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乡村文化不能让返乡农民工缺席
2019-07-12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232000
(淮南市潘集区文化馆 232000)
新时代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就是促进农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相统一、城市发展和乡村发展相统一。在农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将农村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全方位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去。最终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构成,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简称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国家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力量,从社会劳动分工上讲,也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个新的构成。他们既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农民工是农民工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乡村文化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不能勿视这部分人的精神文化诉求。本文试就这一话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及现状
现实中返乡农民工受其文化、工作经历、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色。
一是返乡农民工由于在城市打拼多年,一方面对农村农业生产技能基本丢失,土地意识淡化。另一方返乡后又要在家庭农业生产活动中承担主要作用。这种角色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是他们在城市打拼的过程中,在创造城市繁华的同时,也品尝了城市带给他们的寂寞。他们身在城市,却难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处在文化生活的“边缘化”、“孤岛化”的状态,在价值观上呈现出一种相对保守、落后的特征。
三是在城市打拼多年,不同程度的认同了城市的文化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从城市重返农村。因此,在生活习惯、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都存在一个重新调整、适应和转变的过程。
从城市返回农村后,由于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下降,经济收入来源中断的问题,因此,大部分重新就业困难,自主创业艰难。基本上处于一种失业或半失业,物质生活贫困,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思想不够稳定的生活状态。
二、返乡农民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返乡农民工由于在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已习惯于城市的打工生活,返乡后虽然人在农村,但心依然留在城市。如果不加以引导和关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生活比较困难,终日无所事事;心理存在阴影,心理包衭重,悲观失望,焦虑郁闷;对未来存在迷茫与无措的思想情绪,找不到归属感;他们往往游离于城乡社会边缘,不受任何一方约束、规制,不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更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乡村文化中返乡农民工的缺位
当前乡村文化困境有目共睹。农村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衰落,文化生活单一枯躁,精神观念进退失据。文化生活的受众分化现象较为突出:一部分是传统文化意识较浓的“老弱”群体,另一部分则是受现代多元文化熏淘的“幼少”群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很少有适应返乡农民工需求的文化产品。他们只能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游戏、聊天、赌博上。由于这部分群体平时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单一,受经济收入所限,他们大多文化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不高。因此,大部分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在思想中滋生被社会遗弃的消极,甚至埋怨的情绪。
尽快让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固然重要。但是,如何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从更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让这部分返乡的农民工在家乡的文化振兴进程中不再被边缘化,也应该是我们应该予以关注的课题。
探索返乡农民工参于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式、途径和重点,既有利于这部分农民朋友的就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更有利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对于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文化素养,以及促进农村稳定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几点建议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振兴乡村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最大可能激活乡村的文化活力,让我国各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为此,建议:
第一,要改进并完善农村文化活动,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参与率;各地可以结合本地在文化资源、人才、资金和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域性、时段性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与之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要充分考虑到这部分人的群体特征、诉求重点,将其纳入覆盖城乡均等化的服务范畴之内。让这个群体与其他农村居民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慢慢增减对整个社会的认同感。
第三,品味乡音乡韵,感受民俗文化风情。繁荣和振兴乡村文化,就是要通过发展具有乡土味道和泥土芬芳等浓厚乡村特色的文化形式,激活乡村活力,增强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要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恋乡情结,找准情感的“融合点”,引发他们在感情上的“共振”,让离家多年的外出打工者重温乡土艺术的魅力。让他们在参与文化活动中,能够感受到精神慰藉和人文关爱。
第四,鼓励和培养具有一定创作技能的返乡农民工同专业文艺工作者一起,共同体验农村生活,寻找创作灵感,以创作多更多适合农民工需求的文艺作品。
第五,支持企业、民间办文化。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要制定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和各类民间力量参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探索建立诸如农民书法家协会、农民诗词协会、乡村文化大院、剧团、沙龙等各类民间文化团体;组织开展适合农民工技艺特点的文化技艺比赛、才艺展示活动,不断活跃和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
第六,促进返乡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关注返乡农民工文化生活,加强他们的精神家园建设,利用文化潜移默化的效能,使他们在精神文化层面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励他们乡村振兴奉献聪明才智。
第七,完善文化工作机制,将返乡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纳入到地方政府公共文化管理范围。使返乡农民工在融入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成长为振兴乡村文化的生力军。要确立以政府为主导、文化行政部门为主体、多部门协同的组织领导体系逐步建立改善返乡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的长效体制。
今天,关注返乡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有用武之地,不断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幸福指数”,无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扱的意义。全社会都应关注返乡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不仅有利于返乡农民工自身的成长,有利于农村的和谐安宁,更有利于国家的和谐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