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解读

2019-07-12高宇宣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苗子古都

⊙高宇宣 [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古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于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其创作和发表的时期,正值日本战败后。当时的日本,生态环境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同时,长期闭塞传统的日本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觉醒意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对于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日本传统文化进行了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了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社会境遇下女性的生存境遇的思考。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角度,聚焦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倡导和谐共处之道。

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与小说《古都》

生态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女性主义理论与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在生态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文化语境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存在着双重对位。其中,人类中心主义导致的生态危机和男权中心主义造成的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批判与反思。在此基础上,生态女性主义继承了生态学与女性主义的精华,反对一切压迫与不平等的对位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男权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时,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有很大的共通点,倡导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共处的生态社会,以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传统文学中,男性占据着中心位置,女性则多沦为配角。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则以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视角和哲学理念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凭借文学这一形式,将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融为一体来研究,试图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男权制进行彻底的批判。

《古都》是川端康成晚年创作的一部小说,是其战后文学代表作之一,也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古都》出版于1962年,正值日本战败、社会变革期间,展现了处在转型时期的京都人的生活状态。

小说中不仅有对日本传统文化渐趋衰落的感伤,更有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入思考。川端康成以细腻的笔触、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日本四季的自然美景,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作者以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失散的孪生姐妹为线索,通过千重子的视角展现了人世的悲欢离合与惆怅寂寥,也反映了当时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所遭受的歧视与压迫。但作者并没有囿于单方面的描写,而是塑造了苗子这一独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从苗子的生活境况以及对于人生的选择上,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小说以女性作为书写的主体,通过自然规律与景物和人物命运及情感相互照应的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在时代变迁下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与差异的独特思考。

二、人与自然相互交织

(一)自然规律与个人命运相照应

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以京都四季的更迭为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的情节;以春之花、夏日的节日、深秋的姐妹、冬之花为主线,讲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失散的孪生姐妹相认继而又分离的故事。

小说以千重子发现老枫树干上开了紫花地丁为起始,不仅照应文章的标题“春花”,也巧妙地以紫花地丁暗喻了千重子以及她的孪生姐妹苗子。文中描写道:

上边那株和下边这株相距约莫一尺。妙龄的千重子不免想道:“上边和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会不会相识呢?”她所想的紫花地丁“相见”和“相识”是什么意思呢?

此处以千重子对两株紫花地丁命运的思考与慨叹,暗示了后文中千重子自身的命运和羁绊。

同时千重子在面对寄生在老树干上的紫花地丁时,不禁联系到自己的身世,孕生出来别样的情感。文中写道:

千重子时而在廊道上眺望,时而在树根旁仰视,不时被树上那株紫花地丁的“生命”所打动,或者勾起“孤单”的伤感情绪。

“在这种地方寄生,并且活下去……”

千重子作为收养的孩子,一直认为自己是弃儿,是不幸的,所以她的情感多细腻,也多伤悲。此处千重子赏花,不仅是对花儿命运的慨叹,也是对自身命运的审视。主人公千重子在面对充满生机的春日,反而将自己与紫花地丁和金钟儿寻思对比,发出对自己的疑问,以物喻人,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交织。

而千重子与真砂子在北山杉村瞧见一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姑娘时,内心是复杂的。她知道自己是个“弃儿”,却又无法一下子接受自己可能还拥有姐妹,所以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更多的好奇与迷惘。当她望向院中的老枫树时,又联想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身世,更加感慨,甚至话里都带有哀伤的情调。文中描写道:

“那棵枫树多顽强啊,可在我身上……”千重子的话里带着哀伤的情调,“我顶多就像生长在枫树干小洞里的紫花地丁。哎呀,紫花地丁的花,不知不觉间也凋谢了。”

女性往往与自然融合成种种惨淡失意,这种失意唯有在自然中才能得到某种慰藉。文中的千重子便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以对景物的哀叹表达对自身命运与身世的感怀,并将其化为自己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将人物命运与自然规律做了充分的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呼应

小说在叙事时,更多地把人物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同时也把人物的美好情感寄托在了京都的自然美景当中,使自然美与人情美互相映衬、交融。自然景物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贯穿于小说发展的始末。

千重子始终是对自然有着自己的深切感触。面对春日平安神宫红色的垂樱却觉内心寂寞,面对夏日的红霞会感慨自己心潮随之的起伏变化,甚至在梦中千重子回到了北山杉村:“后来,在梦的结尾,她掉进了一个郁绿的深渊里。那绿色也许就是留在她心灵上的杉山吧。”

在千重子对真一讲述自己是弃儿的事情时,作者在其中穿插了周身的景物描写,以时间的变化作为推动,展现了不一样的景色。从华灯初上的精美到西山暮色的柔和以及最后屋顶气势的沉重阴暗,暗示了千重子与真一的情感走向。他们两人虽心意相通,但千重子对身世的郁结使她无法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最后也导致了两人悲凉的结局。

而作者在描写千重子与苗子的姐妹情时,也是将这种美好的感情放于四时的变迁中去描写,通过四季的更迭与自然景物的变换映衬出二人之间复杂的情感。从春日的初见到夏日的初识,再至最后消逝于冬日的细雪中,以景物预示了二人情感的走向与变化,使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在相互的交织中不断升华。

三、对社会与女性的深入思考

(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由于人对自然的无节制掠夺,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生态主义的批评传统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小说《古都》成书于二战后,正值人类战争对于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都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之际。面对人类对世界造成的伤害,作者在小说中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借苗子之口,表达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文中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要是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京都这个城市。这一带就可能成为自然森林,或者草原荒野,说不定还是野鹿和山猪的天地呢。人类干吗要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这是多么可怕啊,人类……

