语段后,才能选择另一次序列中的词项进行合并,生成的句法结构以语段为单位移交给界面。被提交的语段作为整体还可在合适的位置参与后续运算;句法标记帮助语段在后续推导中选择位置。假设句法体K={y,{α,β}},当{α,β}被提交给界面后,该句法体只保留其标记y的信息,相当于一个词项,参与后续推导。根据语段不可渗透性条件(Phase Impenetrability Condition),虽然K作为整体储存于工作区并参与后续运算,已被提交给界面的{α,β},不能再参与后续合并。
合并推导必须遵循相关条件:一是扩展条件(Extension Condition),即合并只能从句法结构的根部拓展已有结构;二是包含性条件(Inclusive-ness Condition),即运算过程中不能增加合并要素未包含的信息,否则生成的句法结构无法被界面解读;三是不篡改条件(No-Tampering Condition),即合并要素在整个推导过程中不能被篡改。
二、合并方式分类
(一)外合并与内合并
起初,乔姆斯基认为,合并是自由运算,而移位是有价操作。从经济性考虑,合并优先于移位(Merge over Move)。为进一步简化句法,乔姆斯基明确区分了外合并与内合并,若合并要素α和β是两个不同的句法体,属外合并;若合并要素α是β的一部分,属内合并。内合并实际上是将β中内部要素进行复制后与α再合并,体现了语言中大量的音义错》位现象(dislocation)。图1和图2显示了二者的区别。
外合并与内合并本质上都是二元合并,但在特定运算阶段,两种合并的句法要素所处位置不同。外合并必须从词项序列中选取要素;内合并则无需选择词项,直接从工作区的一个句法体中复制相关要素进行再合并。复制一个内部要素并不改变句法体的特性,所以内合并不同于简单的移位,并没有篡改合并要素。
(二)平行合并与侧向合并
平行合并是介于内外合并之间的运算方式。如图3所示,α与Y通过外合并生成的句法结构标记为α。当p进入运算时,β又与y合并生成句法結构标记为β。由于Y是句法结构{α,{α,y})的一部分,β与y的平行合并类似于内合并;但平行合并没有复制和再合并过程,与内合并有本质差异。
平行合并遵守了不篡改条件,但违反了扩展条件。此外,平行合并生成了对称结构,无法让生成的句法体在界面有效线性化。但如果y在后续运算中移位至更高位置,便可最终生成非对称结构,并不影响句子的线性化操作。
侧向合并实际上是一种侧向移位操作(sideward movement),即允许句法体K中某一成分α被复制后,与L合并形成句法体N,条件是K与L的合并同时进行,如图4所示。
按侧向合并,ATB(Across-the-Board)结构I wonder what Gretel,recommended and Hanselread的运算过程中,wha冼后两次与宾语子句并列谓语中的不同轻动词v建立一致性关系(Agree),即先后两次核查what的宾格特征。但最简句法主张,被核查的特征即被冻结(frozen),无法再次建立一致关系并进行内合并。平行合并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即what可同时与两个子句中的轻动词v建立一致关系并核查其宾格特征,不违背最简运算。
虽然在具体操作上存在差异,平行合并与侧向合并都允许不同句法体的并行运算。并行运算可能牵涉不同的工作区,容纳不同运算阶段的句法结构。并行合并突破了内外合并方式的限制,增强了合并句法的解释力。除了ATB结构外,并行合并也能合理解释并列结构(coniunction const-ruction)的特性。
(三)列表合并与晚合并
句法运算要体现谓语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选择关系,即需要将谓词及其题元有序组合,才能满足C-I接口的要求。Langendoen提出列表合并以生成基本的题元关系。若α为谓语词项,β是唯一论元,列表合并将α,β组合为一个序列,即L(α,β)=<α,p>。若α为二元谓词,还要将y合并进序列,即<α,p,y>,其中α为谓词中心语,β是补语COMP,y是标识语SPEC。若再引入新论元,则继续将其添加到序列中,如L(<α,p,y>,6)=<α,p,y,δ>,这相当于在谓语结构中再增加一个SPEC位置,容纳第三个论元6。如图5所示,列表合并是谓词和论元的有序合并,y和β分先后进入序列,所以仍能体现其非对称性成分统制的结构关系。
按语段论,谓词和相关论元的词项组成次序列,合并生成第一个语段vP。功能性范畴v是所有谓语结构中的核心功能语类,v允准外论元,选择VP做补语并标记谓语结构,有效体现内外论元的层级关系。显然,只要将谓词及其论元集中在一个语段,并由v标记生成的结构,题元关系即可通过外合并生成,不需要单独的列表合并。
为解释附加语的句法特性,Lebeaux提出了晚合并的概念,即允准修饰性成分在推导的中间阶段嵌入已生成的句法结构中,不遵循扩展条件。晚合并能解释(2a)与(2b)的合法性差异。
(2a)*Which report[mat Johni was incompetent]did hei submit?
