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沈石溪小说动物意识真实性

2019-07-12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沈石溪真实性动物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10037)

当下现代文明所带来高度的工业化、城镇化使得资源毫无节制的开发,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逐渐开始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1

因此,近年来,沈石溪动物小说备受欢迎,已经成为儿童文学领域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诸多业内学者对于沈石溪动物小说作品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给予关注,由不同角度对其动物小说作品展开了深入剖析。2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品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动物自然科学知识的错误,文章以审慎的角度出发,对沈石溪小说中的动物意识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涉及到动物小说真实性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对该论点进行了证实。

一、沈石溪动物小说同真实性原则相悖

1.“动物小说”与“真实性原则”

针对80年代中后期沈石溪创作的动物小说中大量的人格化动物形象,业内学者都发表了诸多意见,且都有一个共性论点:动物小说需要坚持真实性原则。朱自强就动物小说的真实性原则做了如下阐述:描述人类的写实主义小说始终坚持将真实性原则作为创作的首要生命线,动物小说也一样。动物小说当中所描绘的动物生活特性和活动方式首先应当得到生物学的认可。此为辨别动物小说与动物童话故事的关键因素。在动物小说中所构建的动物形象同教科书当中所界定的动物并非完全一致,它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呈现出显著特征和丰富的心理动态的文学形象。因此,动物小说的第二道生命线就是构建极具个性、极具灵性的动物形象。此为动物小说同科普动物习性专业读物的根本差别。

2.选材缺乏真实性

动物小说所构建的动物,其生活特性和活动方式应当同实际相匹配,这是创作动物小说的最基础要求。动物小说的创作应当立足于事实基础之上,脱离了事实基础的动物小说就会发生真实性缺乏的问题。

《缺陷》和《中华龙鸟》是由沈石溪创作的关于远古动物的作品。两个小说作品的主题思想相似,即爱是生命进化的能量。通过对沈石溪小说作品的研读发现,小说作品中称爱的能量是生物进化所依赖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只发挥辅助功能。作品中描述到: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之后形成了强大的辐射,造成澄出现了基因突变,破坏了原有的血液循环体系,造成其从温变动物转化成了恒温动物。动物之间学会了彼此爱护,继而推动了种族的延续。小说中所描述的生命进化是借助爱的力量,有爱的存在就能够推动生命的演化,小说作品的描写同自然科学存在明显相悖。这对于读者而言,是传递了错误的自然知识,对读者的科学认知存在严重困扰。

二、真实性的背离对儿童的影响

1.自然科学知识的错误传授

动物小说的创作一定要始终秉持真实性原则,所以,小说作品中涉及到动物生活习特性和活动方式的内容都是真实无疑的。读者能够通过小说作品对动物科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品同样发挥了此种功能,读者对其作品中所写的的动物内容确信无疑。

有关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的部分读后感如下: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共存

狐狸要清窝;狐和狸不属于同一类;大象在濒临死亡时依然坚持寻找其自己始终未谋面的祖辈的象冢安息;猴王争抢王位一定会受到血的教训......至于动物的状态、类别以及生活特征等,都是通过曲折跌宕的故事内容逐一展现,借助趣味阅读实现了动物知识的获取和积累。”3

人是由动物演化而来,这就使得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微妙的内在关联。成年人在阅读小说作品时都会对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深信不疑,何况是儿童读者。沈石溪在一些作品见面会的问答环节中层多次声明,其小说作品当中的动物形象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如果小说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与其实际习性和行为互动存在明显差距,就如同向读者传递了错误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儿童读者存在严重危害。

2.动物生命形态的误导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品为儿童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然而,由于儿童读者的辨别能力有限,小说中所描述的动物形象和传奇经历对在儿童读者的记忆当中根深蒂固,他们会认为小说作品中所描述的动物形态就是真实的自然世界。

沈石溪的小说大多追求扣人心弦的动人故事,将其放入自然中往往会有些格格不入,以生物科学去衡量其中的动物,有时并不符合动物的行为规范。例如被写入小学课本的文章《斑羚飞渡》,为了族群的延续,斑羚们牺牲年长的去帮助年幼的斑羚飞渡,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令许多少年儿童读者深感震撼而印象深刻,但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结合当时的背景及地理环境,灰斑羚并不会集合成长幼混杂的大群,更不存在集体观念。又如《象冢》中,熊象茨甫作为头象,与另一只觊觎王位的雄象隆卡殊死搏斗,浴血奋战,但真是情况确是大象是母系社群结构,一般头象是由雌性大象担任。存在于沈石溪小说中的这些知识漏洞,儿童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会当成科普,这并不利于其知识系统的完善。

我们不否认文学是可以虚构的,也不否认沈石溪的小说引人入胜、情感丰富,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是面对众多仍在现实和虚构概念模糊阶段少年儿童来说,其小说无疑会误导少年儿童知识体系的形成。以动物小说家自诩的沈石溪,首先应该将自然界动物的真实性放在第一位,其次再进行文学性的描写,动物小说中的种种生灵要经得起生物科学的检验,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称之为动物小说。

3.动物生命观的影响

沈石溪始终宣称人与动物平等共处的思想,期望借助小说作品实现唤醒人类在面对动物时沉睡的良知,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目标,使自然世界更加美好。然而,在对沈石溪的诸多作品进行研读时,几乎无法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对于动物的热切的爱和真切的尊重。

在沈石溪的小说作品中时常出现如下内容: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人类的尊严是不可亵渎的,动物就是动物,天生该给人类猎杀的,世界上不存在人类无法克服的困难。这些描述都清晰的表明沈石溪并没有将动物和人置于平等的位置。例如在《一只猎鹰的遭遇》中,金雕巴萨查为了解救濒临绝境的主人,甘愿将自己置于危险地境地,它对主人的情感是无私的;而当主人达鲁鲁在饿死边缘挣扎时,仍然选择牺牲这只义鹰吮血充饥,人类终究是自私的。这则故事从始至终都充斥着一种恩将仇报的意味,同样在千钧一发的关头,人类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为了拯救自己而牺牲其他生命,这是人类社会的弊病,并不代表动物世界亦是如此,而沈石溪在描写时却将人类社会中的冷漠、无情、暴力与血腥,借动物之名烘托与渲染出来。

形成生命平等的观念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沈石溪部分作品在带着“真实性”的假面之下,仍然传递着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如果无法对儿童生命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会严重影响儿童后天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结论

动物小说一定要坚持真实性原则,假如小说作品中所描述的动物习性和行为活动同真实世界存在明显出入,那么小说创作做依赖的基础将没有任何意义。动物小说应当真实描述动物的基本特征,然而倘若掺入过多的认为失真描述,也会使动物小说逐渐走向失真方向。4

业内学者始终强调动物小说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因为同其他小说题材相比,动物题材小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动物小说一定要具备足够的真实性,倘若脱离动物的实际形象而盲目的想象创作,便不再属于动物小说,无法让读者信服。

注释:

1.徐爽,张小凡.大卫·爱登堡自然生态纪录片的生态美学解读[J].大众文艺,2018(14):152.

2.易媛.《语言学的邀请》述评[J].汉字文化,2018(18):77-78.

3.沈石溪.沈石溪动物小说:雪域豹影[J].小学教学研究,2017(33):27.

4.匡华,易媛.网红现象的审美危机[J].今传媒,2018,26(10):58-60.

猜你喜欢

沈石溪真实性动物
沈石溪式的“动物小说”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最萌动物榜
我见到了沈石溪
动物可笑堂
双角犀鸟
沈石溪爷爷,我想对您说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