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2张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
张娣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
前言: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发展至今,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信用风险隐患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相对较大的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如:缺乏科学管理理念指导、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及信息收集系统等。基于此,商业银行要发展,必须加强对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银行信用管理建设的进程,以规避或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系数。
一、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述
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即违约风险,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之上,是由于各种原因,客户未能在合约期满之日进行履约,从而给银行方面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从信用风险特征看,主要包括:一是不确定性,客户信用度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倘若银行未能有效评估客户信用水平,则会增加信用风险隐患。二是客观性,银行未来发展是不可预测的,且不能完全消除信用风险隐患。三是联动性,银行一旦发生信用风险问题,则会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甚至波及至国家金融行业整体发展。四是可测性、可控性,商业银行只有能够有效识别和预测风险,才能降低风险概率及其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影响[1]。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信用风险管理理念薄弱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相对薄弱,不利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具体表现在:首先,商业人员工作者的信贷风险管控认知能力不足,功利性较大,过于追求业绩,相对忽视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问题,在无形中,为银行的发展加大压力。其次,相关人员的发展眼光较为短浅,重视短期盈利,忽视未来发展,导致商业银行错失商机。最后,许多商业银行内部,并未对信贷风险管控理念加以有效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2]。
(二)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发展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其风险隐患直接对银行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影响。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完善情况看,相对不够理想。以贷款风险为例,至今仍然存在许多风险。首先,贷款风险管理中,过于主观,导致贷款界限模糊。其次,银行方面的资产质量预估能力不足,使得资产质量可能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再次,分类结果,采用的是粗线条分类。最后,五级分类中,未有效区分借款人风险和债务风险。由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看,主要表现出风险集中、后续风险管理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相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风险要素的调整,以强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3]。
(三)外部监管问题较多
现阶段,对银行的外部监管方式主要是现场检查,更加注重合规检查,忽视风险有效监控等问题,而且监控手段方法相对落后,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失去“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存在滞后性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相对较为传统,大多以事后监管为主,缺乏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不利于充分发挥监管工作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国内商业银行数量多,发展程度有明显差异,加大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故不能全方位的掌握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即使了解商业银行有信用风险隐患,短时间内难以制定解决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银行风控流程有懈怠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为追求经营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风控流程方面的管理,为银行增加信用风险隐患。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加强风险控制流程流程是尤为重要的,可降低风险隐患发生几率,同时为银行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但是,目前商业银行风控流程管理较为松懈,存在诸多认为因素,致使银行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信用风险隐患,不利于银行发展[4]。
(五)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不完善
基于互联网+的背景,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有必要收集一系列信用风险信息,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参考,以更好规避信用风险隐患。然而,国内关于商业银行方面的信用风险收集系统并不完善,降低数据整体质量和可信度。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商业银行客户多且复杂,关于各个客户的信息记载内容参差不齐,且并未设置统一的信息标准和细化程度要求。以小微企业为例,固定资产流动性大,管理体系薄弱,其登记与录入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利于有效数据信息的收集。其次,关于信息收集,对相关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无形中加大信息数据收集成本,间接的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不完善[5]。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氛围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应注重增强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因而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是重要的。首先,提高银行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对工作人员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员工时刻将执业准则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另一方面,对工作人员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工作者的技能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其次,加快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商业银行发展中,应确定风险承担的范围,基于此,要求工作者树立风险防范理念,坚持合规操作,不断将新理念渗透于工作中,创设有利的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增强风险管理工作效率。
(二)完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信用风险隐患。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导致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深入开展。所以,建议商业银行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我国立法不断完善,关于银行信贷方面有诸多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应创设有自身特色的信用管理体系、社会征信体系,要求其必须符合我国发展实情和国内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同时,实现资源共享,定期检查客户资信情况,创建信用黑名单,以更好维护信用关系,最大限度的降低银行信用风险隐患。其次,完善商业银行信用评估体系,创建信用数据库。基于数据库,银行方面可获得更为全面的数据信息,作为监管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依据,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6]。
(三)改进监管模式
首先,加强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监管、合规性监管,后者应以前者为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发展中,可通过相关数据信息而测评风险的准确性、合理性,从而达到规避信用风险的目的。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中,仅注重合规性风险管理,该管理模式并未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建议创建合规性、安全性并行的双轨管理模式,确保监管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发展。其次,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树立科学的监管理念,保证监管工作主动而超前性的开展,逐渐形成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四)完善银行风控流程
我国商业银行要得以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注重完善风控流程,以创建科学的风控体系。该体系集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于一体,对银行信用贷款业务的发放审批等工作流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为工作人员提供合理的依据。基于此,不仅能够把好信用贷款的准入关,而且也有助于促进银行工作者实施贷款前、贷款中、贷款后的有效管理,减少银行信用风险隐患问题,为商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完善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
商业银行发展中,要有效规避信用风险问题,需对银行风险趋势走向加以合理预测,这也为银行深入发展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无论是风险趋势预测,还是银行发展决策,都离不开数据信息的支持。由此可见,完善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尤为重要。首先,银行方面工作人员应对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有正确的认识,能够意识到其有效应用对银行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工作实践中,正视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信息的精准度。其次,相关部门应结合国内商业银行发展实情,对该系统加以完善,并对系统加强标准化管理,以充分发挥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的作用。最后,引进先进的高科技人才,为提高云计算的分析效率奠定基础,有助于提高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工作效率[7]。
结论:对于银行而言,信用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从金融体系的大环境看,商业银行健康发展是维系金融体系安全稳定的关键。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必须注重风险管理,特别是信用风险管理,其管理工作成效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成败。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看,存在诸多风险问题,要有效解决该问题,需采取有效策略:一是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文化氛围;二是完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三是改进监管模式;四是完善银行风控流程;五是完善信用风险信息收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