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都园林研究
——以东园和西园为例
2019-07-12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成都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历史文明古城之一,地处四面环山,四川盆地的盆地中心,山清水秀。同时,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它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枢纽。成都自古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秀美的江河溪流被誉为“天府之国”,也许正因如此,它所拥有的大大小小的园林一直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他们的研究更是甚少。《全蜀艺文志》中记载了运司园亭、西园、东园等宋代园林,但也没有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四川古典园林风格初探》对成都运司西园的造景手法上做了分析,但并未对成都公署园林西园进行研究。张蕾则对公署园林西园和运司西园进行了对比分析,但对于处于同一时期的公署园林和私家园林对比分析还有所欠缺。虽说成都的园林不如北京的皇家园林那么宏伟气派,也不苏州的私家园林那么经典知名,但成都在历史上是不乏精美的园林的。因此本文将以宋代著名的东园和公署园林西园为例,从园林选址、功能性质、布局特征三个方面对比分析,期望能对现代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园林选址
根据两园的命名上可以看出,东园西园分别位于城东和城西。而由于历史资料对于东园地址并没有详细的描述和记载,我们只能设想它的大概方位。具体位置有待讨论,今后将进行深入研究。
而关于西园的选址,我们要追溯到成都府署的建立。通过张咏的《益州重修公宇记》中的记载“今之官署,即(隋)蜀王(杨)秀所筑之城中北也。至道丁酉岁(997),泳始议改作,计工上请,帝命是俞,仍委使守,以董于役。 ”了解到“ 今之官署” 指的是益州公署,是宋初成都内的一级治所中的府属园。经过李顺带领的战乱后,“危楼坏屋,比比相望;台殿余基,屹然并峙 ” 楼屋都已残破不堪,殿台仅仅残留一些废墟,只剩着一些地基还屹立着。因此重修的官署是在前、后蜀王宫旧址上重建。而西园的建立也是在重建成都府署时开始的。关于成都府署和西园的位置,《重修益州公宇记》只交代了府署所处大致方位:“(隋)蜀王(杨)秀所筑之城中北也。”明代成都府衙位置继续使用宋代的制度,从明方志图不难看出,成都府衙在子城以外西北方向,洗墨池的东边,现在的正府街。还可以根据北宋李新《后溪记》 中的记载“(太师鲁公)使治水者自漕公堰导小渠,承以木樽,环武库至西楼。独府第有水,而城中无水。”和陆游《登子城新楼遍至西园池亭》诗题名和其中的诗句“一支春水人摩訶” 可以知道,西园坐落在子城以外,摩诃池的附近。
二、功能性质
东园是钤辖种湘所建的私家园林,有名花秀木、池亭台榭,十分典雅富有韵味。作为私家园林,其主要功能是供园主人居住休闲、接待宾客、嬉游宴饮。李良臣《钤辖厅东园记》中写道“于是来游者舍辔而入门,则尘容俗状,如风卷去。俯清泉,弄明月,睇层峦之峨峨,悦鸣禽之嘲唽,风露浩然,烟云满衣。主宾相视,仰天大笑,初不知其身之在锦官城中也。”可见主人怡然自足的情调和奢糜自了的心情和与宾客在东园内玩乐的雅致。
不同于更为私密、功能较单一的东园,西园作为公署园林有着更加丰富的性质。该园是成都府署的附属园林,即单独分出的供官员及其家属休闲居住的场所,具有宅院的功能。此外,从成都知府田况所作的《开西园》中的记载“ 春风寒食节,夜雨昼晴天。日气薰花色,韶光遍锦川。临流飞凿落,倚榭立秋千。 檻外游人满,林间饮帐鲜。众音方杂沓,馀景更留连。座客无辞醉,芳菲又一年。”可见寒食节西园对外开放,园子里繁花似锦,民众在其中游赏玩乐的欢快景象,因此西园也具备当今时代公共园林的特征。
三、布局特征
