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思考

2019-07-12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514721

大众文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生我院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514721)

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教师[2017]13号),由此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从2017年年底起我院就关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对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关注,表明学院校领导及教务部门具有前瞻性。师范专业的质量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率先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准备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对2020年广东开展的专业招生取代现行的学校招生改革是一个积极的策略。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通过后的相关权限规定,通过第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学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通过第三级专业认证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这有利于学校不陷入应试教育中,可以按照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利于基础教育需求的师资,也有利于招收到更好的有志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高考生。所以,学院把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正确的举措。

一、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认知和总体印象

广东省教育厅2017年11月27日发布粤教高[2017]191号,转发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我院就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高度重视专业认证工作,认识到能否通过认证将极大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此,我院将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和各项教学建设结合起来,以此为抓手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2018年11月中旬,我院组织部分专家到各专业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听课看课;进行深度访谈、教师座谈、学生座谈;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了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推进的总体印象:我院能及时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教师深入学习,认真理解和把握认证的指导思想、认证的标准体系和内涵实质,并结合现状进行研究、剖析,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和寻求解决办法。总体上,我院师范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师课堂教学认真投入,有较好的师范技能培养训练基地,有满足师范生培养要求的教育实习基地,有实际举措把小学、幼儿园一线的优秀教师引进到师范生培养之中,有恰当的教学经费保障。但对照国家标准和认证要求,仍存在不足。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是对认证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经过整体考察,还是感觉到大家对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的内涵还没有悟透,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也就是没有成为我们认证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五个度还没有贯彻到认证工作的整个过程。具体的一些表现这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基本还是以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仅仅是以PPT作为显性表达。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等方式。课室等学习空间设置供学生学习使用的wifi密度不够;转专业政策也偏严苛,自主选专业,自主选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毕业时间的自由度不够;产出导向没有得到太关注,表现在课程教师大多数不甚清楚本课程支撑师范生什么能力的达成,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的逻辑;对毕业生的能力达成度也关注不多;质量持续改进认知不足,表现在听取毕业生对培养方案且把学生的建议反馈用于培养方案修订的做法没有形成规矩。对师范二级认证指标体系的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内涵理解还不透,自评报告总体来说还是写得相当粗糙,基本上都是停留在认证标准上的解读,而不是用材料来支撑等。

第二是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关切度冷热不均。师范类专业认证最关注的是学院领导、教务部门。教务部门已经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但师范类专业认工作证显然还未能作为一段时间内全校上下的中心工作。具体来说,对于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有的系部、有的职能部门不太重视,有些领导还没有看过自评报告,对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内涵不甚了解,有的专业的自评报告甚至还有不少留白之处。一线教师对认证的了解基本只停留在概念本身。职能部门与系部之间的交流也不流畅,在自评报告中需要一些重要的数据支撑,大多数专业都模糊表达,没有事实支撑。而事实上,学校的职能部门是掌握这些数据的。只是互通不够。

第三是认证中的一些重要数据达不到标准。比如“生师比:不高于18:1,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原则上不少于2人。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实际情况是生师比高于18:1,课程论教师少于2人的有2个专业。为此,我院在2018年6月根据认证的要求,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制订了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进教师的制度与措施。并聘请了由特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36名,使小学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20%完善了这一重要数据。一些基本数据不达标,是不能接受二级认证申请的。认证是自愿的,够条件才能申请。

三、对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是建议学校领导把师范类专业认证作为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来抓。明确认证实施是为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学校要主动对照国家标准和认证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立专业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学校应着手拟定师范类专业认证规划,有序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第二是各专业、各职能部门要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中把自己摆进去。要明确专业认证工作中的学校与专业责任,要思考本单位或者部门在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学校要统筹专业认证工作,采取措施、鼓励专业开展认证,而专业所在院系应按认证标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通过各种途径邀请专家讲学或组织研读认证指标等各种途径正确理解认证理念,理解五个度在自评报告撰写中的连接作用。充分理解8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的内涵。必须用数据,用材料去支撑这些指标的达成。充分挖掘校内和校外资源,如校内夸专业开选修课;邀请小学特级教师、基础教育一线优秀教师进入课堂等。

