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搭建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模式研究

2019-07-12王志强

运动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测试互联网+

王志强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互联网+体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运动

“互联网+体育”让处于互联网潮流前端的大学生受益匪浅,互联网对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体育参与态度、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体育参与习惯、体育观看行为、体育消费行为、体育知识获取渠道等都产生一定的变革。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更是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运行的有力支撑和保障。高校通过变革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增设运动项目,引进优秀人才,开发信息化课程管理系统,利用“运动类App”促进学生课下体育参与,并根据项目特点录制微课视频,同时,通过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充分关注学生需求与体育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参与选择,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 搭建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体育锻炼模式。

2 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分析

传统模式下的体育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翔实而动态化的记录,如学生选课、学生考勤、过程记录、课外活动统计等,教师工作量繁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课程预约系统,结合学校教务系统,设计和开发“体育预约系统”与相应运动软件,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的运用,建立学生志愿式选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运动时间、运动形式、体育课程、上课时间和体育健身指导。通过适应学生各类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教学信息化应用到体育课程之中,减轻教师工作量,提升学生、教师信息化运用水平。

体育课程通过实行预约制上课,建立学生志愿式选课—自主选择运动时间、运动形式、运动兴趣和教练--预约上课的流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管理、运动习惯、运动方式、运动兴趣在任意时间段进行运动参与,选择预约体育课程,更好的解决了因雨雪天气、实习实训、调停课、讲座培训等因素对体育课程的影响,并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体育俱乐部始终,充分尊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给予学生更多体育选择和自主时间发展自我,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能力。

3 “互联网+体育”背景下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开展

3.1 体育App 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结合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常规工作,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西安欧亚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通过将“预约系统”应用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自主预约体质健康测试并按预约时间参加测试,解决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组织难度大、学生时间难协调、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体育预约系统通过实时查询成绩及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公告等功能,实现了学生预约测试与成绩查询的渠道优化,提升了学生的测试体验与测试积极性。

3.2 课外活动的编排与组织

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为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成为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从活动的发起、策划到组织实施全部由学生完成,其中包括校级运动赛事活动,如每年1 届的运动会、校园体育节、篮球联赛等,欧亚特质运动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在以学生为主办赛的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意思的培养,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义工、志愿者、支教、培训服务等活动常年坚持,学生的公益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得到提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3.3 大学生课外活动考核

课外活动考核作为体育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运用运动类App参与运动,课外参与度明显提高,从晨练到夜跑,从课堂比赛到全校体育联赛,学生锻炼习惯逐渐养成,学生完全成为体育类活动的主角。通过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在进行课外活动考核的同时,营造校园体育锻炼氛围,通过为全校学生搭建集运动健身、沟通交流、信息传播等一体化的平台,积极促进大三、大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无体育课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养成,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运动环境与体验,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养成,完成高校体育向社会体育有效过渡。

3.4 学生体育联赛的开展

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大力开展校园体育运动的号召,高校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大学生体育联赛,通过开设兴趣俱乐部、体育选修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体育兴趣提升。同时,充分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的宣传,通过课程预约系统及运动软件,开展各类大学生体育运动校内外联赛,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指导与建议。通过引进、培养优秀运动员,完善场地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进高水平职业教练,运动氛围提升明显,高校运动联赛开展如火如荼。

3.5 体育教师个人能力提升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微课、创课、慕课等互联网教学资源,在高校搭建新型体育交流和学生运动风采展示平台。教师在承担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更多的扮演赛事指导者和教学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承接社会赛事、裁判员培训、教练员培训等,提供优质的赛事服务与赛事裁判工作,实现体育教师由单纯的课程教学执行者转变为体育课程的管理者,教师的业务能力及教学积极性得到提升。

4 结 语

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运用,可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通过课程预约系统,可促进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通过在学生课下锻炼中运用运动类App,可科学准确的观察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方式、时间、频率、负荷等指标,可以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科学化、信息化提供预警机制,为推动大学生终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提供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测试互联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