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9-07-12朱荣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荣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和国家 “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国内翻译市场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从而满足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一批满足市场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文章从分析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到阐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案,旨在探究行之有效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从而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
一、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
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为经济社会培养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1]自MIT和BIT在高校开设以来,国内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发展迅速。遗憾的是,尽管目前市场上翻译人才数量不少,但真正能满足要求的复合型高端翻译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培养高质量英语翻译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时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培养的翻译人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对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翻译人才不够了解,对什么样的人才才能达到市场要求也尚不清楚。另一方面,高校和相关企业和行业机构的合作不够深入,高校拥有的培训资源和行业机构拥有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度融合,无法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
(二)师资队伍薄弱,翻译教学有待改进。在英语翻译人才教学培养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实用和全面。学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上,多是以英语知识为主,翻译技能教育课程较少。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专业性[2];第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少虚拟且逼真的商务活动环境,无法实现讲授和模拟商务活动相结合,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实际的应用;第三,从师资队伍来看,目前我国高水平的英语翻译教师数量不多,专业化的英语翻译师资队伍比较缺乏。师资队伍的现状直接制约者翻译教学的发展和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3]。
(三)实践能力偏低,综合素养有待提高。市场需求下的复合性和应用性的英语翻译人才决定了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把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但实际情况是,人才流入市场后,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却无法较好的处理商务场合的各种翻译交际问题。符合市场要求的英语翻译人才,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拥有一定的沟通技巧。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化的英语翻译人才要满足市场需求,就需要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等共同探讨和制定适合市场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接轨与市场发展现状,做到培养的英语翻译人才真正能够满足市场需要[4]。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设高质量双师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高质量专业化的英语翻译师资队伍建设对培养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对自身有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参加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和各种相关培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方法,提高翻译能力。积极参与到翻译实践中,从而着实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引进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翻译专业人才,并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协力为教师提供在岗培训、顶岗实践等学习机会,增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建设专业知识硬、教学效率高、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
(三)注重实践应用,打造复合型高素养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英语翻译人才的终极目标是为市场服务,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首先,各院校在建设校内翻译实训室,积极开展翻译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将在线翻译实习和线下翻译相结合,开展“互联网+”翻译实践教学。其次,各院校应积极主动与各大翻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内部真实的翻译项目,让学生真正将理论学习用于实践操作,做到做中学,学中练。最后,院校可以尝试通过建立翻译实习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互动交流。拓展教学空间,将教学和实战相结合,使学生既能积累知识,又能增加实践经验,提前了解翻译行业运行吗,模式和规范标准。这样,英语翻译人才进入市场后,能够较快适应岗位要求,轻松实现从职业角色转变,实现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结语:经济全球化下的市场经济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对其要求也更为严苛。虽然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培养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和注重实践应用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相信未来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会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