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主义解读

2019-07-12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郁达夫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430000)

“颓废”是生命从成熟向衰败逐渐迈进的一个过程,和积极、激进等词汇是截然相反的。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中的典型代表,不论是作家还是其文学作品,都被业界认为是颓废的,在《沉沦》中就已经初步显现出颓废情绪的基调,在其他作品中更是平添一种颓废感和颓废心理1。从现实意义上来说,这种颓废心理恰恰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一种心理感受,作家在颓废情绪中释放自己的紧张心理,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颓废美”。

一、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

郁达夫在青年时期经历生活贫困,中年时期不幸的家庭婚姻,同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现实动荡,创作出的作品比较忧郁和感伤,不仅表达出生活的现状,同时也彰显出作者内心柔弱,不敢正视现实,不敢与现实中的黑暗相抗争。郁达夫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带有一种强烈的颓废色彩,将自身颓废情绪延伸到小说人物形象中,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增添了一种真实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虽然融合有很多的现代元素,但其中的颓废特征并不被新文学作家所欣赏和认可。在集体意识中,颓废心理是和革命力量相对存在的,在庞大的革命力量和强悍的民族力量前面,彰显得如此颓废,虽然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不愿意被人认为是颓废的,但郁达夫却勇敢的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表达出自身的困顿和悲痛,将自己的喜恶暴露给所有的读者们,在这个黑暗的年代中,郁达夫所暴露出来的情怀是真正的勇士2。当众多仁人志士批评他为颓废者,郁达夫并不被众说纷纭的说法吓到,仍旧坚持自己遵行内心的行为,当革命受到阻力,在及其黑暗的社会时代背景下,受到强烈的打击而产生一种及其迷茫和困顿之情,也是无可避免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环境下,中国近代社会中正处于无比动荡的过程,随着新旧思想和文化的更替,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想要加入到革命战队中,但又和现实相矛盾,在信念和现实中摇摆不定,严重缺失精神信仰,在潜意识中尝试自我实现。郁达夫作品中所想要真正表达的是一个十分真实的自我,所显露出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软弱,在郁达夫小说中大部分所塑造的人物都是青年知识分子,而这些人物经历过深刻的思乡和孤独之情,政治上抑郁不得志。

例如在小说集《沉沦》中,主人公的灵魂和外形上均能体现出一种深刻的绝望情绪,体现出被世界抛弃,被朋友抛弃的人物形象。又如《银灰色的死》中,由于Y君妻子亡故,在海外留学过程中希望能得到慰藉,在无路可去的时候,将所有的希望都寄予酒店老板女儿,在得知自己心爱的女孩订婚后,又常常自怨自艾,最后在银灰色的夜晚绝望的死去。郁达夫笔下的人物在当时的生存环境下难以找到出路,而这正是作者本人内心情绪的刻画,自身孤独,抑郁,和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形成零余者形象,意志不坚定,和当时的革命力量产生强烈的反差,虽然他们的内心也都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但在遭受过现实的沉重打击下使理想瞬间坍塌,从而沦为一个颓废者3。

二、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实质

颓废是真实的发生在每一个人物身上的,也内化在人物思想中,通过这种情绪用灵魂和别人甚至是自己来对话,作品中人物颓废的形象并非是用轻描淡写的方式来进行肤浅的表达,而是通过一言一行,将这种看似随意,实则自然的现象来彰显出人物命运和现实生活。在部分作品中,郁达夫通过描绘人物神态或语言,体现出故事中人物颓废的情绪,通过一方引出另一方颓废的原因,通过相互诱导的方式印发两个人物内在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例如在小说《孤独》中,姑娘与老人身上都有颓废之感,主要来自于命运的不公,感觉自己前景灰暗,在养病后,命运让她变为风尘女子,同时也在年轻时就落下病根,从此一旦看到秋叶,树木凋零的情况,就会联想到自己孤独的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无人依靠,在死的边缘徘徊。在这种颓废的情景下,和陈二老分享自己的孤独,诉说命运的不公和不堪的人生,互相给对方带来一点点的温暖。

