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质量状况分析*

2019-07-12◆郭/

上海质量 2019年6期
关键词:家电行业消费者质量

◆郭 政 / 文

一、我国家电行业整体状况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我国家电行业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品质的重视,推动了我国家电消费升级并日趋走向中高端。优质发展成为众多家电竞争的必然选择。

1.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和消费国。据韩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振兴会发布的《家电产业现状和展望报告书》,2017年主要家电产品的全球生产量为7.5亿台,其中中国制造达4.23亿台,占56%。国内家电龙头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快速提升品牌竞争力。海尔集团连续8年全球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见表1)。

产业规模还体现在配套能力上。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全的家电配件产业链,除了一些高档产品外,可以完成所有需要的零部件自给自足。

表1 2017年度全球家电销量前4名企业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在工业体系、制造工艺及生产创新等领域的优势正逐步影响并推进家电产品制造水平提升,从源头及生产端保障了家电产品高质量的生产和供给。部分家电企业依托开放式创新与技术共享平台,把大量材料与关键配件的供应商引入研发与设计,形成全产业链的技术融合与生产协作,不但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效率,还有助于形成全链条的质量保证体系。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开始布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引入自动化水平更高的生产线,加强在工艺、材料、检测领域的投入,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

3.创新能力逐渐增强

中国家电产业通过研发创新推进转型升级,良性健康的创新氛围正在形成,科技研发体系不断完善。部分中国家电企业开始构建全球研发体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积极采用开放式创新方式。如海尔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全球区域建立了10大研发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在全球建立了包括24个工业园、108个制造中心在内的资源平台。格力电器实现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自主研发制造,截至2017年专利申请总量达27487件、授权总量为15862件,其中发明专利分别占比40.0%、11.7%。

4.自主品牌走向国际

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先规模及家电企业的技术创新为中国自主家电品牌的塑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全球的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据Interbrand品牌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全球家电品牌中,海尔位居品牌排名首位,而美的、格力进入前五。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家电走出去的势头强劲。2017年,中国家电行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出口额为171.9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应该说,凭借价格、产能优势,中国家电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已基本站稳中低端,正在向中高端迈进。一批企业已经推出高端品牌,市场反响不断趋于良好。

二、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质量问题

在成就的背后,我们更应清醒认识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多项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品牌溢价率较低、消费者投诉居高、价格竞争导致市场失序等。本文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家电业的质量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质量

1.质量问题仍不时发生

根据2017年全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展的监督抽查结果,在32种电器产品中总抽查合格率为83.4%,比2016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其中,电冰箱、电热水壶、吸油烟机、彩电、空调等11种产品抽查合格率均高于90%;洗衣机、热水器等15种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在80%和90%之间;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电磁灶等4种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不到80%。考虑到83.4%的合格率意味着将近每5件产品就有1件存在不合格项,其质量水平提升的空间仍然巨大。

从抽查不合格项的分类来看,我国家电产品在能效等级、安全防护等方面不合格项较多,会造成使用安全或消费误导等问题,表2列示了近年来部分抽检结果。

从抽检项目不合格项来看,与安全有关的不合格项占了总不合格项的70%左右。其中,中小厂商占绝大多数。经过相关监管部门多年的打击,通过线下渠道销售不合格产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电商平台却为这些不合格产品提供了销售的可能渠道,也造成了诸多安全隐患。

2.消费体验不佳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数据,2016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53505件,其中家用电器类投诉122785件,占投诉总量的18.79%,比2015年上升11.07%,排在商品大类投诉的首位。从各类投诉的性质看,产品质量问题占41.47%,售后质量问题占22.73%。同样,由多家媒体联合发布的《2017年家电质量报告》显示,2017年家用电器类产品投诉量95518件,在商品类投诉中高居第一。

从消费者投诉和反馈来看,产品可靠性和功能性等基本质量问题仍然没有消除。表3列示了不同类型家电消费者主要投诉问题。

3.售后服务滞后

家电售后服务包括为顾客提供便利舒适的购物场所、恰当的结算方式、快捷的送货安装、科学的使用保养、详实的信息咨询、高效的故障维修。从家电的全生命周期来看,运送、安装、维保是重要的价值环节,但目前这一环节问题不小,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有:消费者报修后维修处理不及时,经销商和厂家相互推卸责任,拒不承担“三包”义务,维修后故障重现,维修及收费不合理,小病大修,服务人员无证上岗等,给消费者造成损失。

