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鲍少游捐赠专藏概况与展望

2019-07-1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510110

大众文艺 2019年11期
关键词:鲍氏画稿书画作品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510110)

一、图书馆与名人捐赠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下简称中山图书馆)自1912年建馆以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截止到2012年,该馆馆藏古籍共计3万多种47万多册(不含广东文献专藏),藏量居华南地区首位。丰富的馆藏资源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中山图书馆历史上重要的捐赠包括:1921年接受晚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梁鼎芬后人捐赠梁氏葵霜阁藏书2.8万余册;1956-1984年间先后多次接受藏书家黄荫普捐赠广东文献、杂志、古籍善本、其他书籍合计1396多种5774册;1998年接受古文字学家容庚后人捐赠容庚手稿、藏书、金石拓片及名人字画、书信共460种2149册(件)。其他重要的捐赠还包括黄子静、何建华、王磊、石景宜、黄彪、曾景充、秦牧等名人的捐赠。

2012年,中山图书馆的捐赠册上又多了一个名字——鲍少游。2012年12月18日,中山图书馆百年馆庆之际,鲍少游后人及学生将400多件鲍少游书画作品以及大量珍贵的画稿、写生稿、剪报资料等捐赠给中山图书馆,这批捐赠构成该馆的鲍少游捐赠专藏(以下简称鲍少游专藏)。鲍少游及其创办的丽精美术学院是研究二十世纪香港艺术史无法绕开的重要篇章。中山图书馆成为迄今为止国内外收藏鲍少游和丽精美术学院资料最齐全的收藏单位。

鲍少游(1892—1985)是20世纪广东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1892年5月11日生于日本横滨,祖籍广东香山县白石村。其名绍显,字丕文,又字尧常,号少游,以号行于世。鲍少游早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曾因作品《夹竹桃鹦鹉》入选日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展,被日报誉为“中国少年画伯”。1927年鲍氏从日本回国后与夫人曾丽卿在香港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鲍氏在香港度过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在绘画创作方面,鲍氏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此外,鲍少游文学、画史与画论兼修,一生著述颇丰,有《鲍少游画论集》、《石涛与大千》等著作传世。

二、鲍少游专藏概况

因为工作的缘故,笔者有幸接触到这批珍贵的专藏。鲍少游专藏种类丰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鲍少游书画作品、画稿、写生稿、书籍资料、剪报资料、特种文献类及其他鲍氏遗物。

鲍少游专藏拥有鲍氏书画作品400多幅,包括鲍氏的代表作《长恨歌诗意》组画25幅、《水浒传》册页36幅以及其他书画作品,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鲍氏作品收藏。该专藏还藏有鲍氏各类题材画稿171张、《长恨歌诗意画稿》《百鸟画集草稿》《镜濠晓色长卷画稿》、鸟类画稿及其他。画稿类还包括鲍氏在丽精美术学院的授课手稿1包、意笔画稿86件和工笔画稿7张等等。此外还藏有不少的写生稿包括鲍氏留日写生功课1包、其他写生簿6本以及《画马态素描册》1本。鲍少游是一位全能的画家,中山图书馆藏的鲍氏作品涵盖了鲍氏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内容丰富,为我们了解和研究鲍氏的艺术成就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图像资料。

鲍少游专藏书籍类包括鲍少游的著作:《锦绣河山诗集》《丽精画苑题画诗集》《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鲍少游画论集》《鲍少游诗词集》《百鸟新咏:美术参考鸟类研究》《石涛与大千》;以及曾经出版过的鲍氏画集:《鲍少游画集·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1980年)、《鲍少游画展·香港大学艺术系与冯平山博物馆联合主办》(1981年)、《鲍少游画集》(2011年)。此外藏有丽精美术学院相关文献包括:《精风·丽精美术学院国庆美术展览纪念集》(1929年)《丽精美术学院毕业纪念画展特刊》两本(1957年、1963年)《丽精美术学院金禧纪念师生联合国画展览特刊》(1978年)。这几本刊物不仅刊登了鲍少游及丽精美术学院学员的绘画作品,还刊登了该院发展史略、学员小传以及当时文艺界名人对该院的评价文章,资料尤为珍贵。这些资料为时人及后人了解当时该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是后人探讨和研究该院相关问题可依据的重要文献。

