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合剂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2019-07-12涂小红卿丽华戴林桐彭顺林
涂小红 卿丽华 戴林桐 彭顺林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喉痹”范畴,阴虚血瘀型喉痹其病机为患者病久未愈,反复发作,耗伤阴津,阴虚火旺,虚火上烁;久病余邪滞留,经脉瘀滞,痰凝血瘀,互结于咽喉发为喉痹。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经久难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1]。2014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我们对180例慢性咽炎患者在利咽合剂口服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利咽合剂联合原液雾化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近几年来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成都周边几家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80例患者,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36.71±9.43)岁,病程 6个月~19.7年,平均(16.71±5.88)个月。B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8~65岁,平均(37.02±9.12)岁;病程5.5个月~20年,平均(15.98±6.12)个月。C 组 60例,男 31例,女 29例,年龄平均(36.49±9.27)岁,病程 4个月~21年,平均(17.28±5.97)个月。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中医耳鼻喉科学》[2](新世纪)中“喉痹”的诊断依据和症候分类。主证:咽异物感,咽干不适,咽痒。次证:咽灼热感、咽痛、咳嗽或干咳清嗓,咯痰不爽,口干不欲饮,多言,午后及黄昏症状明显,神倦乏力,语声低微。局部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色淡红或暗红,咽黏膜干燥,淋巴滤泡增生,或见网状脉络,舌苔薄,质淡红或暗红,脉细或细涩[3]。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三组患者均采用经验方利咽合剂为基础方,方药组成如下:玄参25g、丹参30g、麦冬20g、赤芍 15g、黄连 15g、牛蒡子 15g、桔梗 15g、蝉蜕10g[4]、余甘子 6g 等。
A组给予利咽合剂口服;B组在利咽合剂口服的基础上结合原液雾化;C组在利咽合剂口服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2.1 中药治疗
选用利咽合剂口服,每日1剂,一日3次,每次200ml,餐后半小时温服,疗程连续1月。
2.2 雾化治疗
利咽合剂按内服药物煎煮方法水煎过滤后冷藏,每次治疗时,抽取4ml原液,注入氧气雾化装置中,接至氧气瓶上,将氧气开至6到8L/min,雾化结束后嘱患者漱口,每周雾化3次,隔日1次,连续治疗1月。
2.3 针灸法
取穴:主穴:廉泉、天突、血海、照海、太溪。备用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操作方法:每次选取3~4穴,以主穴为主,另取备用穴1~2个,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30分钟,隔天施针1次,疗程为1月。
结果
2月后,A组57例完成治疗,3例脱落。B组58例完成治疗,2例脱落。C组57例完成治疗,3例脱落。三组脱落原因均与治疗无关。A组治愈10例,有效28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6.7%。B组治愈15例,有效40例,无效3例,总94.8%。C组治愈11例,有效2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0.2%。B组疗效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月后三组疗效比较(例,%)
2月后B组与其他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慢性咽炎主要症状为咽部异物感或痰着感、蚁行感,咽部哽哽不利,咽干,灼热感,咽痛,咽痒,干咳,痰粘难咳,晨起用力清嗓,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引起恶心[3]。咽部检查可见黏膜慢性充血、增厚,血管扩张,呈暗红色,甚者呈蚯蚓状分布,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充血肥厚。患者咽部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影响日常生活。慢性咽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大多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方,欠缺统一性,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本身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及新的药物去减轻患者的痛苦。本课题所用利咽合剂为彭顺林教授经验方,已长期应用于临床,彭氏利咽合剂原方中丹参活血祛瘀生新、凉血消痈止痛,玄参滋阴泻火解毒,清咽利喉,二者合用共奏滋阴清热、活血利咽之效,为君药。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止痛,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火,共为臣药。合用玄参则凉血解毒之力倍增,丹参散瘀消肿之功益佳。佐以余甘子清热凉血、生津利咽,桔梗宣肺气而利咽喉,兼有引诸药上行之使药作用。诸药合用,既养肺肾之阴扶其正,又可活血祛瘀、散结利咽以祛其邪,阴液充,瘀邪毒去,则咽喉利,而咽干、咽痛、异物梗阻感等诸症自去[4]。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玄参、黄连、桔梗等均具有抗菌、抗病毒、修复黏膜的功效。雾化吸入疗法源于中医的熏蒸疗法,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用途广泛,故沿用至今。现代研究表明雾化主要工作原理为通过高速氧气气流,使中药药液形成雾状,吸入后直接附着于咽喉黏膜,其渗透和弥漫性强,作用于局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较高,而雾化本身具有湿润及保护黏膜作用[5]。相对其他药物及治疗方法,成本较低,无创伤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