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教育课程新路向
——关于“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7-12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梁 艳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站前小学校 吉林 四平 136100

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推广和落实,我国已经成功迈向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道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既要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融入进教学内容中,进而帮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法律意识,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知法、守法,并且善于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下面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展开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一、为学生普及安全教育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心理都十分不成熟,缺乏较好的安全保护意识。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可以形成较好的安全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达到目的,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安全教育宣传片,或一些有关安全知识动画片,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在枯燥的理论知识与讲授中,对法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在播放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短片中出现了哪些违法行为呢?”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则是需要结合视频内容,教授给学生正确保护自己的方式方法,促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安全意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竞赛、有奖问答的方式,让学生来进行抢答,使得学生对安全知识的记忆能够更加深刻。

二、发挥趣味活动的教学价值,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小学阶段学生的童心较重,对于一切趣味性的活动都有天生的好感,很容易产生参与的欲望与热情,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游戏互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唱歌绘画等趣味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位置。

比如,在进行《拉拉手,交朋友》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发挥现阶段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别扮演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或者是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或希望与之成为朋友的历史英雄人物等。引导学生去主动问好,表达善意与友好,通过教育学生采用牵手、拉钩、拥抱等符合小学学生年龄段的交友方式去完成相互认识,建立联系。

通过角色扮演这一趣味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乐于、敢于表达情感,热情主动的性格特点,使学生们了解社交中的基本规则与方法,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组织多种学习活动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学习放置于全面的、发展的、动态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树立大视野下的道德与法治大教育观。所谓大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实行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组织的开放性体系。鼓励学生以学习为目的,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加快学科融合,全面创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方式。

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师就可以做一回听众,让学生把书中读到的、耳朵听到的、亲眼看到的、自身掌握的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一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有的声情并茂讲授过年习俗,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与父母一起制作的中国结、红灯笼、春联,还有的学生为我们阅读了一段中华茶文化,展示他们学习制作的蜡染、泥塑、书法作品……一节中华文化的视听盛宴活灵活现,比教师讲解有趣得多。让学生集思广益,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表现的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四、丰富体验,突出德育感悟

小学生这一学生群体更善于通过自己的直观观念与感性认识去判断自己的人生方向,而这就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积极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全面调动小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探究德育内涵,由此优化学生的德育感悟,鼓励学生积极总结实践经验,以便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德育感悟。

在“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亲自到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去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际上,本班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利用法律、慈善机构等国家、社会力量来保护自我的意识,难以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本轮德育实践活动却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学习丰富的安全知识,所以可以切实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便于学生实现全面进步,提高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懂得法律的重要性。

五、渗透符合教材特点的传统文化元素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教材具有多样性特征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让学生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实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和”;向“善”;重“德”的美好品质精神。这种文化渗透教育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也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升;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更好的联系在一起,让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

学生通过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在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这一块更需要我们社会上所有人对他们进行熏陶,才能让他们更加健全且充分的养成法律与道德的意识。在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老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渗透之外,还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宗旨的教导。老师自己也应该在道德和法治这两者之间进行不断的探索,形成更高效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规则意识与道德情操。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