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研究
2019-07-11贾新华
[摘要]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创新。文章提出了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体系构建:端正文化认识,树立高职文化自信;尊重文化,增强高职文化自觉;突出高职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行业企业文化;加强高职专业文化建设;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职精神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师德师风工程;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实施全方位文化育人。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职院校 文化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贾新华(1976- ),男,河南淇县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东 深圳 518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科研课题“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WH2017ZD08)和2018年度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编号:SZ2018D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2-0045-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同样,高职院校文化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和灵魂,是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追寻。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对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与高职院校文化
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就要全面了解、深刻认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文化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就是要不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造性转化与创造性发展。立足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根本目的在于为中国和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体,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在具备一般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职业特色、行业特色、企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等特性。
1.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理性的精神品质,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我国高职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突出高职院校文化特色,大力加强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以文化引领高职教育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努力培育自己的核心文化和特色文化,使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
2.文化自信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精神源泉。“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挑战和考验。建设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进程中,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创造精神和“工匠精神”,凝聚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格,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人才为第一资源、创新为第一动力,培育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高职院校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3.新时代高职院校文化发展的理念创新。高职院校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积淀并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包括价值观念、办学思想、行为规范等,主要表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具有与传统综合型、学术型、研究型大学文化相区别且个性鲜明的特质。一般而言,高职院校文化在理解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职院校文化是指具有高职教育精神特质的文化类型;狭义的高职院校文化是指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职文化。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而理念先导是必经之道,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文化进行理念创新。
二、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文化积淀和文化自信。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发展初期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往往更加注重院校规模和发展速度,所以缺乏稳固的文化根基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以及对高职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系统研究,而这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塑造和凝练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2.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高职院校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院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主要包括院校的历史文化、作风和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近些年来,高职教育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高职院校发展初期规模扩张迅速,绝大部分院校建设的重点在硬件上,往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导致大学精神文化缺失,学校特色不够鲜明,跟不上新时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有高楼无文化、有大楼无大师”等现象,表明文化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精神文化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3.重视技能本位教育,忽视文化素质培养。文化素质是高校校园文化凝练的精神成果,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与行为规范。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重视技术技能教育,将主要精力花在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等环节。部分高职院校单一强调学生技能训练,重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轻人文教育和文化素质培养;重“能工巧匠”培养,轻“工匠精神”培养;重“工具人、机器人”培养,轻“文化人、职业人”培养。这些教育失衡的不良现象导致文化育人与技能教育割裂,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文化素养与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现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4.文化活动流于形式,缺乏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反映着一所院校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品格。从教育类型和功能来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应凸显高职办学特色,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功能。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对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提出必然要求,特色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缺乏职业性、区域性、行业性等特色,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自身明确的校园文化,“跟风、随大流”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文化建设的载体,在形式、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对高职教育特点、特色和使命把握不准,对高职学生特点契合不够,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等方面准备不足,以及趣味性、娱乐性活动占主流,不能真正反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5.文化建设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融合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以下简称《意见》)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形式,产学研结合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院校大多仍然沿用传统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学科链、人才链和产业链脱节现象严重,重基础研究、轻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与高职院校固有的文化精髓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必须深刻领悟高职院校文化精髓,文化建设必须体现足够的职业性、应用性、行业性。特别是随着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开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文化建设必须跟上形势要求,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办学特色要“回归行业”,校园文化要融入更多的行业企业元素,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化力,构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文化基础,而这些恰恰是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因此,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迫在眉睫。
三、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体系构建
1.端正文化认识,树立高职文化自信。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富有特色的办学模式和文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发达国家也在对原有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如英国的BTEC模式(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德国的双元制模式(the German dual system)等。二十多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文化正在形成。
高职院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和灵魂,师生和社会各界要端正对高职院校文化的认识,塑造重视文化、凝聚文化、爱护文化、传承文化的浓厚氛围,增强高职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充满朝气和活力、富有高职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文化引领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营造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充满行业和职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增强高职教育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坚定高职文化自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崭新的姿态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推动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尊重文化,增强高职文化自觉。高职文化自觉是高职院校师生对文化的觉悟、觉醒。高职院校师生要高度重视文化在院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树立核心文化意识,尊重文化,维护文化尊严,增强文化自觉,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应充分认识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积极加强院校与行业之间、院校与企业之间、院校与院校之间、院校与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高职院校要探索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业文化和行为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学校创新发展,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能力。
