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与互文:劳伦斯诗歌与英国诗歌传统

2019-07-12陈贵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爱神玄学劳伦斯

⊙陈贵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临沧 677000]

一、引言

戴·赫·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高产作家和文学巨匠。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劳伦斯不仅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四部戏剧、四部散文集、三部游记、五部理论著作、若干极具价值的书信和大量的油画作品,而且创作了以爱情、自然、死亡、社会生活为主题和以玄学与讽刺为艺术特征的千余首诗集成的十部诗集。劳伦斯的诗歌既源于其卓越的诗歌才能,又凝集着他对英国诗歌伟大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劳伦斯对传统的继承增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他的原创性,使他更严肃地成为第一流的作家。”这种创新性继承不仅使他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强力诗人,而且使他最优秀的诗篇成了“20世纪英语诗歌中最有价值和最富内涵的作品”和英国诗歌传统之链上的重要一环。

二、劳伦斯诗歌在英国诗歌传统之链上的地位和作用

任何作家都不可能是独立的存在,他总是与其前辈和后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免不了受其前辈的影响和影响着他的后辈作家。一定程度上说,一位作家的成就越大,他受其前辈的影响就越深,他对其后辈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劳伦斯这位文坛巨匠深受英国文艺复兴诗人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托马斯·纳什、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坎皮恩和约翰·邓恩、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彭斯、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济慈、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和现代作家叶芝等的影响。正是由于处于一系列影响之链的末端而又突破其影响的束缚和充分施展个人卓越的诗歌才能,才促成了传统与创新在劳伦斯身上完好结合,才使他成为一位强力诗人,一位以多元话语见长的杰出诗人,成了爱情的祭司、大自然的咏唱者、死亡的歌手和“拉纳尼姆”王国构想家,成了意象派诗人、玄学派诗人和讽刺诗人,成了与英国诗歌伟大传统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联系的诗人。然而,身为敏感诗人的劳伦斯并未因英国诗歌传统的伟大而束手束脚;相反,他敢破敢立,在某些方面与英国诗歌传统决裂,却在另一些方面继承并拓展了英国诗歌的伟大传统,从而开拓了英国诗歌的新天地和建构了诗歌世界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劳伦斯动物王国的诗意建构又深刻地影响着他后辈诗人泰德·休斯等的动物诗创作。这种影响和传承最终又促成英国诗歌动物书写传统的生成。正如侯维瑞所言:“劳伦斯的出现,对于20世纪的英国文坛无疑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只有余震之后的人们才能充分认识到它的震动之猛和影响之深。”如果说英国诗歌是一个古树参天、幼苗茁壮的园林,那么处于英国诗歌传统存在之链、影响之链和发展之链上的劳伦斯则是其中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因此,只关注劳伦斯的诗歌而忽视英国诗歌这个园林就会留下“只见树木,不见园林”的审美缺憾。

三、劳伦斯诗歌与英国诗歌传统

1.劳伦斯的爱情诗与英国诗歌的爱神花园传统

纵观英国诗歌的爱神花园传统,英国诗人常常在客观存在与主观想象之间搭建起一个个第三维的世界即爱神花园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女子的面庞或身段常被比作美丽的花园,其中有斯宾塞的芬芳满园的爱神花园、莎士比亚的贞女花园、坎皮恩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花园、彭斯的红玫瑰园和布莱克的深受教会摧残的爱神花园。他们共同缔造了英国诗歌的爱神花园传统。处于影响之链末端的劳伦斯在其早期诗歌创作中写就了以爱情为主题的诗集《爱情诗及其他》《爱神》《瞧,终于苦尽甘来!》,并由此获得了“爱情的祭司”的美名。透过这些诗集可以看到,劳伦斯在其诗作《樱桃盗贼》《农场之恋》《金鱼草》《壮丽的玫瑰》等中既续写和戏仿了英国诗歌的爱神花园建构传统,又重构了一个烙有个人印记和时代印记的爱神花园,从而推进了英国诗歌爱神花园建构。

2.劳伦斯的自然诗与英国诗歌的自然书写传统

在英国诗歌史上,亨利·霍华德、托马斯·纳什、蒲伯、雪莱、济慈、华兹华斯、哈代和叶芝等都对自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书写。他们共同携手铸就了英国诗歌的自然书写传统。在这一传统的集体影响作用下和充分施展个人卓越的诗歌才能的基础上,劳伦斯成功创作了“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的自然诗集《鸟·兽·花》和《三色紫罗兰》。在这些诗集中,劳伦斯不仅续写和重构了英国历代诗人惯常的自然书写对象,而且把众多被他们遗忘或边缘化的动植物和花草纳入了书写的中心,最终在非人类的自然世界中建构了“艺术世界里的自然保护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在书写这些自然生命体的过程中,劳伦斯以其广阔的生态视野、超群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强的客体感受力,将艺术的魅力、自然的魅力、生态的活力、生态危机的警示和生态和谐的启示全面展现出来,从而开创了英国诗歌自然书写的新局面,并给他的后辈诗人泰德·休斯的动物诗创作带来了巨大的焦虑。

