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影记二则
2019-07-12北京韩松
北京 韩松
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科幻电影
电影是从吴京扮演的主人公带他儿子看木星开始的,然后讲到太阳灾难,整个地球被驱动逃向四光年外的新星系。主体部分是讲十七年后,接近木星轨道,准备借木星引力加速,不料再次遭遇灾难,将发生地木相撞,全人类要毁灭。这时怎么办?
这终于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真正的科幻电影,很成功。它不再肤浅、幼稚,而是厚重、老练,有史诗感,总体上无可挑剔。虽然我之前也觉得应该如此,因为属于中国电影人的时间到了,但电影还是超出我的预期。
情节非常紧张,小高潮大高潮不断。另外,奇观做得很好,许多细节,非常真实,像纪录片一样,这是科幻片最难做的,包括整个地球的冰冻、地下城,还有地球发动机及其控制室、怪兽般的巨型卡车、空间站,以及木星,都很逼真,场面十分宏大,可以说一夜间跨越了一个时代。
在电影中,我目瞪口呆地看到了未来的北京和上海,那些高楼、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上海中心,已成废墟,是一幢幢冰封的骨架。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面,尺度也很大。
影片中,死人不少,包括整个杭州城三十五万人全部死掉,同样尺度很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能有一天真的就会遇到这样的灾难。地球开始流浪时,全球人口死掉了一半,仅剩三十五亿,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电影的残酷性,在中国电影史上,罕见的。
整个电影最关键的,还是有没有人物情感,能不能打动人。散场后,不少人说看哭了。有个上海来的科幻迷,本来情感内敛,不易动情的,也说他哭了三次。影片结束时,全场多次鼓掌。
刘慈欣担任的是《流浪地球》的监制,他是第一次看自己的电影,这是历史性的时刻。他对电影的成功做了高度评价,并且发了一条微博,称“即使以美国科幻电影的标准,在各方面也都达到了一流水准”。
我也觉得,这部电影,比起工业化国家日本、韩国的真人科幻片,比如《日本沉没》和《汉江怪兽》,要高至少两个档次。它也足能跻身好莱坞一流科幻片行列,这是没问题的。正常观众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当然不是说它没有毛病,但那都不是大问题。
另外一个感受,就是松了一口气。之前害怕如果拍糟了,会影响今后的科幻电影信心,包括投资可能都不愿意进来。但现在看了,担心的则是后续的科幻片,哪怕要达到《流浪地球》这个水准,可能都有相当难度。但好在也看到了一个活的标本,大家实实在在知道了中国人拍科幻片的努力方向。今后要做的,至少是不能低于《流浪地球》的高度。
这部电影在大年初一上映。电影里也出现了春节的场景,还有中国的舞狮等,是在灾难中进行的。这里面,有它的思想深度。我们的贺岁片从来都是一个固定的程式,不离才子佳人吃喝玩乐的模式,还有不着边际的搞笑,但《流浪地球》给出了一个新视野,改变了既有的审美,把中国人的春节、故乡、家园、家庭的情感,放到浩茫的太空中,放到千万年的尺度上,做了一个颠覆,而且它是很严肃的。电影中说过年也要有一个庄严的态度,要有敬畏心。
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耕民族,我们是最早发展天文学的国家,对星辰太阳都很关注,但是近代以来,中国变得很封闭,视野局限在自己身上,觉得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结果天文学也要从西方输血了。但这些年,你会发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当温饱问题解决,中产阶级崛起,全球化来了以后,人们开始重新把眼光投得比较远了,重新看星星了。随着中国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技术的后发赶超,我们也开始关注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生存,想要知道我们究竟是谁。
《流浪地球》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就像台词里的那句:以前,我们关心的是钱,不会去考虑太阳。那么,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更大的视野,整个宇宙,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的存亡,都跟我们的当下生存状态息息相关。这里的哲学含义,很有一种“刘慈欣味道”。在电影中,刘慈欣也出场了,他成了中国航天员,照片挂在墙上。
电影的科学技术色彩也特别浓郁,从地球发动机的设计,到利用木星引力航行,到洛希极限,还有对整个航行的设计,包括引航员空间站、人工智能,都有过硬的交代,而不是像以前国内的一些所谓科幻片那样,只是凭想象胡乱编造。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不可以小看。不光是科学发明,更在科学精神上,中国人有着短项。以前中国拍电影搞文化的,主要都是文科生,今后可能会有改变。
科学逻辑,对科幻片很关键,这对大部分农耕背景的中国导演是一个考验。《流浪地球》的故事中,太阳发生变化,人必须离开旧的栖息地,到其他地方生活。中间有一个桥段,是地球要离开太阳系,就要借助木星的引力,所以才有后面一系列灾难。我就在等着看它怎么交代这个桥段,如果没交代木星引力,这个片子就不成功。这些细节从头到尾照顾得非常好。
这也是很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部电影,是中国人面对末日灾难的反映,不再是美国人才会面对。它有中国人的家国观和英雄观,这也是刘慈欣作品给人印象很深的一个东西。他始终以中国人的视角在观察宇宙。
我觉得,他的一个基本想法是,人类是要逃离,这很残酷很惨烈,但爱是人类生存下去的根本。你仔细看他的作品,不管是《流浪地球》,还是《带上他的眼睛》《乡村教师》《中国太阳》,一直到《三体》,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爱。这部电影很好地体现了刘慈欣的伦理思想:人类作为一个集体,和一般动物不一样。为了生存,我们必须重新找到联接彼此的纽带。