郁达夫作品中的颓废还通过人物言行来体现,例如在《秋柳》中,质夫去游艺会赴约,当看到会场中绿女红男,就让质夫想起年轻时的事情,觉得心理悲伤,想到在国外白白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情绪就低落下来。通过大段的描述人物的颓废心理,表面来看是在抒发主人公的怨恨,但实质上还带有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恋,当所有人都在快乐的舞蹈,主人公一人在灯光下悲伤,孤独,在郁达夫的小说中,当故事主角处于极端颓废的状态下,就和死产生一定的联系,但死的反面是生,在死和生之间做出比较,其中有伤心,有憎恨,但同时也会有盼望和喜悦,在完全颓废状态中,又盼望生活能依旧像以前那么美好5。

有学者针对郁达夫文学作品中的颓废做出研究,并分别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郁达夫的颓废实质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所表达的反抗,在颓废情绪中所包含的也是反抗的力量。在其文学作品中,故事中主人公从表象上来看是社会的弱者,虽然知道社会的现实和黑暗,却又只能继续以弱者的身份生活着,对世俗的生活和这个黑暗的社会产生一种及其强烈的反抗心理,由于自身比较渺小,只能陷入到这种深深地颓废状态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全然颓废的状态是无所畏惧的,在颓废者身上有不可阻挡的一种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无形的,在颓废的状态和这种氛围下,对这个黑暗的社会及世人进行痛骂,在这种大胆的行为后又勇敢赴死,这种反抗的力量就是和世俗、社会与现实的对抗6。在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中,故事中的主人公最终都是走向死亡,在颓废状态下纠缠,挣扎,向往美好的生活,一边和黑暗的世俗作斗争,一边也将自己放置在这个黑暗中,释放着自身的能量。在郁达夫笔下,这些颓废的主人公恰恰就是以这样的状态来和现实做对抗,例如在《茑萝行》里,主人公是将自身不好的职业生活大胆的归结到这个社会,并提出这个社会需要进行改革。这种想法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大胆的反抗,在作品中不仅反映出颓废人物身上的力量,也反映出颓废者的眼光,通过自身的社会地位及职业弊病归结到社会的腐败,虽然在社会中并不能实质性的做到什么,也不能将社会全力整治一顿,但提出这个问题的勇气和长远的眼光是真实存在的,而这种力量对于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起到带头的作用。在《沉沦》中,故事情节总是从由颓废者从一个高潮推到另一个高潮,并且故事的主人公全力以赴,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做出交换,虽然颓废者并没有做出实际性的反抗行动,但具有觉醒的意识,认识到自身的痛苦需要和这个现实的社会相对抗,并通过这样来转变自己的状况,这种力量正蓄势待发。

从某种角度来看,故事中的颓废者恰恰是来源于颓废主义作家,这种力量将故事中的颓废者人物形象刻画的真实又出色,在颓废者的身上有一种反抗社会和抵抗社会黑暗的勇气,成为颓废典型7。郁达夫作品中不同的颓废者都在喊着反抗,这同样也是郁达夫心底的呐喊声,作者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来塑造不同的颓废人物形象,用生命捕捉每个人物身上的光环,并赋予其力量。但无论是作家还是故事中的颓废者,都在尽力追求灵魂,放弃生命,对于每一位为了追求艺术而献身的艺术家来说,也都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生生不息,而郁达夫也恰恰是其中的一个,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永存而舍生忘死,颓废的背后是值得欣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结语

郁达夫文学作品受到西方唯美色彩的影响,以开创者的身份大胆暴露出自身的欲望,并通过独特的艺术审美在中国文学历史中创造出一种颓废的人物形象。郁达夫小说中的颓废是对社会和革命的反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注释:

1.张晓霞.百年中国文学史著中的郁达夫书写——围绕颓废情欲描写问题的考察[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03):9-14.

2.刘斐.中国唯美-颓废主义的迷途——以周作人、郁达夫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7):52-53.

3.牟玉珍.颓废的浪漫呼唤真正的进步——浅析郁达夫早期小说的现代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03):196-197.

4.李倩,柴慈瑾.游走在“颓废”与“唯美”之间——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悲剧意识和唯美主义[J].文教资料,2009(12):7-9.

5.李冶孜.对生活的憎恨:郁达夫小说“颓废”情调新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30(01):85-88.

6.姚康康.从继承走向自赎——郁达夫游记散文创作的文学行为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24(05):93-97.

7.唐毅.本真生命的释放与真实艺术的探求——郁达夫创作新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5):170-173.

猜你喜欢

郁达夫文学作品人物形象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文学作品与数学
郁达夫一语成谶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