3.突出高职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行业企业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见》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十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提出,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文化必须与行业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高职院校要吸收行业企业优秀文化元素,培育行业企业文化鲜明、大学精神彰显的院校文化。一是坚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行业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价值追求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融入课堂教学,塑造行业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文化底蕴。二是主动吸纳行业企业文化精髓。校园文化活动渗透行业企业先进文化理念,为学生提升职业道德、规范行业行为创造环境。院校加大与一流行业企业合作,将行业企业先进文化引进校园,强化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养。从理论教学、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和企业实践等各個维度,突出高职特色,构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体系,营造浓厚的行业企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促使学生在行业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成长,收获感悟,增强以文化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加强高职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发展上具有特殊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职专业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建设与产业文化对接的专业文化,克服教育与产业“两张皮”现象,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高职院校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数字创意、电子商务等产业紧缺学科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育与产业文化融通的专业文化,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高职专业文化建设,一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和调整专业布局,使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转型相匹配。二是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三是改革课程标准。根据新时代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和调整课程设置,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使高职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对接。四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理实融合,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五是加强职业文化建设,将职业文化、行业企业文化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职业素养和文化底蕴。
5.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高职精神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西方不良思潮对我国青年大学生思想的影响越来越深,特别是“00后”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思想活跃,再加上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混淆是非,受到不良思潮的干扰。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创新思想理论载体,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深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注重创新学习和宣传载体,通过构建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思政第一课”、文化素质大讲堂等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教育学习平台,促进学习制度化、常态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同時,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和使命,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培育文明和谐的高职风尚;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塑造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文化气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紧紧围绕“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凝聚与时俱进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培育和宣传优秀人物和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标杆,建设高职精神文化。总之,努力把高职院校建成城市文化的风向标,助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文化创新发展,使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发展与城市文化创新发展融合对接、相得益彰。
6.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师德师风工程。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师德师风工程,构建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一是重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二是注重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以教师发展中心等为载体,构建教师学习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三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育良师益友的文化氛围。四是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将立德树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全过程。五是构建实践育人平台。将立德树人覆盖到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第二课堂”,将德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和价值观熏陶。六是营造全方位育人文化。将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建设融入院校文化建设各环节,打造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环境。
7.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高职院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各组织、单位和机构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是处理院校人际关系、规范师生言行的基本规范和行为准则,对高职院校健康、有序、规范发展至关重要。制度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关键,而文化则是优化内部治理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对于普通院校,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历史较短,制度文化建设比较薄弱,制度文化相对缺失。在高职院校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全面转型中,制度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高职院校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制度建设,完善现代治理体系,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加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一是凝聚制度建设和文化塑造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特色和优势,吸收和融合产业、行业、企业优秀文化。三是完善以制度为核心的院校治理体系。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高职办学模式,制定学校章程,优化人财物等规章制度,完善教代会、工代会制度。四是以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师生要明确治理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理念,认同和践行制度文化,增强主人翁精神。五是明确权责,对内、对外理顺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构建畅通的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六是强化民主决策、制度执行和有效监督。
8.实施全方位文化育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创新文化建设载体,全方位实施文化育人,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方位实施文化育人,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通过文化素质大讲堂、人文精神课程等形式,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基础,卓有成效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促使文化教育生活化。二是将人文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等有机融合,塑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环境,构建载体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实效突出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三是创新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等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积极开展主题鲜明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潜力挖掘、品质提升、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为高职院校文化创新注入新鲜活力。四是重视“工匠精神”“志愿者精神”等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理论学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精神品质。五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紧扣时代脉搏,开展主题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健康、和谐、特色、创新、高雅的高职院校文化。
[参考文献]
[1]康震.坚定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创新 贡献中国智慧[J].中国高等教育,2016(Z3).
[2]樊人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35).
[3]张洪钟,吴再生.高职院校树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4]高峰.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5).
[5]李晓华,袁晓萍.高校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8(3).
[6]姚贵平.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优化:制度建设与文化塑造[J].职教论坛,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