表2 2015~2018年我国家电类产品部分质量抽检情况

(二)供应链质量

我国家电行业的主要优势在整机制造,而在零部件、原材料方面许多核心与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可得性、经济性、功能性、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有差距。我国家电产业附加值率为16.3%,远低于发达国家产业的45%;核心集成电路技术、高端电阻电容、空压机、电机、传感器等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最先进的工艺还未能掌握或量产。这也是下阶段影响我国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以近来广受关注的芯片为例。全球中高端家电芯片已经基本被瑞萨、恩智浦、意法、德州仪器、英飞凌等企业垄断,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其产品线丰富齐全,能提供整体家电芯片解决方案。此外,国产芯片的技术与可靠性还有显著差距。如传感器模块方面,国产产品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且不稳定。许多家电企业反映,很多情况下,要靠最终的检测过程才能将符合较高可靠性要求的模块“挑选”出来。

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分析认为,由于家电整机商对芯片成本不敏感,因此更愿意采用国际企业成熟产品。这是因为,一方面可以节约重新进行技术和可靠性验证的试用和验证成本,另一方面从品牌建设角度考虑,家电企业多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为维护产品品质高端、稳定性好、故障低等品牌形象,更愿意采用国外芯片。

再如,在冰箱和空调行业核心的压缩机上,虽然我国已经形成强大的生产体系,但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瑞典阿特拉斯(Atlas)、德国比泽尔(Bitzer)、英格索兰(IngersollRand)、巴西恩布拉科(Embraco)、美国寿力(SULLAIR)等企业在高效化、变频化、小型化方面优势仍然明显。

(三)品牌质量

中国家电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同时,随着近年来产品品质和海外营销力的不断提升,海尔、格力、美的、长虹等一批龙头企业的海外销售收入不断提高,且从原来的贴牌出口到自主品牌出口,增长趋势越来越强劲。但总体上,中国企业自主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比仍然不高。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的数据显示,我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品牌占有率不足5%。

在世界家电品牌中,松下、日立、索尼、三星、西门子、博世、飞利浦、通用电气等仍占据优势地位,但这些企业都已经成为多元化、多领域的巨型企业,家电业务占比很小,有些甚至萎缩或转让。中国企业近年来通过资产收购取得了一些较大成绩。但如果计算品牌溢价能力,从我国家电生产的整体来看,品牌差距仍然显著。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检测的终端售价信息来看,市场上冰箱、洗衣机、彩电的品牌溢价率,国外领先品牌仍然高于自主品牌。

表3 2017年消费者投诉的家电主要质量问题

(四)产业发展质量

1.产业集中加强但市场失序仍普遍存在

从国际来看,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的主要家电生产企业数量几乎不超过10家,如表4所示。

表4 国外主要家电企业

而在我国,家电行业发展逐渐成熟,形成了一批知名大企业,主要品类的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冰箱、空调、彩电、洗衣机等的CR8**CRn是反映行业集中度的指标,指该行业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如CR8是指8个最大的企业所占有的该相关市场份额。通常,CR8>70%则反映该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大企业占主导地位。都超过75%。根据测算,白电中的空调CR4达到77%,CR8达到91%,属于极高寡占型市场;洗衣机和冰箱的CR4分别达到74%、65%,CR8分别达到87%、84%,属于高寡占型市场。但必须看到,在不同的产业中,仍然存在一大批中小型企业,数量从几十家到数百家不等。因此相比国外市场品牌集中的状况,我国家电市场的集中度仍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许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在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没有优势,只能通过低价进入市场。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质量退化、虚假宣传等欺骗消费者,这造成了行业整体声誉的下降。典型的做法,如燃气热水器的水箱换热器材质、热泵热水器的管路材质、电冰箱的压缩机线路和换热器管路材质、家用分体式空调器的连接管材质、洗衣机洗涤电机导线材质、家用散热器散热片材质等,这些部件的材质直接影响着家电产品的价值、性能、使用效率、使用寿命乃至使用安全,应当选用优质铜导线(导管)作为主要材质。但由于相关产品材质标准的缺失,很多家电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选用了其他更为廉价的金属材料代替铜材质,从而导致了很多家电产品能耗高、故障率高、使用效率低等问题,进而使得家电产品从传统的耐用消费品沦为加速更新换代的非耐用消费品行列。在低价家电中,这种“质量退行”现象常常发生。

