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超声检查鉴别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2019-07-12徐叶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亚急性管径声像

徐叶飞

(广汉骨科医院超声科,四川德阳 618300)

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周围性血管疾病,由于深静脉血液凝结,血流受阻,导致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一般认为,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是其主要的病理机制,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危险性大,致死率极高。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肺栓塞栓子均由下肢DVT脱落。目前,X静脉血管造影仍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该诊断具有一定创伤性,费用较高,且禁忌证较多,弊端明显。因此,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DVT诊断中的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逐步替代了静脉血管造影。有报道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股静脉、腘静脉等静脉血栓诊断中的符合率可达到100%,但小腿肌间静脉、髂静脉诊断符合率仅为11%~54%。该文将以2018年1—12月为研究时段,分析超声在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鉴别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到该院进行治疗的下肢DVT患者74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得到明确诊断,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或肿胀、行走障碍等症状。其中,男性46例,女性28例,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1.34±3.65)岁。将血栓诱因及症状不超过15 d的40例患者作为急性组,15~180 d的34例患者作为亚急性组。

1.2 方法

使用仪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 3~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腿分开,保持外展,对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髂静脉、腓静脉等依次进行检查。随后调整为俯卧位,对腘静脉进行探测。必要时可要求患者站立进行检查。根据静脉血管走行,调整深度,确保获得最佳图像效果。进行二维超声扫查,检查血管内径大小、回声情况以及回声范围及部位,使用探头加压血管,观察其管径的变化。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声束与血流方向保持60°以内的夹角,对血流信号极其充盈缺损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观察血流走行有无迂曲,有无建立侧支循环。进行脉冲多普勒扫查,观察血流频谱情况,测量血流速度,进行远端肢体挤压试验、乏氏试验,查看是否有返流,与对侧对比分析。应注意的是,检查时应避免遗漏胫后静脉及腓静脉,同时小腿内静脉管径较小,急性血栓可能处于游离状态,应细致观察,将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脉冲多普勒结合分析。检查小腿肌肉内静脉等远端静脉时,应适当降低标尺,增加彩色增益。注意控制探头压力,避免血栓脱落。

1.3 评价标准

急性血栓:二维声像图显示静脉内径增宽,有均匀的实性低回声,血栓随肢体挤压移动或自由飘动;彩色多普勒无血流信号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无侧支循环建立;脉冲多普勒无血流频谱,乏氏试验反应减弱甚至消失。亚急性血栓:二维声像图显示不均匀、中等回声,静脉壁增厚,内径缩小,可见有侧支循环建立,不完全性梗阻可见部分液性区;完全性梗阻可见中等或偏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不完全性梗阻显示断续血流信号,有侧枝循环建立;完全性梗阻检查显示无血流信号,有较多侧支循环建立;脉冲多普勒检查不完全性梗阻显示局部血流频谱,完全性梗阻无血流频谱。对比两组患者的声像特点及管径。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声像特点等计数资料使用[n(%)] 表示,静脉管径等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 χ2或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声像特点对比

急性组下肢DVT患者以周围型、混合型为主,且以低回声为主;亚急性组下肢DVT患者以混合型、中央型为主,且以中回声为主,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急性组与亚急性组患者声像特点对比[n(%)]

2.2 管径对比

急性组患者腘静脉平均管径为 (8.57±0.57)mm,股静脉平均管径为(12.22±1.05)mm;亚急性组患者腘静脉平均管径为(8.02±0.60)mm,股静脉平均管径为(11.03±1.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8、4.944,P<0.05)。

3 讨论

静脉血栓是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循环系统疾病,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存在凝血、抗凝两种机制,维持正常血液状态。血栓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多种凝血因子的催化下形成纤维蛋白凝胶。下肢静脉血栓可分为浅静脉与深静脉血栓两种,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深静脉包括胫前后静脉、股静脉、腘静脉、髂静脉等。一般认为,静脉血流缓慢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由于其流速缓慢,导致血液中的成分容易黏附在血管内膜上,并不断聚集,形成血栓[1]。而静脉壁损伤也会影响静脉壁抗血小板黏附作用,增加纤维蛋白沉积,增加血栓风险。此外,血液高凝状态也会促进血栓形成。以上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目前,DVT的转归主要包括血栓溶解、局部机化、机化后再通以及血栓脱落、加重等。急性血栓形成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周,超声声像图可见低弱、均匀的回声或无回声,可见血栓在管腔内飘动,易发生脱落,因此,检查时应动作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引起栓子脱落。亚急性期一般是指血栓形成两周至6个月内,该时期超声声像图可见不均匀、中等回声,血栓多附着管壁。一般认为,在发病72 h内给予患者积极的溶栓治疗,痊愈率较高,发病7 d内进行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超过15 d后治疗,则应采取综合疗法,包括溶栓、理疗以及活血化瘀疗法等。因此,早期鉴别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有研究显示[2],对下肢DVT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的结果与CT静脉造影诊断结果高度一致。在该次研究中,急性组患者以周围型、混合型为主,且以低回声为主;亚急性组患者以混合型、中央型为主,且以中回声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组患者腘静脉、股静脉平均管径明显大于亚急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在鉴别急性与亚急性下肢DVT具有较高的价值。常见的下肢DVT主要包括周围型、混合型、中央型等,周围型主要发生于小腿肌肉间静脉丛;中央型主要发生于股静脉、髂静脉;混合型可发生于全下肢深静脉。从该次研究结果上看,以低回声为主的周围型、混合型下肢DVT多为急性期,而以中回声为主的混合型、中央型下肢DVT多为亚急性期。超声检查的优势在于安全无创、操作简便以及可重复强,对判断血栓分期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尤其适用于造影剂过敏患者。同时,随着超声仪器分辨率、清晰度的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其诊断效果也越来越好,可较为精确的观察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解剖结构的改变,帮助工作人员判断血栓性质及分期。有学者认为[3],可将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下肢DVT无创检查的首选。应注意的是,为提高超声诊断鉴别的准确性,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探头,对肥胖、下肢浮肿的患者,高频探头无法清晰显示小腿间静脉,应使用低频探头进行探查。同时,应对髂静脉、胫后静脉进行仔细扫查,避免遗漏。在进行加压试验时,应控制好力度,避免急性期血栓脱落,危及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急性与亚急性下肢DVT超声声像图特点及管径差异较大,诊断鉴别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亚急性管径声像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中蒙药内外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30例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早期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小区室外给排水规划管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