第三是一些数据的处理可以在规则内做一些工作。如可以通过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改变生师比。但课程论教师的不足,不能随便指定几个教师作为课程论教师,数据要有逻辑关联,比如这个教师的学术背景是不是课程论?近几年他是否从事课程论教学工作?有没有相关课程表?引入小学、幼儿园学一线教师,现在我院已经有文件聘任36名兼职教师,但需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明确绩效关系,做好原始记录。

第四是各专业限时梳理自己比对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不足,提出需解决的问题交教务部门统筹,由学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或相关系部,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分为近期可解决的,和中长期能解决的,列出台账,确定负责部门及负责人,以接受评估的时间为终点,倒计时定出完成时间。

四、对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重点思考

第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院高层次人才偏少,人才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合理的学术梯队。建议加大引进力度,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建议学校人事部门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考博和职称晋升。教学论教师普遍不足,熟悉小学课标的教师少。“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严重不够,应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高校与小学“双向互聘”机制未建立。没有建立支持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小学一线实践锻炼的制度,专任教师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和特点了解不够,挂职锻炼、联合课题研究、参与教研活动和研究成果分享存在较大的问题。学校层面加快制定选聘兼职教师的政策、制度,出台选聘教师的管理、培训与考评办法,把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作为兼职教师介入师范生培养,既能解决师范生培养“接地气”问题,又能部分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专业教研组织与教研活动不足。高校和小学共同发展的机制有待完善。小学教师进大学课堂执行较好,但专业教师走进小学课堂还不够,需要实实在在扎下去,才能形成有来有往、有项目支撑的良性互动。

第二是加大条件支持力度。争取国家和社会的经费支持方面做得还不够,缺少优质的校友资源。学院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争取国家与社会的经费,专款专用。建议学校以“省市共建”为契机,争取国家经费支持,改善运动场地条件;通过联合共建、委托外包、交流合作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对教学的投入还不够,实验实训条件还有待改善。加大投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要的形体训练室、钢琴训练实验室、幼儿游戏室、图书资料室和音像资源库等实验室或场地的建设;小学教材库和小学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不足,应根据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对接小学教育,建立小学教材库和教学资源库;加强与地方政府、小学的协同合作,建立多方评价制度促进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加强技能训练室的建设,着实提升师范生教学技能,加大投入建设教师职业训练平台和在线教学观摩平台;网络信息服务质量较差,不利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学校应加大投入,保障网络信息服务质量,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第三是形成质量保障长效运行机制。二级指标未能用数字说明,外部评价没有数据表现,反馈作用对持续改进表现性不强。尽量用量化数据反映有效的质量保障,反馈途径要清晰,效用要能充分支撑持续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没有规范性的文件支撑。要建立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通过文件规范各环节监控,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选用、试卷质量等都需要监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还有待优化,使之激励教师自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质量监控深度不足,制定的各项措施大多还是停留在教学文件形式合规的审查上,对实际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缺乏有效监控。应加强质量监控的深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以降低教师负担为前提,将监控转变为主动服务,帮助教师集中精力致力于教学工作;建立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定期评价,外部评价对于教学改进有实际效果。同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有待完善,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人才培养质量,发现问题,促进专业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制度化。要对毕业生入职后 3-5 年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形成近 3 年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研究报告,促进专业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运行机制。

第四是领导要充分支持。制定恰当的激励措施,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在专业建设方面,领导层面要顶层设计,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特点及办学情况,分批次参加认证;对普遍存在的课程教学论师资队伍不足问题,需引起重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小学、幼儿园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五、对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预期

改革只有进行时,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四个引路人”。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现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为实现这一目标,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个重要抓手,我院已经有了一个振兴师范教育的目标追求,接下来就是要以更大的热情,更高超的智慧来努力达成。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完成需要举全校之力,在日常工作中,嵌入认证的理念。职能部门可能要多问问我这个部门如何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展工作;学院则要问问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走在正确的认证道路上;教师要问问自己授课除了传授了知识,到底支撑我们师范生培养能力中的哪一项等等。只有这样,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才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师范类专业认证才能顺利通过,更好服务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生我院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排球选项课师资水平及场地利用现状研究——以甘肃省师范类院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