总而言之,大量无序竞争主体的存在会经常性地引发家电市场震荡性波动,提高了全行业的额外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同时,许多企业突破国家法律和强制性标准底线,没有得到有效处置,也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

2.行业潜规则损害消费者体验

市场失序造成诸多行业潜规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降低中国家电的整体声誉。常见的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潜规则,如:

不实广告,虚假宣传。调研发现,夸大功能、假造概念是行业普遍存在的弊病。如“紫外杀菌冰箱”,附加一根几十元的紫色光管或过滤层,就加价500元。“银离子”“纳米材料”“全风冷”“8K高清”等概念被厂家商家热炒,但产品实际功能并不匹配。

虚标能效等级。能效等级作为家电商品的重要性能参数,对消费者作出购买决定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一些企业虚标能效等级,误导消费者,电商平台情况尤其严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2017年曾监测9家电商平台的销售信息,覆盖在能效标识实施范围内的21类用能产品,共核验2007个型号,页面显示与备案信息匹配的型号977个,不匹配的型号1030个,不匹配率高达51%。统计结果显示,电商销售的用能产品能效标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未展示标识和未备案,占36%;展示了标识但未备案的,占40%;未展示标识但已备案,产品介绍信息与备案信息不一致的,占4%;已展示标识但与备案信息不一致的,占8%。但目前对这类问题的处罚力度较低。

售后服务中的“猫腻”更多,如高价配件、维修不开发票、维修中拆除完好的原装件换成翻新件、故意漏修等。在整个家电消费链条中,信息高度不对称,诚信缺失、规范缺失、监管困难,造成消费者的高度不满。

3.产业技术基础仍然薄弱

从研发投入比来看,我国主要家电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高于3%,增长较快。但与国外家电巨头的研发投入相比,在规模和比重上仍有差距(见表5)。在众多的新兴家电技术专利、生产工艺领域,国内家电企业还难以起到主导作用,如智慧家电、广域物联、精密电机、变频技术、新材料开发等方面还未形成全球性领导力。在各个家电大类中所需要的关键共性技术与通用技术方面,我国的积累还比较薄弱,需要突破一系列难题。

作为一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老”产业,国外厂家积累了广泛的专利版图,我国企业在研发中容易遭受专利围堵,动辄得咎。一些企业知识产权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专利管理机制,既可能遭到国外发起的专利审查,还会丢失自己的知识产权。随着中国家电业在海外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家电产品的商标、专利和外观设计频繁被国外企业抢注。

4.产业协同与融合机制不健全

家电发展的新趋势必然要求多主体参与、多部门协同、多产业联动。而目前,我国家电产业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交流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但多为产销供应合作,联合开发、标准联盟、长期共生等深层次机制尚未建立。龙头企业在技术引领性、质量规范性、标准统一性方面的领导力没有形成强大的引领力量。

二是上下游之间利益整合还不顺畅,利益对立的价格谈判占主流,而质量依存、研发依存的程度比较低。家电质量管理环节缺乏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在生产管理、物料需求和供应管理、资源计划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展要求。

表5 国内外大型家电企业的研究投入

三是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家电企业与消费者、环保组织、回收处理商等在家电全价值链、全生命周期上具有重要作用的主体的合作还比较少,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网络。

四是与配套关联产业的协同联动少。如智慧家电的发展一定要与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的发展相结合,从而提升整体智慧水平。另外,绿色家电的发展要与售后、回收等环节联动起来,才能实现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家电“环保经济”。

5.标准统一与引领的力度不足

中国作为家电第一生产大国,总体竞争力不断增强,但从标准,尤其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来看,标准对引导消费、保护环境、提升技术能力、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引领性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提升空间很大。超前性标准较少,自我增压动力不足,在能效、环境方面跟随型标准较多。同时,由于生产性企业大多集中于我国,因而在功能性标准的制定上,很难形成充分意见共同抵御国外竞争者,一定程度上造成时机延误、资源浪费。