(2b)Which report[that Johni revised]did heisubmit?
若(2b)的定语从句[that,John revised]与report晚合并,即在wh-移位之后再整体嵌入句子的主体结构修饰report,John便不在he的成分统制范围内,二者指称相同,不违反约束条件C。但(2a)中的[that John was incompetenf]是report的补语从句,不能晚合并,即在wh-移位之前必须先与report合并,故John不能与he同指,否则违反约束条件。晚合并虽然为附加语嵌入句法结构提供可能性,但并不意味着修饰性成分必须晚合并。这既能解释论元与附加语的差异,也能解释附加语灵活的句法表现。
(四)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
为了重述早期理论中的替换(substitution)和附接(adiunction)两种句法关系,乔姆斯基区分了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选取两个要素α和B,集合合并生成无序集合{α,β},α和β相互成分统制(mutual c-command),是对称性结构;序偶合并生成有序组合<α,β>,是非对称性结构。二者区别如(3)所示。
(3)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set Merge vs.PairMerge)
(3a)Set-Merge(α,β)。{α,β}(symmetric)
(3b)Pair-Merge(α,β)。<α,β>(asymmetricadjunction)
起初,乔姆斯基将附接归入句法后的接口操作,即不属于狭义运算,但后来认为序偶合并也可能是一种辅助性的句法运算,生成附接关系满足语义接口需要。为了让生成的句法结构在语义界面被统一解读,乔姆斯基假设有一项额外的简化操作,将序偶合并的结果转变为集合合并生成的结构。
(4)简化(SIMPL):在句法體<α,β拼读阶段,简化操作SIMPL将<α,β>转变为{α,β}。
换言之,在移交给界面时,两种合并的结果最终要一致。理论上,最简句法最好按照一种合并方式直接生成有序的非对称结构,同时满足语音和语义界面的解读要求。序偶合并生成的句法体是有序配对,能自然满足SM界面条件,但要被C-I界面解读并参与后续合并,必须转变为非对称性的向心结构。同样,集合合并生成的结构也必须通过加标,才能打破其对称性,被界面解读并作为句法体继续合并。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合并方式,都必须确保生成的句法结构能满足两个界面的解读要求。
(五)合并方式小结
上述各种合并方式所生成的结构和反映出的语义关系,总结如表1。
外合并在结构上体现题元关系,内合并体现语法一致关系以及辖域要求,两者都是抽象意义上的一般合并,无本质区别。外合并基于选择关系进行,允许词项之间的合并{x,Y},或者词项与短语之间的合并,即{x,YP},或者短语之间的合并{XP,YP}。词项外合并和短语外合并,都属于附接操作,即序偶合并;而词项与短语的合并属于集合合并,直接由词项(中心语)标示生成的句法结构。内合并基于探针和目标的一致性关系进行,包括x(中心语)移位和XP移位。x移位属于附接式的序偶合并,而XP移位生成的句法体一律由探针加标,生成向心结构,属于集合合并。列表合并的初衷是要体现题元关系,但外合并完全可以生成论元结构,语段理论下没有必要启用列表合并的概念。并行合并、晚合并能解释特定结构的语法属性,一方面拓宽了内外合并的解释范围,但同时加重了运算工作区的负担,也打破了合并的扩展性条件,其理论得失仍值得讨论。
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的区分,与句法结构的加标密切相关。若坚持主张集合合并是主要的合并运算,必须通过加标和相关的线性化规则,才能让生成的句法结构满足界面要求。Chomsky提出的简化操作本质上是为了让序偶合并的结构具有向心性,但这削弱了区分两种合并的理论意义。如表1所示,所有的句法关系实际上都离不开序偶合并。Langendoen、Zwart和宁春岩都明确主张,最简运算只有序偶合并,直接生产满足SM界面要求的有序结构,其向心特征则交由C-I界面的解读机制。如此便可避免多种合并概念的重叠和理论上的冗余,体现最简理念。
三、合并与加标