3.劳伦斯的死亡诗与英国诗歌的死亡叙事传统

在英国诗歌史上,邓恩、莎士比亚、济慈、雪莱、拜伦、兰陀、克里斯蒂娜、威廉·莫里斯、狄兰·托马斯、托马斯·哈代和叶芝等诗人都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他们共同铸就了英国诗歌的死亡叙事传统,并使这一可怕的主题成了诗意的永恒,使黑暗的冥府里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作为英国诗歌发展之链上重要的一环,劳伦斯也不甘寂寞,对“死亡”这一永恒主题进行了长期大胆的探讨,写出了《死神之阴影》《召见死亡》《迎面死神》《死亡之欢乐》《灵船》《死亡之艰难》《死亡之歌》《凤凰》等不朽诗篇。这些与英国诗歌死亡叙事传统形成互文性关系的诗歌文本共同反映了英国历代诗人对生命和死亡的哲思,共同谱写了英国诗歌生命诗学的乐章。

4.劳伦斯的“拉纳尼姆”王国构想诗与英国诗歌的乌托邦传统

纵观英国诗歌的乌托邦传统,英国文艺复兴诗人斯宾塞、克里斯托弗·马洛、约翰·邓恩、莎士比亚和马维尔等建构了他们的爱情乌托邦传统,浪漫主义诗人建构了他们的自然乌托邦传统,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们同样建构了他们的社会乌托邦传统,死亡咏唱者们也同样建构了他们的来世乌托邦传统。这些传统对劳伦斯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王国“拉纳尼姆”即和谐而自然的两性之爱、纯洁而宁静的自然圣地、繁荣而远离工业文明束缚的社会,以及向死而生的来世王国的诗意栖居构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5.劳伦斯的玄学诗与英国玄学派诗歌传统

始于16世纪90年代和终于17世纪90年代的英国玄学派诗歌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在这短暂而漫长的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涌现出了以约翰·邓恩、本·琼生、爱德华·赫伯特、罗伯特·赫里克、乔治·赫伯特、托马斯·卡鲁、爱德蒙·沃勒、约翰·萨克林、理查德·拉夫莱斯、安德鲁·马维尔和亨利·沃恩等为代表的大批玄学诗人。他们携手创作了许多以爱情、及时寻乐、宗教、女性世界和自然为主题的不朽诗篇。在这些诗作中,诗人们大胆而娴熟地运用“巧智”“奇思妙喻”和“悖论”等手法来使感情哲理化、思想知觉化,从而实现理智与激情、思想与知觉的同构。他们携手开辟了英国玄学派诗歌的伟大传统。然而,红极百年的英国玄学派诗歌却在18世纪和19世纪遭遇了冷落,但到了20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又复活了,而使这一诗歌流派复活的诗人就是身为爱情的祭司和大自然的咏唱者的劳伦斯。他的诗歌在主题和艺术上都受到英国玄学派诗人的影响,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玄学派诗歌鼻祖邓恩。在玄学派诗人“影响的焦虑”的集体作用下,劳伦斯创作了一系列以爱情为主题的玄学诗。在《爱情乱象》中,劳伦斯把爱情比作定期绽放和凋零的花儿;在《新升的月亮》中,劳伦斯把月亮和夜晚比作一对甜蜜亲热着的情侣;在《亲吻》中,劳伦斯把掉落的红花与它的倒影深情比作甜蜜的一对;在《发觉》中,诗人把从红润的云雾中升起的月亮比喻成他无意中爱上的女人;在《一朵百花》中,诗人把月亮比喻成他青春的初恋;在《月光》中,月亮成了新娘。这些“奇思妙喻”不仅展示了劳伦斯诗歌的艺术魅力,而且极大地拓宽了玄学派诗歌的疆域,开创了玄学诗的新局面,为其成为20世纪真正的玄学诗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劳伦斯的讽刺诗与英国诗歌的社会批评传统

虽然英国批判主义文学在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形成,但英国诗歌对社会的批评由来已久。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在其第29首和第66首十四行诗就初显了社会批评的端倪,布莱克在《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对工业社会下孩童所遇到的苦难和遭受的虐待、资产阶级的凶狠、教会的黑暗和伦敦的恐怖等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雪莱在《至英格兰人民之歌》中把资产阶级的贪婪和暴政披露得淋漓尽致,甚至把资产阶级比喻成坐享其成的工蜂,哈代在其诗作中也对维多利亚盛世掩盖下危机四伏的英国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这些诗人共同构成了英国诗歌的社会批评传统。他们不仅使诗歌成了“生活的批评”,而且使其成了社会的批评。这一传统对站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接点上的劳伦斯的讽刺诗集《荨麻》和诗作《资产阶级多么讨厌》《反驳耶稣》《死亡并不邪恶,机器才邪恶》《北国》和《被召回西方去的灵魂》等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续写英国诗歌的社会批评传统的同时,劳伦斯对人类工业文明进行了尖锐批判,对资产阶级进行了一针见血的讽刺,并把他们刻画成衣冠禽兽,对社会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并把英国比喻成坟场。

猜你喜欢

爱神玄学劳伦斯
你做得到吗
校有校规
路过爱神的喷泉广场
平衡
还好他用的不是镰刀
爱神丘比特
魏晋玄学对正统法制思想的影响
魏晋风度下的文学异彩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爱情似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