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的幻灭与成长
——《阿拉比》主题研究

2019-07-12宋平平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阿拉比乔伊斯集市

⊙宋平平[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阿拉比》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第三篇作品。小说的时代背景是爱尔兰处于英国殖民统治和天主教统治双重压迫的黑暗时期。当时的爱尔兰社会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弥漫着压抑的气氛,人们挣扎于苦闷和绝望之中。该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知名的十四五岁的小男孩,幻想着浪漫的爱情,在其一次去往爱恋女孩所向往的集市旅行之后,幻想破灭,陷入失望与绝望,也因此心智得以成长。小男孩是每一个成长中少年的缩影。他的希望与失望也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与矛盾,这是人们必须要面对的事实。

一、理想幻灭

理想幻灭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男孩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处于爱情萌芽时期。他的爱恋纯粹不掺杂任何杂质。在与他爱恋的女孩简短的对话之后,他想去集市——阿拉比给她带一份礼物。由于他叔叔粗心疏忽,他错过了集市开放时间。当到达阿拉比时,他发现摊位即将关闭,集市陷入黑暗。男孩发现真正的集市并不是他所想象得那样美丽。女孩提到的所谓的辉煌集市与他居住的周围环境并无差别。它昏暗破旧、死气沉沉。男孩的内心满是强烈的失望感,发现自己的爱恋就像集市一样不堪。伫立在集市中凝视着无边的黑暗,男孩的自嘲意味着他理想的幻灭。在《阿拉比》故事中,为了展示令人窒息的瘫痪氛围,预示理想注定幻灭的事实,作者描写了许多方面,如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言语呈现方式等等。同时,文中大量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等文学修辞手段。

(一)环境描写

故事的开始就给出了环境描写。“里士满北街是一条死胡同,因而总是静悄悄的。只有在基督教兄弟学校散学的当儿,才有些喧闹。这条胡同的深处,有一栋二层的空房,独自立在一个正方形的庭院中;巷子里其余的房子,就好比房里体面的房宫,互相对峙着,毫无表情。”主人公居住的街道是一条死胡同。环境描写产生了一种昏暗阴郁的感觉,反映了社会的压抑和黑暗。它不仅表明周围现实环境,也暗含人们的精神世界。就像死胡同一样,人们除了变得瘫痪麻木之外别无选择。他们不想追求新事物,只是日复一日重复生活,冷漠地住在封闭空间。故事开始就呈现了一种压抑阴郁、毫无生气的环境氛围,这也意味着男孩理想的幻灭是不可避免的。

(二)男孩的爱

男孩对曼根姐姐的爱是幼稚无知的。故事中对女孩的描述主要是基于男孩的想象。“她站在那儿等的时候,那半开着的门中溢出的灯光勾勒着她的身影。她走路时裙子会有节奏地摇摆,头绳儿也兔子般地左右跳动……每天早晨,我躺在前厅的地板上,眼睛透过窗帘瞄着她的家门。窗帘才拉开不到一寸,所以她不会看到我。”有一次“我”走近她,心跳得特别快。实际上,男孩的爱是盲目懵懂的,就像他通过窗帘看她一样。这里,单词“blind”有着丰富意义。第一是指男孩居住的街道是个没有出口的死胡同。第二是指男孩透过窗帘小心翼翼地去看女孩。第三是指男孩的爱盲目无知。总的来说,一切都是盲目无知的。从一定程度来说,年轻男孩的爱属于青春期冲动,他甚至不明白真正的爱是什么。单方面的爱是基于浪漫的幻想之上的。女孩只是他精神追求上寻找庇护的场所。她是他信念的想象来源,这种信念支撑着他面对现实的不满。这是他和曼根姐姐之间真正关系所在,也预示着他的理想终将幻灭。

(三)“阿拉比”

“阿拉比”是故事的线索,在文中也有着丰富的含义。常识意义上,阿拉比是一个人们买卖生活用品的集市。曼根的姐姐出于物质需求想要前往,而主人公仅因女孩提及而急切渴望前往来满足其精神需求。对于男孩而言,阿拉比是他浪漫梦想开始且可以得到满足的地方,它是梦想之境。他对阿拉比的想象与周围居住的环境大不相同。同时,阿拉比是他梦想破灭并开始成长的地方。当他真正到达阿拉比时,明白了现实。它破败不堪、空荡荡而且死气沉沉,与他居住的周围压抑的环境没有区别,理想在此处幻灭。起初,集市只是一个经由缺乏经验的小男孩的想象和向往而美化的地方。阿拉比是故事的标题,也是故事的象征。它不仅象征着男孩浪漫的爱也象征着当时爱尔兰混乱的社会,阿拉比是当时精神瘫痪、道德沦丧的爱尔兰社会的一个缩影。