片子还有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最后,一个初中小女生向全人类发起广播,说我们必须活下去,现在仅剩一支救援队了,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这时候,电影用很多的镜头去讲述一个一个的车队纷纷掉头回到灾难中心进行援救,这是非常感人的场面。韩国人、日本人、英国人、俄国人,每个国家的人都把自己的名字报出来,说着“我来了”“我来了”,这是电影超越性的地方。最开始,家庭亲情还是最重要的,到最后就变成了整个人类的大爱。这种思想,我想在世界科幻里都很少见到。甚至可以说,这个片子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这不是简单的一部电影,而是有象征性,中国作为后来者,跨过了一个门槛。科幻电影是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综合反映,你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宇宙观,你的工业基础,还有对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对政治、权力等的认识,是否进入世界现代文明的主流了。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一个进入世界文明主流的趋势。它是很多人多年努力的结果。中国近期涌现的科幻热,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反映了社会的重大变化。这部电影可以解读的有很多。说它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进步,这并不夸张。
这里面,导演郭帆非常了不起。另外吴京也很了不起,没有他,这部电影拍不成。他在电影中,着着实实担任的是主角。
《流浪地球》的启示:面对灾难,逃以及怎么逃
这是中国科幻的第一部大制作,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也是一部真正的灾难片。它在艺术中营造出想象中的大灾难,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一般人,听说过的灾难,有人间的战争、动荡、骚乱,还有自然界的地震、火山、海啸等。那些已经很可怕了,但它们还是局部性的。而在《流浪地球》中,灾难则是全局的。这乃是由于太阳剧变,毁坏了本星系的生存条件,人类不得不给地球装上发动机,到宇宙中流浪。
观众看到,未来的北京和上海,直接暴露在太空中,已经完全冰封,熟悉的地标建筑成了废墟,是一幢幢白色的骨架。人类都生存在地下,却也不能幸免于难。比如,电影描述了整个杭州城三十五万人全部死掉。而地球开始流浪时,全球人口死掉一半,仅剩三十五亿。
灾难的到来,是极其突然的,如电影描述,打乱了一切。你的家庭梦想,年度计划,没有看完的书,想去看的电影,准备好的约会,探望父母的设想,要吃的大餐,快递来的礼品,筹备已久的海外旅行,微信上轻松愉快的聊天,这一切一切,瞬间都没有了,这是非常毛骨悚然的事情。
几乎没有谁能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保持完全的镇定,或许除了精神病人。灾难带来极度的恐惧。我们需要有一些恐惧,这是支持人类进化到今天的基本心理。没有恐惧感的人,平时都不好打交道,因为他太自以为是了。这正是电影带来的强烈感受。但恐惧本身也可以把人压成碎片。
那么,为预防或抗击或许明天一睁眼就会到来的灾难,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也是《流浪地球》要告诉观众的。
它其实只给大家讲了一个意思:灾难真的来临时,我们什么也做不了,能做的只有一样:逃。无法逃到国外,那就逃到外星。那么,具体怎么逃呢?
首先,需要有一个靠谱的组织。联合政府也好,特遣小分队也好,没有组织,人类几乎是要注定完蛋的。关键是,你要选对了站边。
其次,需要国际的合作。这是地球村,而不是谁的私地。在灾难面前,民粹主义是没有意义的。像电影里面,各国的救援队,最终扭转车头,汇聚到控制中心,合力将推进机启动,这样的精神是必备的。但问题是,谁能保证大家齐心?
第三,需要英雄。如果组织也靠不住,国际合作也靠不住,那么就要依仗人群中的那些能够主持公道、有担当有勇气的“能人”,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力挽狂澜。但遇上这种人,还是要靠一些运气的。
第四,如果这些都遇不上,那么就需要提早做准备。比如在电影中看到了,人们把逃生的可能性寄放在坚固的城市、不易毁的房子、牢靠的发动机等上面,这些都太重要了,不能临时做、临时换。它们可能是大多数人唯一的托付。只有灾难来临时,才知道豆腐渣工程有多么可怕。但可惜的是,人们平时经常搞些无谓的争论,把时间精力都浪费了。
第五,如果连上述的准备也没有,那么就需要有备案。电影中,决策者把人类的基因、人类文明的所有数据,进行了备份,在“万一”到来时,期望有一天还能复制出来。那么,作为个人,平时就应该把重要的资料进行拷贝或上传到云端。还要准备一个应急包,随时拎上就可以走。依赖自己吧。
第六,当然了,所有这一切的后面,还需要一个看似十分重要的东西,便是电影里反复说的:希望。不到最后一刻不要放弃。灾难降临时,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平时匪夷所思的事情,人性中的恶也会统统暴露。但就算到了这时,也要坚守希望。这听上去有些可怜,但是,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呢?宗教便是这样产生的。
第七,最后,连希望也没有了,逃无可逃了,那么,就需要有最坏的打算。电影中,出现了地球与木星几乎相撞的镜头。这意味着进化了几百万年的人类的覆灭。虽然,电影用“奇迹”把地球又拉了回来,但在理论上,人类文明瞬间消失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可能那时候都没法备份,备份了也不能再生。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如花开也如花落,它是大自然循环往复的一部分,我们不过是宇宙大海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要服从自然规律的安排,这也意味着,要珍惜眼下的每一分钟,尽情享受当下的人生。可能下一秒一切就都失去了。
现在,我们过着和平的生活,每天早上喝了牛奶,吃了面包,坐上地铁去上班,然后下班后在电影院里观看贺岁片。但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充满灾祸的国度,我们随时随地都有可能陷入灾难之中。我们还缺乏十分有效的防灾体系,一直想建也没有最终建设完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其实都很脆弱,那些貌似的强大都是装出来的,因此大家要做好逃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