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019-07-12周国琼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文章

周国琼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内西中心小学 四川 会理 615100

一、借助于主题教学法,创设相应的主题情境

首先,要确定好相应的阅读主题,在充分分析语文教材的前提下就该主体加以构建和整合。教师在展开具体的教学之前,不仅需要探究相应的主体模式,也需要准确的提炼课文主题,并积极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一系列阅读素材进行挖掘。

比如,在阅读到“秋风萧瑟”的场景时,教师便可以围绕“秋天”这一主题内容进行实际的教学,并创设与其相对应的主题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来将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学生则需要对生活点进行感知,从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典型人物与生动故事,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有一些小说、故事类型的文章,这些文章中都涉及到了某些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而这正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但考虑到小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就课文内容的理解相对狭窄,阅读这些内容可能“一知半解”。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在展开时的教学前,先就故事主要内容以及人物性格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好奇心的前提下,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这部分内容本来就来源于名著《三国演义》,因而教师可先就其中比较重要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简单介绍。比如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曹操的“狡猾”、周瑜的“谋略”等等。然后为学生们讲解一下本文发生的文化背景。如此,便可以促使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明确诸葛亮借箭的意图,以及骑士采用了如何“有智慧的”手段进行借箭的,以及“借”这个字的深层次含义。利用文章中的典型人物以及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可以切实性的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激起心理上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古诗以及现代诗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在于韵律十分强,读起来可谓是“朗朗上口”,其中也涵盖了作者的情感寄托。因而,但就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继续要让学生进行背诵,更应当鼓励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而来体会与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比如,毛泽东的《长征》时,便是一篇感情色彩十分浓郁的文章,在就本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诗文的朗读,也可自身范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们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良好品格,以及在长征胜利之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四、巧设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

大部分的说明文较为枯燥与乏味,虽然其中知识点较多,但由于“理论性”内容较多,学生们难以提起阅读兴趣。基于此,在学习说明文类型文章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教学《马踏飞燕》时,考虑到该文章主要描述的是铜马的制作科学原理,单纯性的理论知识较多,为切实性的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准备几张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课上组织学生就这些图片进行观察,让学生们针对马踏飞燕这个艺术品的真实样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抛出问题:“马的一只马蹄只踏在飞燕上,却十分的平稳,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倘若用常规的思路去思考是不可能保持平稳的,由于便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文章阅读效率。

五、阅读方法的科学指导,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要有针对性,盲目的去读,不仅无法起到有效的阅读作用,反而是浪费时间的一种表现。因而,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们推荐与其兴趣点相符的课外读物。也需要传授给他们正确有效的阅读方式:其一、默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效率以及准确性;其二,要引导“边读边记”,遇到好的词句不妨摘抄下来,偶尔翻一翻,也是积累词量的一项有效手段;其三,要读思相结合。“一味去读,不知思考”是目前学生阅读的一大通病,长久以往,阅读的有效性便无法得以体现。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遇到不懂的可以查阅资料,从而实现阅读的有效性。在科学阅读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也就得以提高了。

六、结语

综合而言,学校为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主要场所,这一过程需要依赖于教师恰当方式的引导,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充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抓住其兴趣点,从而有效的激发其阅读兴趣,以便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文章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主要内容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