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联大
——国立西北大学图书馆事业简探——从图书馆所推荐展出文献等探讨

2019-07-12西北大学图书馆710069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图书资料师范学院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069)

张 芹 (空军工程大学信息与导航学院图书馆 710077)

马光华 (西北大学图书馆 710069)

刘为琼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710000)

百余年名校西北大学,从1902年(清光绪年间)敕令所建之陕西大学堂,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直至二十一世纪2018年(唐朝长安建都1400年),历经了沧桑的历史,写下了辉煌的赞歌,成为省部共建之“211工程”大学!其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也始终伴随学校前进的脚步与曲折发展:“百年名校西北大学成立于清朝光绪年间的1902——时称‘陕西大学堂’,同年便成立了图书馆——时称‘藏书楼’,据清朝时期有关档案记载: ‘(1902年5月31日)陕西大学堂设立藏书楼、译书局、博物院各一所,以资考证而广见闻’。”

在西北大学图书馆南北校区之阅览室、借书处、借阅处,在任馆长杨乐生教授为各处存放推荐了有关“西北联大”的书籍(杨教授参加了此类书籍的评审与修改),供读者及工作人员阅览——此乃靓丽的阅读风景线;也是阅读推广的一种新方式。

所推荐展出的、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郭立宏、李寻、姚远等分别任总、主编的图书有:《图说西北大学百十年历史》、《热血书生上战场——西北联大与抗日战争》、《衔命东来——话说西北联大》……笔者闲暇之余,阅读了上述文献,从中管窥探析出了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大学图书馆之状况。

据国立西北大学1945年所编文献载之刘季洪校长所写文章:“……七七’变作,平津沦陷,国立各院校相率南移,九月,教育部乃令平大(北平大学——笔者注)、师大(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笔者注)、北洋工学院(现天津大学——笔者注)三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二十七年(1938年——笔者注)三月十六日离西安,四月奉部令改校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刊定城固城内考院设校本部及文理两学院……二十八年(1939年——笔者注)七月复奉部令改本校为国立西北大学,任命胡庶华先生为校长……”

值得指出:当时的西北联大除上述学校外,还有校址先后设在天津、河北省保定市的“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及位于北京的“国立北平研究院”,据推荐展出的图书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研究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等四校一院迁至西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

此文以刘国钧教授等专家创立的“图书馆要素学说”为指导,对西北联大图书馆之诸要素及多方面进行简探。

一、图书馆“建筑要素”探

在西北联大所在地的陕西城固原校址,有一座二层古老建筑,名曰:“尊经阁”,此乃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图书馆,尊经阁之名称已包含了对此建筑及此之职能;图书馆之深厚文化底蕴之体现——令人尊敬的孔子等所著经典文献之收藏楼阁!

推荐展出图书所载文章支撑此论点:“城固城内有两所大的建筑:一是孔庙,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本部和教职员所占用;另一个是考院,是学校一部分教室、实验室和女生宿舍的所在地……图书馆是借用了孔庙的尊经阁;”

二、图书馆“人员要素”探

西安临时大学及西北联大初期,工作人员有十三人:“1937年抗争爆发后,北平大学……等合组成为西安临时大学。‘学校在教务处下设图书组,当时工作人员有十三人……’”

据抗战即将胜利的1945年5月国立西北大学所编文献载:“图书组——讲师兼主任:李永增;图书馆馆员:彭明、赵殿卿、田子升、刁秉勤;助理员:龙杰生;书记:宋子安、高文经、熊德开;练习生:阎永德。”

馆员及助理员是否为当时的图书馆系列职称?待进一步考证——因为笔者八十年代初从事图书馆工作时,当时该系列没有职称,只是国家在准备设立职称,约八十年代初中期得以实现图书馆系列职称的评定。

三、“图书要素”考证——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资料情况等为依据

请看推荐阅读文献所载有关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资料情况——它管窥反映了日本侵略战争对教育及图书资料的破坏:

