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解《红楼梦》

2019-07-12展叶青吴晓棠伊犁师范大学新疆伊宁835000

名作欣赏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秦可卿钟情宝钗

⊙展叶青 吴晓棠 [伊犁师范大学,新疆 伊宁 835000]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也是一部具有丰厚的审美意蕴和巨大可阐释空间的、能带给人常读常新的艺术享受和审美体验的叙事文本。从中,我们能够窥见封建社会人性和人情的世相百态。

一、三个最钟情的人物

脂砚斋批点的《红楼梦》说:“书未成,芹亦泪尽而逝。”曹雪芹对小说倾注了全部感情,塑造了丰满多姿的人物形象,写出了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其中,在塑造贾宝玉、林黛玉、晴雯三个人物时,作者用笔多褒奖、少批判,道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理想人格。

贾宝玉,出生于富贵世家,受万千宠爱,却不苟同世俗,敢于抗争,是作者最钟情的男性形象。书中述道,宝玉既不插手家族事务,也不关心科举进仕,只关心美人、趣事及玩物,是一个超越封建世俗与庸常的“逆子”。宝玉与闺中女儿们结下纯真友谊,这是其与男尊女卑传统的直接抗衡;宝玉与湘云谈及经济学问之事,这是其对仕途经济的评判否定;宝玉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展现了其不俗之才情;宝玉对甄宝玉和贾兰的流俗性情与见解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展现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贾宝玉能够做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封建传统伦理之下的世家子弟是极难能可贵的。

林黛玉,出身书香世家,聪明漂亮、敏感多思、才华横溢,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士子之心,是作者最钟情的女性形象。作者用“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写黛玉聪明漂亮,有常人无法企及的容貌与性情;用“宝玉把红麝串送给黛玉”和“宝玉同黛玉共读《西厢记》”等情节,写黛玉小女儿的娇嗔与可爱;用《葬花吟》,写出了黛玉感花伤己、顾影自怜、消极委屈、无奈颓丧;用几首菊花诗托物言志,展现了黛玉孤傲挺拔、立志深远、刚直不屈的内心世界;用潇湘馆“有一片翠竹环绕”,展现了黛玉柔弱中刚强,坚毅挺拔的气节。

晴雯,出身贫苦,儿时被卖,沦为丫鬟。她伶俐标致,先后服伺贾母与宝玉,是作者最钟情的草根形象。相比贾府的其他男女,晴雯为人处世不扭捏、不遮掩,是奴婢中最真性情的一个。晴雯讽刺小红巴结凤姐,直言袭人攀慕姨娘地位,抱怨宝玉从薛姨娘处吃酒迟归……即使身为奴婢,她眼里揉不得沙子,看不惯行为便直言以对,对主子也不遮掩自己的想法,她活得真实自然,真挚自在,为奴婢却没奴性,为下人却有骨气。贾宝玉用一首《芙蓉女儿诔》悼念晴雯,将她比作芙蓉,欣赏她的纯净、美丽,称赞她的铮铮傲骨。

曹雪芹最钟情的三个人物,宝玉不慕名利、敢于抗争,黛玉兰心蕙质、坚毅挺拔,晴雯真挚自然、傲骨铮铮,这三个人物寄寓着作家所向往的理想人格。

二、三位最漂亮的女性

《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很漂亮美丽,但有三位最漂亮的女性,性格和为人处世风格迥异,展现了道德的善与情感的美的排斥与交融,以及作者对美的追求,对人性进行着独特而深邃的探险。

黛玉之美,以情动人,以才服人,傲骨里带有病态美。黛玉的才情是有目共睹的,她的诗文或托物言志,或感古伤今,将一位体弱多病女子的刚强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菊花诗里,既能觉察到其隐逸之风,也能体会到其孤寂之情;从《五美吟》里,既可以看到她对红颜命薄的感叹,也能看到她别出心裁的豪情与寂寥。此外,喜过书斋生活的黛玉,并不过多干预俗事,她埋头于“象牙塔”里一心读书、写诗、作文,这也导致了她与现实之间的疏离,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雅脱俗的气质。反观其他女性,如宝钗、探春、李纨等人,或多或少地都为世俗之事纠缠,对待现实的态度远没有黛玉淡然和超脱。

宝钗的美,是魅力之美、道德之美、矜持之美。首先,宝钗是一位充满诱惑的女子,她总是使宝玉浮想联翩。如宝玉看到宝钗“雪白的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如面对身着孝服的宝钗,宝玉竟觉得“比寻常穿颜色时更有一番雅致”,由此宝钗的魅力可见一斑。其次,宝钗性格大方、能护人周全。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薛宝钗作为最为良善的女子,是整部作品中美德的象征。如 “羞笼红麝串”之事,她既顾及了元妃的赏赐,又隐藏了黛玉和宝玉的关系,乃善意之举;巧妙对待黛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行酒令,使得黛玉“心下暗服”,感动并深受影响,此后待人温和不少。最后,宝钗对陌生人充满冷淡,不失矜持之美。如藏地庵的姑子向宝钗请安,宝钗爱搭不理,“那姑子知道宝钗是个冷人”,不久便离去;还有宝钗服用的药名为“冷香丸”,可见宝钗还带有一丝冷淡的性格。

