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提高经济服务水平

2019-07-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组领导小组部门

杨 荻

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高校合同是指高等学校以法人主体的名义,与其他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之间,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实用、善良风俗等原则的基础上所签订、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高校合同作为连接高校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桥梁与纽带,在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风险,对高校持续发展关系重大。

一、高校合同的特点

1.合同体现了高校鲜明的专业特色

美术类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要通过举办很多的展览展示,来向社会大众宣传和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本校的教学成果,这样就涉及到展览的搭建,产生很多的展览搭建工程合同。展览搭建工程合同中有雕塑专业的展览搭建工程,跨媒体展览搭建工程,不同需要的搭建工程体现该专业要展示的内容。

2.合同体现了高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校受企业委托,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高校和企业之间合作,就产生了合作办学的合同。高校要出版专业书籍,作为高校教学专业工具,通过和印刷厂合作来完成出版任务,这样就产生很多图书出版合同。这两种合同反映出该校有合作办学的模式,还有该校浓厚的学术氛围。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1.达到依法治校的目标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办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高校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适应社会发展并以此来推动高校发展。高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通过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依法履行合同,实现高校内部管理,达到依法治校目标。体现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有合作办学、资产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体现在学校的内部管理活动中,有高校与教职员工的人事聘用合同、劳务合同,高校与校内各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责任承担等内容也需要通过合同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因此,高校管理的各个领域都有合同存在,要规范高校办学行为,只有通过加强高校合同管理来实现。

2.保护高校的合法权益

高校合同规定和明确了高校必须履行的义务以及违约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通过对高校合同签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督,规范高校在合同立项、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结算、解除、终止、争议等多个环节的经济行为,促使该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避免影响高校声誉的事件发生,确保高校在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大限度地维护本校的合法权益。

3.防止腐败的发生

习总书记说: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由于合同牵涉到合作双方的经济利益,通过对高校方签合同者进行制约,把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落实到经济活动过程的每个环节,促使该项经济活动公开、公平、公正,从而构筑起一条不能腐,不敢腐的防线。这条防线不仅保护高校的教职工,同时也达到了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目的。

三、高校合同管理现状

1.法制意识相对淡薄

高校部分管理人员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法律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两张皮,各管各,纸上一套,落实到行动上是另外一套。为了有个合同而签合同,至于合同的内容条款和他们无关。合同的执行更看重传统人情、习惯等,认为不按合同执行没事的,以人情、习惯做法代替合同约定条款,将合同束之高阁。例如:退休教师某某被民办学校聘为美术教师。2000年7月,学校与某某签聘任合同,期限1年。然而2001年1月,学校突然与某某解聘。某某不服,诉之法院,法院判决,学校支付某某违约金2299.2元。由于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和违约情况,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不必要的财产损失,同时影响到了高校的声誉。

2.合同管理各自为政

很多高校缺乏统一归口集中管理合同的部门或机构。高校各部门之间,如:全校图书馆的图书、期刊杂志、电子资源的采购合同由图书馆管理,而各院系资料室的专业图书、期刊杂志等采购合同则由各院系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高校管理层从宏观上掌控本校的对外合同整体运行情况。每当有合同履约纠纷产生时,由于合同的主体责任归属不明晰,需要一个个的院系和部门去排查,导致高校管理层不能在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使高校处于合同纠纷的被动方。

3.合同管理专业人员缺乏

高校合同涉及全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面广量大,和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另外,合同管理工作专业性强,不仅需要合同法方面专业知识,还需要涉及所签合同内容的专业知识。因此,只有兼具多方面专业技能的人员才能胜任合同管理人员。高校教职工普遍只懂本专业的知识,跨界的人才很难得。目前大部分高校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专职合同审计人员和合同审计知识缺乏。特别是一些金额大的工程施工合同、进口设备购置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等,其关键控制点特别难把握。

四、提升高校合同管理水平的途径

1.提高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经济监督,重点关注合同管理工作。把按程序办理合同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来抓。其次,广泛宣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对合同的认识水平。不仅要在高校的中层干部会上通报本校合同管理情况,还要求教职工必须严格遵循并且把它落实到每一项具体业务中去。最后,提升高校合同管理人员管理素质,培养合同管理人员法律意识。

2.合同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块管理”。

高校应成立合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合同管理工作。该领导小组组长可由学校校长担任,主管审计的校级领导任副组长,由学校办公室、人事处、审计处、财务处、基建处、研创处、学科办、实验管理教学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合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审计处,办公室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具体工作,下设几个合同专业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作为专业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管一条线,审计处、法学专家起协调、监督作用,各部门齐心合力对经济合同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形成执行、管理、监督三者相结合的合同管理机制。

3.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

高校要依据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包括合同文本体系。首先要明确领导小组的职责,专业组的职责及授委托权职责等。合同领导小组职责是指导全校合同管理工作,制定全校合同管理的规划、制度,检查合同管理执行情况。专业组的职责把关本专业组合同管理工作,审查合同文本的合法性、严谨性及可行性,合同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相结合,参与招标谈判工作,并牵头负责合同的会签、监督、归档等管理工作。如果项目需要进行政府采购,先要指导项目部门做好政府采购的招标文件,然后指导项目部门把合同执行和项目执行结合起来,做好合同签订和合同管理工作。其次,要明确合同管理工作程序。最后,明确各方工作关系,各部门、各岗位在合同风险防范中的职责,以制度来规范和约束高校的合同运作行为。

建立适合本校的标准合同文本体系。可按照专业类型分类设置,并把标准合同文本格式及填报须知挂到高校内网上,供需要签订的合同的部门作参照。

4.建立高校合同实时动态监督管理平台

高校合同管理是对合同立项、谈判、起草、审查、签订、履行、变更、结算、解除、终止、争议的解决处理等多个环节的规范和控制监督行为。要求高校相关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和判断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强,借助高校合同管理平台来管理高校合同。该平台由合同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和维护,全校各部门需要签订合同,首先在网上提出申请,把前期相关资料放到平台上,通过平台上走合同审批流程,经专业组审核同意,报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后,就可以签订合同了。合同签订后,再把相关资料挂到平台上并随时更新平台资料,在平台上随时就可以看到合同执行到那个节点了,对合同执行实行动态管控。由于从签订合同前期就开始介入管理,一直跟踪到合同执行完毕,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有效提高合同的效益,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高校的合法权益。

5.坚持内外合力,监督合同执行

高校合同管理领导小组通过邀请合同管理专业组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检查小组,也可借助社会中介机构来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方法可由部门自查和抽查相结合。首先,高校各单位或部门按照《合同法》、高校的合同管理办法,结合本部门已签合同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合同管理的自查,尤其查找短板,形成自查报告并上报合同管理领导小组。接着,调研小组进行抽查,对查到的严重违反合同规定的项目、项目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要求对其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予以整改,同时对相关部门在项目合同管理中的协调与配合失误予以及时纠正。对合同管理执行好的部门予以通报表扬,把本次合同调研检查结果在高校内网上通报,以告知大家不要再犯类似错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总之,高校在不断向前发展,高校合同管理者要积极探索合同管理的新思路,使高校合同管理事务不断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猜你喜欢

专业组领导小组部门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粮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的通知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撤不完的“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