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2017-06-19欧阳丹湖北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62
⊙欧阳丹[湖北大学文学院, 武汉 430062]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
⊙欧阳丹[湖北大学文学院, 武汉 430062]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喜用“西楼”一词,但“西楼”在不同的文体中承载着不同的文学指向和审美内涵。在诗歌中,“西楼”是供人欣赏登临、宴吟送别的场所,给诗人提供“登高而赋”的场所。发展到宋词,“西楼”不再仅仅是文人休闲玩乐的场所,还象征着爱情相思,固化为恋人之间的爱情寄托。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演变,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楼 方位楼 实体楼 爱情楼
自古以来,文人便有“登高必赋”的习惯,因此文学创作便与亭台楼阁结下了不解之缘。亭台楼阁最初出现在诗词中主要是作为一个实在的背景供文人娱乐抒怀,但是随着广泛的使用,它们慢慢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学指向和审美内涵。本文就以“西楼”为例,探究“西楼”内涵在诗词中的演变过程。
一、“西楼”诗
“西楼”诗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而后庾肩吾的诗歌《奉和春夜应令》中也写到“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这两首诗中“西楼”都实实在在地指西方的高楼,主要起着方位指示的作用,真实地刻画西边之景色。由此可推断,唐前诗歌中的“西楼”主要是实指,偏重于指西方这个方向,并无其他审美内涵。
登高临远,在高处视野也就变得开阔。正是高处不一样的视角,触发了诗人内心不一样的情感,所以到了唐朝,高楼不仅能承载诗人的愉悦还能承载悲伤,不仅能参与友人聚会还能参与离别。正是登楼诗的广泛出现,“西楼”一词不仅承接了唐前之义,还产生了新的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方位楼:西方之楼
西楼,顾名思义就是位于西方的高楼。所以,最浅显的用法就是将它当成一个方位楼,用来描绘西边的景色,这就承接了唐前“西楼”之义了。如李白的《长门怨二首》(其一)中“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这里运用“西楼”就是为了刻画北斗星挂在西边的景象,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的夜晚天文景象。另外王昌龄《少年行二首》(其二)中“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主要就是为了刻画夕阳从西边落下的自然景色,以交代傍晚的时间从而引出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所以,这两首诗中提到的“西楼”都是实实在在的位于西方的楼,是为了描绘西方的景色而写。在这类的“西楼”诗中,作者主要是为了突出方位词“西”,起到指示西方的作用,借“西楼”顺而引出西方的景色,从而使作者进一步创作,流露其感情。
2.实体楼:西之高楼
西楼,除了能指示西方之外,它还是一座高耸的建筑。作为一个实体楼,作为一个高楼,它在诗中有着与其他楼宇一样的功能。故它与普通高楼一样,既能给诗人提供登高抒怀的海拔,又能充当宴吟送别的场所。这也是唐诗中“西楼”的一个最为普遍的用法。如齐己《寄岘山愿公三首》(其二)中“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还有岑参《题铁门关楼》中“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这两首诗中的“西楼”是诗人登高的平台,登上高处,或怀人,或思乡。西楼给诗人提供了开阔的眼界,从而使诗人的内心情感奔涌而出。另外,作为一个实体楼,还可以充当诗人娱乐宴请的场所。如白居易的《荔枝楼对酒》中写道:“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还有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漫天风雨下西楼”。这两首诗中“西楼”是诗人宴请的场所,举酒对客,或言欢,或惜别。作为一个娱乐场所的西楼,在诗中出现也是不足为奇的。
这类诗中的“西楼”都是作为一个建筑物出现的,或许确实在西方,或许只是作者为了押韵而作。当然也不排除古人以“西”作“客席”之义而作。但是,无论是何原因,作为实体之楼——西楼的内涵是其他高楼都具备的,登高抒怀,宴吟送别。
3.爱情楼:西楼
唐代的“西楼”诗不仅数量上较之前大为增加,而且内涵也极为丰富。它不再拘泥于方位楼的指示、实体楼的场所,还成为爱情的见证和象征。此时,它的审美内涵也开始分化,一方面作为实在的楼宇,一方面又增添了文学抒情象征意义。这为后来“西楼”词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西楼”词
“西楼”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即“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此时的西楼承接了唐代西楼登临的主题,登上高楼,怀念故土,抒发愁绪。而到了宋代,不仅“西楼”在词作中出现的频率大大增加,它的内涵也脱离了普通的登临主题,与男女爱情、相思爱恋紧密相连。
检索《全宋词》,出现“西楼”一词的作品有149首,数量蔚为大观。纵观这些词作,大多是描写男女情爱的,有在回忆中,也有在现实亲临中,而回忆中的西楼和眼前的西楼却有着不同的指代。
1.男主人公回忆中的西楼:青楼
宋词中的“西楼”有一部分是在词人的回忆中出现的,是词人与恋人曾经欢歌笑语、举杯共饮之地。如贺梅子《减字浣溪沙》中“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又如晏几道《采桑子》“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及《蝶恋花》中“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纵观此类词,可以发现这几首词中的抒情主人公都为男性,都是在离开西楼之后表达出对西楼的念念不忘之情。那是因为曾经与恋人在此欢歌笑语,如今却只剩自己一人。而词人所怀恋的女主人公大多都是歌女舞女,所以顺而得知此时的“西楼”大都是文人买醉的青楼。
2.女主人公眼前的西楼:卧室
词人除了在回忆“西楼”时备感相思之外,还会在亲临“西楼”而增愁。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还有李玉《贺新郎》中“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与回忆中的“西楼”不一样,这两首词的抒情主人公都是女子,都是在西楼中怀恋自己远方的爱人。这里的爱人大多是女子的丈夫。丈夫远去,女主人公独守空闺,特别是晚上,孤独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此时词人笔下的“西楼”大多是女子的闺房,是与爱人的缠绵之地。
不管是回忆中的“西楼”,还是身临的“西楼”,它们都是爱情相思之地。宋词中的“西楼”不再是指具体的楼宇、特定的景物,而是爱情的发生地和恋人的离别处,既容纳欢声笑语、柔情蜜语又怀有依依不舍、恨别相思。所以,宋词中的“西楼”词就固化为爱情词。而之所以词作中的“西楼”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受到“诗庄词媚”的文学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西”在《周易》文化中就是指少女,古代女子一般就住在西边厢房。正是词的这种文体特征,加上“西”又与女子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词人就纷纷以“西楼”当作爱情的象征,当作相思的寄托。
三、结语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喜用“西楼”一词,但不同文体却承载着不同的审美内涵。在诗歌中,“西楼”主要是实指,是供人欣赏登临、宴吟送别的场所。发展到宋词,“西楼”主要是虚指,象征爱情相思,固化为恋人之间的爱情寄托。正是“西楼”在宋词中审美内涵的固化,为后世元曲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② 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63页。(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③ 《全唐诗》(第184卷),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80页。
④ 乔力:《唐五代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6页。
⑤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35页。
[1]曹旭.古诗十九首和乐府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乔力.唐五代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5]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作 者:欧阳丹,湖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唐宋诗词。
编 辑: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