合并运算是否需要加标?这是近期的合并句法关注的焦点。加标实际上就是早期的投射(projection)问题,即对于合并生成的结构,如何识别其句法范畴,满足界面解读要求。加标是生成向心结构的保证,使得生成的句法体再次作为运算原子进入合并,体现语言的递归性。乔姆斯基认为加标是运算包含的一种固定的标示机制LA(labeling algorithm):“与一致关系和合并一样,LA也是最短距离搜索;有效计算原则决定探针在最小范围内搜索目标并为结构加标。”假设生成的句法体{α,β}中,α是中心语,β为已形成的短语结构,则中心语α标记新的句法体{α,{α,β}},因为中心语是满足最小搜索的运算原子。这样,加标操作与一致关系在理论上被统一起来:功能性成分既是探针(Probe),也标记句法体;合并要素之间的一致关系和结构的加标都是基于特征的合并运算的一部分。
但若两个短语结构合并生成{XP,YP},探针和目标可能同时为结构加标。这正是Adger指出的标识语问题(specifier problem),即无法决定[CP/DPWhat[D][C]TP you WrOtelll结构标记是CP还是DP。乔姆斯基提供了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启用内合并改变现有结构,二是利用合并要素的共享特征F标记结构,如Label{xP,YP}=。这既符合合并要素之间的特征匹配条件,也证明了加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因为加标为内合并提供了动机。
但既然加标与合并都基于合并要素的特征建立一致性关系,是否真的需要单独的加标概念?“加标继承了传统结构语法对结构标示的要求,其概念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探索。”理论上有两种选择,一是舍弃加标操作,主张合并句法自然生成非对称结构;另一种选择是以加标句法取代合并句法,主张加标是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征。
Adger、Collins、Epstein等和Narita都试图取消加标操作。若存在加标操作,如何标记两个词项外合并的结果{x,Y}?句法体{sPe,{see,Mary}}中,标记see与合并要素see具有相同的选择特性吗?句法标记能否经历中心语移位?为何标记不需要拼读?既然合并由特征驱动,生成的句法结构的标记自然由中心语的特征决定,加标没有独立的理论地位。句法标记是冗余信息,不参与运算,将其引入合并句法违反包含性条件。
但Hornstein和Petroski却认为,加标是人类语言与其他交际系统的区别性特征。合并并非最原始的操作,两个句法要素的组合(combine)=并联(concatenation)+加标,如(5a)所示。并联(5b)是概念和结构的最简组合,为人类和动物共享。加标乃复制一个合并要素,标记生成的结构,是并联后进一步运算的结果,体现了人类语言的独特属性,如(5c)所示。移位同样可分解为复制与组合,如(6)所示。
(5a)COMBINE(A,B)=LABEL[CONCATENATE(A,B)]
(5b)CONCATENATE(A,B)=[A∧B]
(5c)LABEL[AAB]=[A A∧B]
(6)MOVE=COPY+COMBINE=COPY+CONCATENATE+LABEL
“并联+加标”的句法观能较好地区分论元与附加语。论元结构都需要加标,而附加语结构只需并联,不一定加标,所以句法表现灵活。若将普遍语法的特性简化为加标,的确能较好地解释语言的起源,化解生物语言学的“达尔文困境”。
四、结论
基于合并运算的乔姆斯基最简句法将人类语言当成一种心智/生物实体进行研究,合理简洁地解释了语言的组合型和层级性。语言运算系统可能存在外合并、内合并、晚合并和并行合并。外合并是基于选择关系的二元组合。内合并基于一致关系进行,实质上是复制合并要素之后的再合并,可解释语言的错位现象。内外合并都是一般合并,无本质差异。语段理论下的外合并可自然生成题元关系,不需要单独的列表合并。晚合并和并行合并延伸了内外合并的解释范围,能体现不同合并时间和合并次序对句法结构的影响。集合合并与序偶合并的结果要被界面有效解读,都有赖于句法体的有效加标,理论上最好合二为一。对于合并与加标的关系,一种可能是放弃加标,探索合并运算如何直接生产满足界面条件的向心结构,另一种可能是将合并解析为更为原始的并联+加标,主张加标是人类语言的独特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