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工作刍论
2019-07-12
(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550018;贵州师范学院西南少数民族工艺设计研究中心 550018)
一、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设计学是关于人类创造行为的一门学科,是人类知识总体中的一种划分或一个分支。2011年2月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升级为“门类学科”,设计学也成为与其他人文社科领域一级学科相并列的学科体系,这对设计学的教育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设计学的研究向专业化和深度化拓展。选择设计学专业的学生和进行设计学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设计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者们发表了数以万计的设计学研究文章,如何在数以万计的设计学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说道:“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得门而入,事倍功半。”指出了目录学和文献学在读书做学问中的重要性。我们在做任何研究之前,首先要查询文献资料,弄清楚该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新的研究。
作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设计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试图查找关于“设计学文献目录”的相关资料,只找到了一本与之相关的著作,由郑巨欣和陈永怡主编的《设计学经典文献导读》,该书从中国古代、中国近代、外国部分挑选了部分比较经典的设计学文献,其中中国古代部分选取了20篇文献资料,中国近代部分只选取了4篇文献资料,外国部分选取了20篇文献资料。在李立新教授《中国设计学源流辩》一文中指出,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开创了中国设计学,可以看出中国设计学历史悠久,在《设计学经典文献导读》一书中选取的34篇中国设计学文章仅仅是所有文献资料中的九牛一毛。研究中国设计学,需要熟悉和掌握中国设计学文献。但直至目前为止,尚无人对2000 多年以来的中国设计学文献资料进行目录编纂。由此可见,开展“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课题研究工作,已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学术任务。
二、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工作的方法和收录内容
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可以按照文献内容来分类编纂,设计学分为八个方向: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与服饰设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公共艺术和工艺美术。分类原则可以参照设计学八个方向来进行。也可以按文献资料反映的范围来进行编码,比如地方文献目录、个人文献目录、方向文献目录等。
从《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前言、总目编纂说明、目录、正文四个部分。《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中的每一本文献资料,按照《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文献信息包含书名(书名信息、分卷信息、分册信息)、作者(国别、所处朝代、个人信息)、版本信息(出版时间、出版地、版次、出版者等)、页数、价格、书号、字数、尺寸大小等。
三、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开始中国就有了设计学,到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设计史,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设计学研究已经达到繁荣时期,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仅2017年学者们发表的设计学期刊大概就有7530篇,改革开放以来仅设计学期刊的发文量就达到了62653篇,但直至目前为止,尚无机构或个人对2000多年以来的中国设计学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目录编纂。鉴于此现状,编纂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对于促进中国设计学的发展,必将具有较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学术基础建设角度上看,这项工作将极大地有助于丰富我国设计学文献研究资料库建设。中国古代的设计学属于“百工”之事,古代有关设计学的内容多在“考工”和礼制名下,并且内容很少。近代以来,中国的设计教育经历了从“图案”到“美术工艺”、“实用艺 术”、“工业艺术”、“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的宏阔进程。全面收集各个年代设计学的详细资料已经成为整体推进我国设计学研究发展进程必不可缺的条件。但由于设计学的历史悠久,资料较多,古代设计学的内容也比较难找,再加上没有相关机构或个人重视等因素,目前国内尚无人系统性地开展对我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的编纂工作。因此,本课题的
开展不仅可以有效填补这一空白,而且能够更进一步丰富我国设计学文献研究资料库的建设。就现实意义而言,中国设计学文献总目编纂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普通读者或研究者更全面地掌握我国设计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能给研究者和文献之间,架起指导和推荐的桥梁,使研究者能把握设计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