通过李良臣的《钤辖厅东园记》:“因筑堂其北,名之曰双泉,夹以二轩:曰锦屏,以海棠名;曰武陵,以桃溪名。梁池而南为亭曰寒香,以梅名;后为茅亭,曰幽芳,以兰惠名。池东为大亭曰三雨,以桃、杏、梨名。池南两亭,东西对峙,曰绿净,曰连碧。双泉之北,有老柏数十株,巨干屹立,为亭其中,曰翠阴。复楼其东,曰朝爽。西因垣而山,曰五峰,下曰五峰洞。前为山馆,水绕环之,宛如山间也。”可以感受到东园之景。从诗文中我们可以大体构想它的空间布局。首先是建筑格局,双泉堂位于梁池之北,两边分别为海棠轩和桃溪轩。双泉堂以北是坐落于老柏树林中的翠阴亭,翠阴亭的东边是朝爽楼,西边是五峰山,山下有一五峰洞。梁池以南是寒香亭,其后是幽芳亭。幽芳亭两侧分别建有绿净亭和连碧亭,二者东西相望。梁池东侧有一大亭,叫三雨亭。园内建筑种类丰富,呈对称式分布,从而使整个空间十分有序和规整。其次是它的山水格局,园内的梁池位于中心位置,建筑依池而建,从而彼此相连。池中的水流向西北角的山馆并将其环绕,与五峰山相呼应。如此“山环水抱”的格局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和谐、自然。
关于西园内的主要景观,我们可以通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成都知府吴中复作的《西园十咏》略有了解。他在诗中描写了“西楼、竹洞、方物亭、众熙亭、琴坛翠、流杯亭、乔楠亭、锦亭、柏亭、圆通庵”共十处景物。从诗序可知,其中,西楼为成都“台榭之冠”。十咏之中有六首是对专供眺望、休憩之所的亭台的歌颂,可以说是西楼所在的园林是以登高观赏为主要的悠游方式。又因为西园属于公署园林,因此其布局主要受公署主体的限制,整体呈现出“办公区域建筑密集,四周配以植物假山等园林要素”的结构。经张泳重修完成之后的公署平面布局乃是院落组织的形式。
《全蜀艺文志》中记载了“其东,因孟氏文明厅为设厅,廊有楼 。厅后起堂,中门立戟,通于大门。其中,以王氏西楼为后楼,楼前有堂,堂有掖室,室前回廊。廊南暖厅,此南凉厅。二厅之东 ,官厨四十间。厨北越通席,廊北为道院。凉厅西有都厅,厅在使院六十间之中。凉、都二厅南列四署。公库、直室、客位食之列,马厩、酒库、园果疏流之次,四面称宜,无不周尽。”从上述古文中,我们能够看出,该府署的主要建筑呈东西布局。东边有一厅,其后为一堂。中间为王氏西楼,位于最北方,西楼前有一堂,堂中掖室前的回廊连接着西南边的暖厅、凉厅等。位于两厅的东边,则是四十间官厨,官厨以北为越通席及走廊连接的道院。凉亭的西边有一都厅,两厅以南建有四署。并且围绕着方塘和人工渠道都建有观赏亭,供人停留赏景。整个建筑格局井然有序,并以植物、假山、水池环绕,呈现出建筑与园林其他要素的相辅相成、和谐互补之态。
四、结语
从上述这三个角度我们可以总结出两个园子的相似及不同之处。首先,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建筑为主,配以假山、丰富植物的人工园林。其次,二者在布局方面建筑大都以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园子最北端都有一主要建筑作为全园重心、最佳观赏点,东园为双泉堂,西园为西楼。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们的选址和功能。东园作为私家园林,坐落在成都不太发达的东边,周围相对安静,环境惬意,是修养调理的好地方。西园作为公署园林坐落在一直以来发展较为迅速的西边,这不仅能突出体现它所属府署的地位,同时也利于官员办公,宴请等活动。适时地对民众开放也很好地缓和了官府与百姓的关系。而从园内的建筑类别我们也可以看出,东园内建筑种类较为单一,有许多的亭子,整个空间结构比较简单,这或许是由于它的功能较为单一,以满足园主人日常休闲娱乐为主。而西园内有“暖厅、凉厅、都厅、使院、官厨、兵甲库、厅南、节堂、正堂、四署等多种建筑”类型,使其具备的功能更加复杂,并且整个园子范围更加大,景物也更为丰富。可见公署园林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职能以及地位特征。
综合上述研究讨论,我们能感受到成都宋代公署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已运用了建筑、植物、假山、水池等元素,其中以建筑为主。它们的选址都基于需求、地位等为因素。他们都具备一定的观赏游玩、居住的功能,而公署园林还包括一些办公场所、存储场所等,所以空间布局更为有趣、功能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