其他文献包括刊登了鲍少游文章的《艺坛》杂志1本、《大成》杂志6本以及《香港大学美术会金禧艺展特刊》《广东美术·第二次全国美展广东出品专刊》等等。

鲍少游专藏藏有鲍氏生前及鲍氏逝世后其后人继续收集的大量剪报资料,这些剪报时间横跨1919-1987年,69年从未间断,涉及到的报纸包括:《中央日报》《香港华字日报》《华侨日报》《星岛日报》《星岛晚报》《香港工商日报》《工商晚报》《循环日报》《大公报》《大公晚报》《华侨报》《申报》《国民报》《中国晚报》《香港南中报》《华字晚报》《华美早报》《时报》《国民日报》《香港南中报》《天文台》《大地画报》《朝阳日报》《澳门新声日报》《商报》《寰球画报》《探海灯》《新中日报》《华南日报》《珠江日报》《越华报》《大众报》《市民日报》等30余种报纸,信息量非常大。这些剪报的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鲍少游和丽精美术学院相关的重要美术活动信息;二、时人对鲍氏和丽精美术学院的介绍和评价文章;三、鲍氏1932-1985年间在报纸上发表的大量的画学理论文章、画评文章和诗词作品;四、还有香港文艺界的各种活动信息。这些无疑是了解和研究鲍少游及丽精美术学院以及20世纪香港美术发展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鲍少游专藏的特种文献类包括梁寒操、徐悲鸿、刘海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杨善深、简又文等文艺界名人写给鲍氏的书信;鲍氏的手迹,如《长恨歌画集》中日文手写稿、《不即不离论》手写稿、《诗词题画》手写稿以及其他文章手写稿;《水浒人物》《画论》《诗画》等的参考资料;鲍氏生活照片、作品照片;明信片3张、鲍少游画展序1卷、冯平山博物馆画展海报等等。

此外,鲍少游专藏还藏有鲍氏画画用酸枝椅、画笔、墨、颜料、画布、墨砚、笔洗、纸镇、印泥等遗物。

三、鲍少游专藏之文献开发

1.专藏前期建设

如何做到有效保护鲍少游专藏,又让其发挥最大作用是鲍氏家族和中山图书馆一致的共识。2012年接受捐赠后,中山图书馆随即安排专业人员对这批书画作品、剪报资料以及其他文献资料进行拍照、扫描存档。此外,该馆还专门设立鲍少游艺术馆(目前建设中),并聘请广东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为该馆特聘研究员。经过多番筹备,与艺术馆相配套的“鲍少游艺术网站”2017年在中山图书馆官网上线,该网站涵盖“展馆简介”“展馆活动”“画家生平”“艺术创作”“画家著作”“研究评论”等内容。该馆将鲍少游专藏的书画作品和文献资料的电子版陆续上传到网站上供大众学习欣赏,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鲍少游和他的艺术成就。2012年百年馆庆之际,中山图书馆举办了“诗客及时归——鲍少游书画展览”,展出鲍氏不同时期作品近100幅,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2013年,中山图书馆联合珠海市博物馆举办了名为“诗客及时归”鲍少游画展,展品约90幅,基本涵盖了鲍氏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两场展览均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到场参观。此外,中山图书馆从鲍少游的400多幅书画作品中选出鲍氏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画作编成《鲍少游画册》,画册将于不久后正式出版。

2.专藏开发设想

以上是中山图书馆对鲍少游专藏开展的前期工作,该专藏的开发工作才刚刚起步,其价值还有待深入挖掘。笔者认为对鲍少游专藏进行系统的开发刻不容缓,对此,笔者提出几下几点设想:

首先需要制作一份《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鲍少游书画作品细目》,内容包括馆藏编号、作品名、创作年代、尺寸、材质、款识、题跋、画作图片等内容,对鲍氏的作品作一番系统的信息整理并录入存档。

其次,可借助剪报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同时参照《王一亭年谱》的写作方式编写《鲍少游艺术年谱》和《丽精美术学院大事记》,梳理鲍氏的生平和丽精美术学院的校史,为后续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基础材料的梳理工作。

再者,可根据鲍少游作品的特点,选取作品举办专题展览,如人物画专题展、写生专题展等,采用“图文互证”的方式,将鲍氏的画稿、写生稿、文字叙述(包括鲍氏的文章及时人对他的评价文章)与鲍氏的书画作品一同展出,力求呈现给观众内容丰富、学术性强的展览。

最后,借助传统纸质媒体、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如创建公众号推送艺术馆相关活动以及对鲍少游作品的解读,以期让观众对鲍氏的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中山图书馆将鲍少游专藏视作“无价的珍宝”,希望后续的开发工作能够很好的开展,它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猜你喜欢

鲍氏画稿书画作品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新秀擂台——来自小朋友们的优秀画稿选登
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预防控制措施
少儿书画作品8幅
9月书画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