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工智能的引入①
2019-07-12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屈静媛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屈静媛
1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国民如今的平均收入已经比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年加速,因为人口基数大而产生的优势正在丧失,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我国2018年末的老年抚养比已达到17%,预计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达到27.9%[1]。而医疗技术不够先进、生育率逐年下降等都将成为未来养老行业发展路上的难题。我国的养老行业的发展已相对滞后,如果还迟迟无法解决养老行业难题,不仅会令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指数降低,还会令年轻人的负担增加。可以说,发展养老行业成为了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所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1.1 我国养老行业的现存模式
中国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养老模式。
1.1.1 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大部分人选择的一种最为传统的方式,由子女自己赡养父母等老人。但是如今普遍为独生子女,夫妻两人要抚养一个孩子,再赡养四个老人,压力非常大。因此家庭养老这种方式的可行性已经越来越低了。
1.1.2 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顾名思义,是指老人在由政府或者私人开设的养老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养老院,进行全托式养老。但大部分人,不论是老人还是赡养他们的子女,都更希望在家中共同生活,对机构养老不感兴趣。
1.1.3 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国民的养老方式,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较好的结合起来。老人平时在家里生活,采取上门服务或者社区日托等形式,让老人不用离开家庭也能受到很好的照顾。但这种养老方式耗费的人力物力很大,目前无法普及。
1.2 对我国养老行业现状的分析
中国作为总人口超过13亿的国家,老年总人口同样位居世界前几名。虽然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收入有了质的飞跃,但养老体系发展的不完备,养老的问题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严重问题。因此,开发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推进“人工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设,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需求迫在眉睫。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是最为我国社会所普遍接受的养老方式,但是独生子女夫妇同时赡养四位老人再抚养一个孩子压力太大,加上传统孝道教育的影响,机构养老一直被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项,不仅老人不愿意去,年轻人也不愿或不放心将父母交给机构照顾。居家养老似乎是最为合适的养老模式,既能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又能减轻子女的压力,但是投入少、发展慢、管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大大制约了居家养老的可行性,至少就目前的中国国情来讲,社区养老依然不能普及。
正如我们所讲,以上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都有其明显的缺陷,在这样日益严峻的社会形势之下,如何弥补传统模式上的种种缺陷使老有所依迫在眉睫。
2 人工智能的引入
近年来,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猛异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在知识表示、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机器人、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收获。那么是否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传统模式上的种种缺陷呢?
2.1 我国养老行业引入人工智能的必要性
没有工作充实生活,子女各自成家立业在外打拼忙碌,孤单是每个老人面临的问题,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往往会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如何解决家中老人的心理问题成为每个子女的当务之急。人工智能正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不仅能充当“伙伴”的角色,在老人独居在家时为老人解闷,与智能家居结合提供生活中的便利与帮助,还能通过与老人的交流和对老人身体各项指标的实时侦测,人工智能可以从老人的言行举止中分析老人的心态,从老人的各项内分泌水平变化中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生理问题并进行预警,使在外忙碌的儿女更为贴心、高效地照顾家中年迈的父母。因此人工智能引入养老行业势在必行,是极具必要性的。
2.2 我国养老行业引入人工智能的可行性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216.9亿元,比2016年增长52.8%,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有望超过700亿元[2]。其中在全球人工智能目标行 业首位的是“人工智能+融合医疗”,占比高达40%。与此同时,国家的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出台的法律法规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引入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制度基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于2018年发布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提出了确立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明确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和养老等领域的应用。各个地区也都积极地响应号召,纷纷出台本地区关于人工智能的具体实施意见,为人工智能在养老行业的应用确立了方向。成熟的技术与巨大的市场、不断推进的相关政策无疑给人工智能被引入养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因此养老行业引入人工智能不仅可行,而且指日可待。
3 全球“人工智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借鉴
