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
2019-07-12张丽杰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张丽杰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前言: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进一步频繁,与外国人进行交谈时,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俗语等文化负载词,翻译成英文时,往往因为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语,而无法准确地将我们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如何正确地翻译这些文化负载词,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我国语言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从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作为翻译人员,久居需做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生态翻译学概述
从十八世纪中叶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中,翻译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并逐渐催生出了各种翻译理论。近几十年来,在传统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生态翻译学借鉴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这种理论观点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译者要适应整个生态翻译环境就要进行选择”。因此,生态翻译学就是从原文内在的生态结构出发,对翻译的作品进行选择,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原作固有的生态结构,将其在另一种语言中精彩再现。换句话说,就是选择最适合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方式进行作品的翻译。所以,生态翻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带有原作的特色。
二、文化负载词概述
所谓的文化负载词,就是指在语言系统中,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该地区人民社会生活的词汇。在实际生活中,语言是人类表达自身思想感情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工具,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语言能真切地反映该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态地域、物质文化、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而且,不同的语言也决定了这些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行为方式。因此,当前世界各国的语言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进而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对于我国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要想更好地向世界展示自己,加强中外人文交流,让世界人民更了解我国,了解我国的发展,了解我国的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工作,在准确而恰当地理解他国文化中的信仰、习俗以及审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忠实地传达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这样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这些优秀的传统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三、文化负载词的分类
欧洲著名语言翻译学家纽马克对文化背景进行了分类,将文化背景知识分为五大类,与此同时,世界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也从文化因素角度将其分为五大类。因此,笔者也从这五个文化因素角度对文化负载词进行探讨:
(一)生态文化负载词
生态文化包括各种动植物、气候变化和地理位置。各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的不同,对各种事物的喜好也不同。例如:在我国的语言中,“狗”是一个带有歧视涵义的词,而在英语中,狗是人类的朋友,对狗的表达基本上都是具有褒义性质的。如,我国语言中的“人模狗样”、“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词语都是贬义性质的,在对这样的词语进行英文翻译时,就应该根据英语国家的习俗,进行一番修饰,尊重他们语言习俗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我国的语言原意表达出来。如:狗急跳墙,如果直译的话,应翻译为:The dog jumped up the wall.但这样无法表达出这个词语在中文中潜藏的涵义,所以,在翻译时,应进行这样的修饰:The dog jumped up the wall,the desperate man will hazard all。通过这样的表达,能使英文读者正确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
(二)物质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是指语言文化中特有的物质产品。例如各国独有的食物、衣着等。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产生了很多具有独特内涵的物质文化负载词。如“吃醋”、“乌纱帽”等特定的词语,都具有其独特的指示性质。“吃醋”表示一个人的嫉妒心理较强;而“乌纱帽”则代表了一种“权利”,在进行这样的词语翻译时,也必须将其独特的内涵翻译出来,以此清楚地向外国读者传递该词语所包含的意义。
(三)社会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包罗方方面面,如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在社会文化负载词中,最让外国人头疼的应该是我国复杂的人际关系了。例如:“大姨子”、“小舅子”、“舅姥爷”、“姑奶”、“姑姥”,这些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不能翻译明白,就会使外国人无法明白并了解这些称谓,从而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
(四)宗教文化负载词
在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化中,宗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宗教传承,如果不能准确理解所翻译国家语言中的宗教教义,就会产生误解,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宗教矛盾,从而引发民族问题。因此,在进行宗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译者必须准确了解并把我该国的宗教文化,从而更准确地进行翻译,以准确表达出宗教文化负载词应有的涵义。
(五)语言文字负载词
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各国都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字为例,中国汉字中有很多的形意字,讲究形与意的完美结合,这些文字对于外国人来说,在逻辑思维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他们无法准确理解这些汉字的意思,如果译者不能准确地进行翻译,就会使他们产生逻辑上的理解偏误,从而造成理解的错误。
四、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一)从语言适应性方面进行选择和转换
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要想更好地将我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讲述给外国人倾听,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首先必须从语言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巧妙的选择和转换。根据当代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和奈达的观点,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语言及文字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作为译者,必须尊重,一种语言文字独特的特征,不能将一种语言的特征强加给另一种语言,而是将其进行结构的调整,以适应翻译的目的性,从而用另一种语言巧妙地表达出来。
例如:我国的语言中,为了突出表达某种思想,说话者往往会采用“重要的话语说三遍”的形式,采用反复和排比的修饰方法来增强语气和节凑,但在英语中,重复的部分往往会被省略掉。因此,在翻译这样的汉语言句子时,就应该尊重英语语言表达的形式,将重复的部分省略掉,以避免译文过于拖沓累赘。再如:“红”在我国总是与“吉利”、“好运”以及“喜庆”相关联,但在英语中,“red”一词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文化伴随意,通常与“激进”、“革命”甚至是“血腥”联系在一起。比如说,英语中的“see red”就表示我们汉语中的“火冒三丈”的意思;“to wave a red flag”是表示“惹人生气的事”。因此,在将我国的一些俗语翻译成英语时,应注意英国文化中的一些忌讳,不能直译。
(二)从文化适应性方面进行选择和转换
文化适应性方面的选择和转换,一般是指译者在对语言进行翻译时,侧重于双方语言文化内涵的阐述与传递,也就是说,根据原文化与译文文化在性质上的差异,对原文进行适应性的转换,从而使英语国家的读者理解这句中文真正的涵义。
例如,我国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历来主张和平的外交策略,而且,我国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成语和俗语。温家宝总理有一次在针对台湾问题回答西方记者提问时,就引用了“化干戈为玉帛”这句我们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这句话如果直译的话是“Turning Dry Ge into Jade Silk”,这样就会让不熟悉中国文化的西方记者产生误解,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我国的翻译人员就从文化适应性方面进行了选择和转换,将其转换为“化战争为和平”,借助联合国总部门前碑文中的“beat swards to ploughs”,这样使用西方记者非常熟悉的文化负载词来代替容易出现歧义的英文直译句子,能使他们产生与该语句具体语境相符合的联想,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出温总理话语的意思。
(三)从交际适应性方面进行选择和转换
交际的适应性选择与转换是指,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着重关注谈话双方在交际意图方面的适应性,从而进行选择和转换。在我国很多文化负载词具有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背景,在交谈中运用这些话语,能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精彩,更具语言魅力。但是在翻译时,因为缺乏相对应的英语词组,采用直译的方法,往往使听者无法理解说话人原本的意思,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保留原语句文化意象的同时,增添一些英语语言中相似的典故,从而让听者更好地理解。
例如:我国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诗中有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永不因挫折而颓废”的乐观主义精神,因此,经常被人们所引用。但这句话直接翻译成英文时就会做这样的表达:“A thousand sails pass by the wrecked ship;ten thousand saplings shoot up beyond the withered tree”,但这样无法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因此,在翻译成英文时,还应在其后面加上“Regardless of difficulties, we will have a bright future.”进一步进行解释。再如: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不负众望,成功的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会很好奇我国的月球探测器为什么会叫“嫦娥”,在回答他们这个问题时,就要谈及我国古代神话“嫦娥奔月”的故事:“…in the ancient and beautiful mythologies of china, we have a goddess Chang’er who flew to the moon and became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使他们正确理解我国的探月飞船为什么都起名为“嫦娥”几号。
五、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来往会越来越频繁。在交流来往中,文化负载词是进行语言翻译工作中无法避免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分析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策略,这仅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希望能对相关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更好地促进交谈双方的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