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浅析
2019-07-12孙畅
孙 畅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1.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定义和特点。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会计的信息进行分析、存储、控制、管理,从而形成一套会计信息处理平台系统。可以快速产生结果,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率,并降低管理风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局域网化管理过渡,最终走向会计互联网化。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既是上级财政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平台标准,每个高校自身的情况也参差不齐,所以最后形成的信息化平台系统也各不相同。
2.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教育资源的投入越来越大。这也为高校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客观条件。随着对高校拨款的增加,高校在客观上有能力进行会计的信息化建设。主观上,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幅调高会计效率,优化财务结构,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积极性。会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模式
1.直接购买软件公司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有些高校规模较小,国家的拨款或者省级拨款不足,没有资金和实力自主建设会计信息化平台系统。采用直接购买的方式,只要能为我所用,既节省时间资金,又承担较小的开发风险。本校只要提供可以运行的硬件配置就行。软件开发商往往能提供标准化会计信息系统,但有时无法兼顾本校的具体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的弊端,不能全面的满足高校的会计信息化要求。
2.自主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平台。有些高校规模较大、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有能力根据自身计财处的发展需要,开发适合自己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这种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周期较长,风险较大。开发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的变化调整,做出相应的改变。还要通过财政、教育等主管部门的审核批准。但是系统一旦开发成功,则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因为这种系统平台往往能跟高校自身很好的结合。软件本身的潜力能充分发挥。非常适合一些有实力的高校。
3.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本校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这种模式下,软件公司往往长期进驻到高校,根据高校提出的具体要求,来为高校设立核心的功能模块。与核心模块配套的其他模块和一些高校特殊的要求模块,则由高校自主开发。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兼容调试,最终合成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平台。这种模式结合以上两种模式的优缺点。可以按照高校自身的要求设立信息化系统,效率更高,又同时可以将开发过程的大量风险转嫁给软件公司。在专业软件公司的帮助下,结合新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做出一款既符合监管要求,又能得心应手使用的信息化系统平台。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在采用这种模式。
三、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主要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建设支持不足,认识有限。高校实行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校财务,是否支持计财处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将直接从人力、资金等方面上反映出来。高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一定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懂财务的领导使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如虎添翼。高校组织结构限制了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高校的计财处一般由学校的一把手领导直接管理。会计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协调学校多个其他部门。只有强化计财处权力,才能更好的协调指挥其他兄弟部门配合工作。
2.高校资金和技术限制。高校总体的资金盘子有限,能够分割给计财处从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更是非常紧张。只有资金到位,才能从硬件上提高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网络的安全性也存在问题。高校计财处往往没有能力自己建设服务器机房,要依靠学校网络中心或者计算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支持。而这些服务器极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这就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埋下了隐患。
3.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人才缺失。主要体现在懂会计的人不懂计算机,懂计算机的人不懂会计。高校计财处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会计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了解还有待提高。而高校编制有限,学校无法从编制上增加计财处的计算机相关人员。这就限制了计财处的计算机人才的引进。
4.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内部管理控制。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前,大量的纸质凭单被使用,无论是签字、盖章,还是原始发票的粘贴,都是在纸张上完成的。而实行会计信息化以后,却有很大的不同。针对于原来那些流程所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必然不能再适应信息化以后的流程。
四、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高校一把手牵头成立会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其他兄弟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何更好的协调他们,是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高校一把手领导的重视,可以使得高校上下团结一致,坚定信念。充分认识到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不纸上谈兵。使得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
2.明确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间表。高校上下要统一认识,有明确清晰的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间表。这样才能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清楚会计信息化的定位,把握会计信息化的进程,弄清会计信息化的推动力。会计信息化建设时间表应该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目标,每个阶段的时间限制,都要具体明确。
3.大量吸引人才,放宽身份限制。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的编制有限,如果编制不够,就应该大量扩充非编制人员,投身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服务中去。只有提高待遇,放宽限制,才能吸引人才。同时,对计财处原来的人员进行升级培训也迫在眉睫。加强内部的竞争筛选,将那些不能胜任会计信息化的人逐渐淘汰。
4.完善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更好的为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服务。会计信息化建设,减少了纸质凭单的使用,原始凭单扫描保存到电脑中。会计的录入、审核、结算,会计报表的生成,都通过计算机完成。对会计信息系统依赖增加了新的会计风险。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有新的解决方法。把内部控制嵌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加强权限控制和系统设置,相互制约、责任分离,健全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减少人为干预和特殊化,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结语
高校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计财处为高校管理好钱,才能不断满足高校自身的发展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成立会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时间表,吸引人才,完善内部控制。最终必然会实现高校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