这些年以来,人工智能的运用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技术和产品的重大突破层出不穷,且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不断提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美国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养老、医疗健康领域开始深度结合的迹象,在三种传统养老模式和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养老”模式逐渐成形[3]。
3.1 全球“人工智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
如今世界各国几乎都有着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全世界养老行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美国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主要有企业和个人承担。但由于美国老年人在生活上更具独立性,更多老人选择设施养老。这使得美国的养老行业发展迅速,养老成本却极高,个人承担的养老压力极大。再比如日本,日本的社保制度和居住设施是非常多元化的,老年人可以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或者身体的健康状态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这样的模式是比较符合各种情况的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因此,日本的某些制度值得借鉴,但是它也有自己的问题和局限性。此时,人工智能的引入恰能为我国的养老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养老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区,我们需要去探索新的技术来帮助突破。
养老行业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年的历史,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服务于老人的各种资源的供给和老人所需之间供需矛盾,而在老人所需要的多种资源中,人力的资源是最为短缺的。再加上养老服务者也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这其中又有着物质和时间上的成本,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巨大的提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引起了各国的重视,除去人工成本外,医疗成本的不断提高也给各国的政府以及有养老支出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而怎样降低医疗成本,却不能使服务质量降低,这是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的共同问题。
3.2 各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目标
人工智能与养老结合,在技术上带来的种种便捷之处,将改变传统的养老服务行业一贯的理念,为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以美国为例,美国在积极的推进和发展“人工智能+养老”产业,其中以养老行业中的重要部分医疗为主,有很多公司都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引入医疗行业。早在2013年,IBM就开始与全美综合医院排名前四的克利夫兰诊所进行全面合作,研究如何利用IBM的沃森人工智能系统提高护理水平[4]。谷歌公司已经在智能医疗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微软也早在2006年就进入医疗信息技术领域。除此之外,设立相关部门以进入智能医疗行业的大小公司更是数不胜数。人工智能对于改变生活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其进入医疗领域后,不久也将带入养老领域。届时,老年人的病情将得到更加快速准确,也更加便捷的医治。
3.3 经验借鉴与发展方向
在分析了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引入的发展情况,其中确实有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优点,再结合目前我国现状已经主流发展趋势,总结出以下几点我国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方向。
3.3.1 重点关注老年人主观意愿
养老模式有很多,但究竟哪种最适合身边的老人?每家都有不同的答案。在养老行业中,老年人的心理照顾才是最重要的一环,老人最喜欢的,最能感觉到舒适的,才是最合适的方式。纵有超一流的硬件,可是老人若只喜欢家里的温馨,机构养老就不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我们在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养老经验时,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那种养老模式,而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毕竟传统、理念、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因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是显而易见的。
3.3.2 政府发挥主要作用
从发达国家现在有的养老模式上分析,政府在养老问题上有着很强的主导性作用。可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习主席曾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量。我们要把人工智能的运用同人民的生活结合起来,将人工智能带入医疗卫生领域,再将其随着医疗业的发展带入助残养老领域,提高我们的医疗技术和养老服务的水平。在政府的支持下,让人工智能在养老行业大放异彩,只是时间问题。
3.3.3 建成医疗健康数据库
我们可以将现有的云端个人健康数据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争取把每个人的健康情况都收集成为一个个电子档案。然后再慢慢加强这个健康档案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把档案中的数据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尤其是针对当今老龄化现象严重,将智能医疗与养老服务联系起来,可以大大地增强医疗行业供给养老市场的能力,使得人工智能中的先进技术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4 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老有所依是每个家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传统的养老模式由于其固有的种种缺陷已不足以负担社会飞速增长的老年抚养比。而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其市场规模扩张迅猛,令人瞩目,其应用也为社会解决了许多传统方式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家对“人工智能+养老行业”的重视,不断完善推进的各种法律法规为“人工智能+养老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基础,在这样市场环境与政策双双利好的形势之下,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恰可以弥补这些缺陷,将人工智能引入养老行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