“1937年爆发的七七事变,中断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校舍毁于日军炮火中,学校器物被掠,损失中外图书57000余册、中文期刊210种,院务陷于停顿。……经齐璧亭(校长——笔者注)申请教育部同意女师学院用中英庚子赔款补助办学,并与西迁的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天津北洋工学院合并,共同组建西安临时大学。齐璧亭率女师学院部分师生西迁西安,家政系整编迁入西安临大的教育学院,并维持独立建系,……1938年,西安临大迁至陕南城固,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

再请看推荐阅读文献所载原西北大学校长、现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教授所撰文章:“西北联大集中体现了优秀知识分子共赴国难的民族精神——抗战时期,平、津、冀四校一院,从平津冀沦陷区到西安,复从西安南迁陕西汉中,其中部分力量再从汉中迁西康(1955年撤销,昌都等地划归西藏,西昌、康定等地归属四川——笔者注)、迁兰州……整个联大的图书馆,刚开始时只有2000多册图书。”从此文可探析出:西北联大初期图书馆仅有图书2000多册。

四、法商学院设立了小图书室

请看推荐阅读文献所载:

“法商学院设在城固小西门外,利用一所旧简易师范的校址办学……一进校门,就是一座东西略窄南北略宽的长方形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间小图书室可供学生阅览……这座楼的东院是盥洗室、洗浴间、厨房及一大一小两座食堂……”以上文献可管窥出:艰苦卓绝的抗争时期,“读书与生活”依然:法商学院设立了小图书室;学院也设立了洗澡堂及食堂等生活设施。

五、国立西北大学迁回西安后图书资料建设情况——医治战争创伤、又遭战争创伤

抗战胜利后,1946年,奉上级命令,国立西北大学迁回西安之原陕西农学堂、东北大学、战时干部训练四团之地、现西北大学太白校区,请看时任校长刘季洪的回忆录:“学校校舍修建购置,经一年的积极进行大体完成;同时校中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图书仪器如何补充?在图书方面,政府于抗战胜利后立即派员至战区接收,发现敌伪人员曾在战时乘机搜夺大量图书据为己有,如伪组织考试院‘院长’陈群个人就拥有数十万册之多,当即全部予以没收。其中可识别原为某国图书馆或机关者,均分别发还;其无图记可识别者,则分拨各大学使用,西北大学图书特别缺少,所得数量似亦较多,此外学校派人至京沪一带采购亦有相当数量,但此时通往西安的陇海铁路因战时桥梁严重破坏,临时所搭便桥仅能勉强通行少数客运列车,货运完全断绝,因而图书一时无法运达。是时陇海路运输处张春范处长是我旧日学生,我特托其设法在客运头等车走廊中每次代为放置若干箱,遂有部分图书得以运至校中。至三十六年(1947)秋铁路又遭破坏,交通完全断绝,西大图书存留南京及徐州途中者仍有不少,以后战局逆转,当然也就散失了。”上述回忆,可探析出:为医治抗日战争对图书资料带来的“创伤”,刘季洪校长等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又值解放战争爆发,对图书资料建设又带来了新的创伤:“铁路又遭破坏,交通完全断绝,”“存留南京及徐州途中(之)西大图书……也就散失了。”

注释:

1.马光华,胡艳等.运用数据统计探析西北大学图书馆等发展简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年7期 :49.

2.国立西北大学编.《国立西北大学概况》.陕西城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12.

3.姚远等.图说西北大学百十年历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修订本):118.

4.姚远,衔命东来:话说西北联大——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城固的学生生活,P411;穆嘉琨,回忆城固时期的西北大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9):245.

5.马光华,刘圆圆等.侯外庐校长对西北大学图书馆的历史贡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33.

6.李海阳.执着于女子师范教育——教育家齐璧亭:载于《知识分子何谓》[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9):193.

7.方光华.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知识分子何谓[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9): 15.

8.刘季洪,教育生涯漫谈——西北联大与抗日战争[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7(9):162.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图书资料师范学院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图书资料管理探析
The Analysis of The Bluest Ey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ntz Fanon’s Post-colonialism
试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路径优化
洛阳师范学院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Study of difficulty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in producing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