以智能家电为例。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智能家居之间就不能实现互联互通,制约了市场的发展。我国目前制定智能家电标准有两种机制和体系:一是国家标准体系,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家电分技术委员会(SAC/TC46/SC15)负责,秘书处设在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牵头的团体标准体系,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牵头海尔、美的、博西家电、海信、长虹、创维和TCL7家家电企业成立了“智能家电互联互通项目工作组”。两个体系之间,统一的、得到共识的标准架构还没有建立起来。

三、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从家电行业国际竞争整体格局来看,韩国优势突出,日美欧优势下降,中国快速追赶;在技术革新上,智能、绿色、低耗成为基本诉求;在消费需求上,价格敏感性正在下降,质量、服务、功能诉求不断提升。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基本显现,基本可以用“智能互联、绿色时尚、质量可靠、创新驱动、品牌导向”来表述。

1.智能互联

智能互联将成为优质家电的“标配”。就像手机行业所经历的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一样,家电行业也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自动监测、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与远程控制等将成为下一轮产业升级、消费创造的热土。英国未来咨询发布的“全球家电市场”报告预测,到2021年智能家电将占到全球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2.绿色时尚

绿色时尚将成为家电产业升级的基本方向。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购高端家电产品时,节能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体现在对环保性功能的实现上,如空调中的空气负离子调节、增氧、吸附有害物质,彩电中的护眼、低辐射等;另一方面体现在能效比、新型环保材料的采用和节能节水、降噪、新能源等环保新技术应用上。此外,消费者希望家电能帮助改善生活工作场景,彰显个性和品位,因此“颜值”、“设计感”成为购买的动因,尤其对于年轻人、冲动型消费者,外观的重要性大幅上升。

3.质量可靠

质量可靠是家电行业的立身之本。当前消费者对家电质量的认知有三类表现形式:一是可靠性概念,即产品皮实、故障少、不易坏;二是功能性概念,即实现新的功能,提供新的价值;三是性价比概念,即花最少的钱获得基本的功能。目前,持性价比概念的消费者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是主流。不过,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走低质低价路线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外部质量损失。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上,持可靠性质量观的消费者快速增长,“花钱买省心”是其主要诉求。近年来,国内主要家电厂商在可靠性检测与改进方面下了很大气力,投资建设可靠性实验室(台),也反映了这种趋势的变化。另外家电售后服务正越来越多被纳入质量范畴,成为消费者考虑的重点。许多消费者开始从一次性购置成本转向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因此,今后家电的高质量最终将反映在功能、可靠、服务的统一上,即功能新颖、可靠耐用、服务便利的综合。

4.创新驱动

上述在功能、绿色、时尚、质量等方面的突破与改进,最终都要靠创新来实现,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竞胜毋庸置疑的基本手段。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与挖掘、质量品牌的构建与市场竞争都必然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及广泛的技术创新。今后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功能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等主要方面。功能创新容易理解,就是不断推出更好、更适宜的新功能;工艺创新则体现在制造技术、关键材料、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突破,为新功能提供支持,为老功能实施改进;模式创新重点体现在家电全生命周期使用下的销售、使用、保有、维修、回收等方面的新渠道、新形式、新思路。比如,家电租赁使用,消费者享有但不保有;家电回收拆解再制造,打造绿色供应链;用户定制化设计与生产;等等。

5.品牌导向

品牌是家电企业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形式。家电行业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都出现了实力强劲的在位企业,各自赢得了一批“粉丝”。传统家电厂商正在通过研发、广告、渠道等多种形式加固自身的品牌壁垒,提高行业集中度,中小型厂商的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行业内“大吃小”的兼并、收购仍将持续发生。近年来,一些家电领域的毛利率尚为可观,吸引了资本的进入,尤其是以小米为代表的IT企业跨界进入,形成新的品牌阵列,使得家电品牌之间的战斗更加激烈。建立品牌需要家电企业长期投入,并扎实做好质量、成本的控制与新品的投放,做好顾客的维护。从目前国内外品牌的美誉度与溢价能力来看,我国企业仍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家电行业消费者质量
家电行业不能太悲观 从618看未来的两种趋势
2022年4月家电行业产销数据月度简析
“质量”知识巩固
消费者网上购物六注意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系无理取闹?NO! 请为消费者擦干眼泪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日化品牌怎样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
知识付费消费者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