苗子作为生长于自然之中的劳动人民,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她以稚嫩的口吻表达了对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的不满,也是作者对回归自然的呼吁。

同时作者也在文中表达了对人类社会变迁的担忧。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生态的恶化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中千重子的父亲说:“从发展趋势来看,整个京都城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像高台寺一带那样,都要盖起饭店旅馆啦……大阪、京都之间变成了工业区,西京一带交通不便,这倒还好,但那附近还有空地,谁又能保证今后不在那附近盖起怪里怪气的时新房子呢……”

他甚至露出了失望的神情,这是对自然生态的不复存在的哀叹,也是作者对人类社会无节制发展的批判。

但生态批判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进行了消解与颠覆,却并没有完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将审美的终极关怀完完全全地转向自然,回归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阶段。文中详细地描写了北山杉村人劳动的场景,也充分展示了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作者所希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体现。

(三)对男权中心主义的批判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自然化”的同时,自然也被“女性化”。小说中真一在赏樱花时,把樱花看作女性,认为樱花确实是女性化的,他说道:“我过去从没想到樱花竟然会这般女性化,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还是它的娇媚、润泽。”这里以真一对樱花的看法,侧面反映了社会上对女性的一种物化,其实质上是女性的偏见与压迫。

并且千重子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对于千重子的事情拥有一定的控制欲,反映了父权制社会下女性独立意识所受的压迫。太吉郎作为千重子的养父,一方面是想让千重子顺遂自己的意愿继承家业;另一方面不让想千重子上大学,认为一个要继承家业的女孩上大学反而碍事,体现出当时女性受教育权利的被剥夺以及教育的不公平。

同时在婚姻问题上太吉郎想让千重子绝对服从,并且以自身的家业为重。首先认为大友先生家的秀男不错,并且还衡量了他家的产业。但是考虑到千重子嫁给秀男之后的情形,又变成想让秀男入赘。而后则是与水木先生商讨龙助的事情,虽表面上说要看孩子的感情,但实质也是一种对其想要发展婚姻关系的默许,是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婚姻无法实现独立、要受到多种因素牵制的体现。

(三)对女性独立与平等的希冀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消解了男性中心意识,反对两性间的歧视与不平等,倡导女性的独立与自由。而川端康成在小说《古都》中则把女性作为书写主体,以千重子和苗子的经历,反映了男性中心主义下女性意识的觉醒,表达了对女性独立与两性间平等的渴望。

千重子在与真一对话时,谈到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将来继承家业,并表现出自己对父母绝对服从的害怕与担忧。而真一询问她有没有自己的情感并且想把它压抑、抹杀时,千重子坚定地说:“不,不想抹杀。”这里是千重子对自身情感的重视,是其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后文中母亲则对千重子说,不一定非要继承这个店铺;而千重子却回答说,倒不如不做这个买卖,表现了千重子对父亲想让她继承店铺的一种思想上的反抗。母亲虽然有些惊讶,但却又说:“一个人——女人也罢,对自己所说的话,最好要坚持到底,不要改变。”这里虽然是对千重子的说教,但也是作者借此想对女性所说的话,希望作为人也作为女性,都应该能拥有自己的想法,更加独立与自强,要对自己的想法坚持到底,而不做别人的依附。这是作者对男权制社会的一种批判与反思。

而苗子作为千重子的孪生姐妹,虽没被父母遗弃,却由于父母早逝,独自生活在北山的杉村里,从她的身上,展现了女性自立自强之美。她能吃苦,也很有力气,她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生活的来源,同时又对自然充满着崇敬与眷恋。苗子是十分质朴的,她会在下暴雨时用身体护住千重子,使她不被淋湿,但同时她又有自己的坚守。她虽然对秀男稍有好感,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苗子认为秀男是先喜欢了千重子而后误认了她是千重子后才喜欢她的,她认为自己是千重子的幻影。苗子作为一位独立的女性,她不想成为任何人的替代品,所以无法接受秀男。同时在面对千重子渴望与她共同生活时,也选择了婉拒;因为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坚守,不愿打搅千重子,不愿成为千重子的幻影,更不愿依附于她。作者借苗子这一形象,用略显悲伤的结局,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下女性命运的哀叹与对女性独立自强的希冀。

同时文中的真砂子面对北山郁郁挺拔的杉树,在与千重子一起返家时说:“一个女孩子要能像杉树那样得到栽培,挺拔地成长起来就好了。”而后又继续感叹道:“可惜我们得不到那样的精心栽培啊!”此处是作者对女性命运与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感慨,也是作者借杉树成长境况与女性成长境况的对比,来呼吁社会的转型以及谋求女性的平等。

四、结语

生态女性主义渴望建立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互相融合、依赖、平等的关系。而本文以小说《古都》为基础,对其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进行了解读。川端康成的小说《古都》以其贯穿全文的寂静淡漠之感,体现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特殊思考。小说中塑造的形象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挖掘,但在现代社会,自然与女性想要脱离压迫,获得真正的解放还有很长的路程,需要人类共同的努力。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日〕川端康成:《古都》,叶渭渠、唐月梅译,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版,第3页,第4页,第67页,第71页,第110页,第123页,第10页,第18页,第29页,第65页,第65页。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苗子古都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环境哲学视域下的人类中心主义辨析
陕西历史博物馆
试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
西方中心主义遮蔽西方之乱
苗子的“调皮”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苗子的“调皮”
苗子的“调皮”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