秦可卿,识大体、顾大局,具有雍容大气之美。她是宁府的长孙媳妇,容貌气质俱佳。她既有宝钗般的“鲜艳妩媚”,又有黛玉式的“袅娜风流”,是作品中完善人格的代表;她才思敏捷、考虑周全,如在处理宝玉午觉时突发状况,她随机应变、顾全他人感受,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与尊重。她托梦给凤姐,预测贾府的生存大计,道出了否极泰来的金玉良言,展现了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治家才干与远见卓识。

这三位漂亮的女子各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也体现出曹雪芹对人性美的三种追求:林黛玉具有淡然超脱之美,宝钗是聪慧真实之美,秦可卿则是雍容大气之美。

三、三位最冤屈的女性

《红楼梦》中有多名女子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以悲剧结局。其中有三位最为冤屈的女人,她们生活多艰、有苦难言、郁郁而终,谱写了一部女性的悲歌。

金钏儿,被主人欺负,有苦无法说,投井而死。作为奴婢,纵使她对主人有千般谨慎,万般奴性,也终究难逃沦为“牺牲品”的命运。金钏儿的冤屈直接反映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不平等。宝玉偷吃金钏儿嘴上的胭脂被王夫人逮个正着,宝玉无事,金钏儿反遭逐出,冤枉至极。被逐之后,世俗的嘲讽、亲友的漠视及自身思想的禁锢,逼得她无法生活,最终投井而亡。金钏儿的冤屈是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冤屈的缩影,他们受尽剥削者的压榨,贫苦难活,更无任何人权可言。曹雪芹怀着一颗正义平等之心,揭露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表现了对受剥削、受压榨的劳动人民尤其是女性的同情与关怀。

秦可卿,被公公欺负,有苦羞于说,抑郁成疾,不治而亡。美貌使得秦可卿由寒府嫁入豪门,也使得她坠入了魔鬼般的地狱。在“门当户对”宗族联姻的封建社会里,没有家族背景支撑的女子,纵使有再多才干与美貌,再多容忍与苟活,“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也难逃命运的悲剧。秦可卿的冤屈又是封建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冤屈的另一个缩影。她在被公公贾珍“欺负”之后,苟且求生,不敢反抗,被迫遮掩,承受着情感和伦理道德的煎熬,最终抑郁成疾、香消玉殒。她慧中能干、有治世治家之才,却受到多方力量的“钳制”,无法施展。曹雪芹以“飞上枝头变作凤凰”的秦可卿为例,揭示了贫苦人民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辛酸与不易,表现了对封建宗亲制度的强烈不满。

尤二姐,被同性欺负,有苦无处说,吞金而绝。尤二姐的冤屈便是封建宗族之间残酷斗争结局的另一缩影。从凤姐将尤二姐接入贾府的那一刻起,残酷的斗争便开始了。尤二姐心痴意软、与世无争,凤姐却八面玲珑、暗藏杀机。凤姐表面佯装体恤二姐,暗地里却“借刀杀人”,置二姐于“要死不能,要生不得”之地。同时,尤二姐又受到了秋桐等爪牙的“踏践”,以致打胎,吞金自戕。尤二姐的冤屈告诉世人,在封建社会一旦失去了家族后盾,便成了弃子和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终究难逃悲催的命运。曹雪芹以尤二姐的悲惨的命运为例,揭示封建家族之间的残酷斗争,表现出对丧失人性、只顾利益的人情世故的强烈不满。

曹雪芹通过三位最冤屈的女人,谱写了一部女性的悲歌,表现出作家对封建宗法制度的不满,以及对女性深切的同情和关怀,同时反映了作家对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女性的生存现状与困境的深刻反思,表明了作家对封建传统伦理的批判态度。

在《红楼梦》塑造的所有人物中,作者由三个最钟情的人物寄寓了人格理想,由三个最漂亮的女人寄托了人性理想,由三个最冤屈的女人传达了对社会的批判。更进一步说,曹雪芹由这些人物,寄寓着自己的理想,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反思着封建制度下女性的生存现状与困境,还对人的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幽深的“探险”,将现实生活中人情、人性的千姿百态展现了出来,反映出广阔的精神和社会内容,不愧为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猜你喜欢

秦可卿钟情宝钗
我的意中人
由曹雪芹创作构思论秦可卿“病死”的合理性
《红楼梦》中特殊而神秘的女性
李轶贤
《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分析
续红楼梦 第八回 梦相逢钗黛两无嫌 叙幽情鹃莺各为主(4)
昭通诗人上钟山
风月秦可卿
精选
由黛玉与宝钗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