(四)最后一根稻草

当男孩匆忙赶到集市时,他发现几乎全部摊位都将关闭,一大半大厅都隐于黑暗之中。“我觉得这种安静的气氛似曾相识,就像礼拜结束后弥漫在教堂里的那种静谧一样。我心生怯意,犹豫地走到集市中间。”很明显,男孩感觉集市与之前的环境没多大区别。当他好不容易想起来集市的目的时,他走到摊位前仔细端详着花瓶和茶具。他听到了一位年轻的女士和两位年轻绅士之间的充满调情和挑逗意味的谈笑对话。对话以自由间接引语的方式呈现,本身无意义却对男孩的世界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谈话颠覆了他对爱情的认知,男孩对爱情的想象是神圣纯洁的,而成年人世界中的爱情和冷漠成了压垮他浪漫梦想的最后一根稻草,这迫使他不得不去面对现实生活。故事的最后,由于浪漫爱情理想的幻灭以及精神上的空虚,男孩心中顿时充满了愤懑和失落。

二、成长

成长是小说的另一重要主题,故事讲述了男孩的成长过程。他想要追求幼稚浪漫的爱情,而在理想幻灭之后真正了解了现实真相。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理状态在不同阶段发生了改变。成长的过程就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李晓岚认为:“他这次旅行其实就是一次对自我、对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之旅,是一次从幻想到现实的心灵之旅。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无数次这种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经历,他的认识会不断获得提升和走向完善,他的人格也会获得成长。”

(一)心理状态的改变

主人公无父母,由叔叔抚养长大但彼此并不了解,叔叔不怎么关注男孩的想法和感受。男孩感到孤独而且渴望关爱。后来,他发现自己喜欢曼根姐姐。她的出现总是让他心跳加快,而他对她知之甚少。她是美丽的象征,是支撑他面对现实的信念来源,是他浪漫的爱恋。在他心中,女孩的形象神圣不可侵犯,这份喜欢纯洁无瑕,充满激情。他只与女孩有过一次简短的对话。当她第一次跟他说话时,太过兴奋而不知该如何作答。自从聊到阿拉比之后,他就急切渴望去阿拉比给她买礼物。而由于叔叔疏忽大意以及不好的回忆,阿拉比之行并不顺畅。男孩等待叔叔的过程及旅行的过程都是漫长而不安的。当到达阿拉比之后,他发现阿拉比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辉煌。它并不美,货架上也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真正的阿拉比破败不堪、一片寂静,就像人潮散去之后的教堂,与他居住的压抑的地方区别不大。男孩陷入了深深的失望和沮丧之中。走进集市中心,他才想起此行的真正目的。男孩听到了成人之间充满挑逗意味的对话,这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打碎了他的爱情幻想。成年世界中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冷漠彻底伤了他的心。他意识到爱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般神圣。“大厅走廊的上方现在已经彻底陷入黑暗”。荒凉黑暗的环境也使他内心陷入痛苦之中。最终,随着理想的幻灭和现实的顿悟,男孩的心中充满了愤懑,陷入极度的痛苦。

(二)顿悟

顿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真相在某一时刻得以揭示。这一写作技巧在乔伊斯《都柏林人》中非常常见,几乎所有故事结尾都运用了顿悟手法。乔伊斯称这种逐渐揭示故事内部核心意义的写法为顿悟。故事最后,在女士和男士们对话的影响下,男孩突然意识到浪漫爱情及信念的真相,精神上产生顿悟。这是真相揭示的重要时刻,浪漫爱情仅是一个可笑的梦想罢了,是时候清醒了。“凝视着这片黑暗,我看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驱使玩弄的可怜虫,心中顿时充满了愤懑和失落。”此番顿悟正是男孩从一个理想幻灭的无知少年蜕变成一个青年的重要时刻。

三、结论

《阿拉比》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力作。小说中,乔伊斯运用第一视角展开叙述,意在揭示当时的社会人们甚至是孩子的梦想注定破灭的现实。通过对比描写男孩与周围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揭示当时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瘫痪和麻木。文章通过对小说主题——理想幻灭与成长的分析,探讨男孩理想幻灭的过程与原因,在认清现实之后,心智得以成长。通过讨论心理状态变化及成长过程,揭示当时精神瘫痪、社会麻痹的现实,以期能更好地理解乔伊斯的小说作品。

猜你喜欢

阿拉比乔伊斯集市
一张废纸毁掉一条河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热闹的集市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不给善良增加负担
热闹的集市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