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形成中的家庭因素
2019-07-11赵坡
赵坡
即使家长不要求子女成龙成凤,但也不希望子女变成问题学生。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家庭确实导致了子女问题行为的形成。
我以著名小说《白鹿原》中黑娃的成长经历为例来说明糟糕的家庭环境如何让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黑娃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此类现象在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却是普遍存在的。
黑娃是鹿三的儿子,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鹿三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白家也善待鹿三,白嘉轩更是与鹿三以兄弟相称。在黑娃出生后,白嘉轩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不仅送黑娃去读书,而且还给黑娃置办学习用具。但是,黑娃十分嫉恨白嘉轩,说白嘉轩的腰杆特别直,看着非常不舒服。黑娃当土匪后,把白嘉轩的腰打折了。
这是为什么呢?
白嘉轩的大儿子白孝文,年龄与黑娃相近。这两个一起长大的男孩子,却地位悬殊,一个是主家,一个是长工。主家吃饭的时候是围桌而食,长工却只能蹲在墙角吃饭。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年幼的黑娃眼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白嘉轩虽然处处善待鹿三和黑娃,但是等级分明的主仆关系还是让黑娃产生了严重的不平等心理。黑娃从小就觉得委屈、压抑、耻辱、自卑,觉得鹿三的腰一直是弯的,自己的腰也挺不直。正因如此,黑娃一看到白嘉轩挺直的腰杆,就想到自己和父亲挺不直的腰杆,这让黑娃既忌惮,又嫉恨白嘉轩。
黑娃在年幼时就反复说白嘉轩的腰杆特别直,说明黑娃在那时就已经产生了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积压到一定程度,黑娃就会逃离、反抗。这也是黑娃后来不顾一切要离开白家、打砸祠堂、当土匪、打断白嘉轩的腰的深层原因。黑娃因为内心严重失衡而成了问题青少年。
在黑娃成为问题青少年的过程中,家庭起了哪些负面作用呢?
一方面,家庭的地位会限制子女的思维,让子女难有突破。
在旧社会,长工属于底层人民,这种阶级观念从小就烙印在黑娃的心底。在黑娃成年想逃离白家时,他首先想到的出路依然是到外地去当长工。
而事实上,黑娃除了当长工之外,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学一技之长,做点小本生意,甚至去当兵等。黑娃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些呢?是因为黑娃一方面可能想不到,另一方面也可能不敢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黑娃所在家庭的属性,让黑娃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不敢想象更高远的平台,大大地限制了黑娃的思维——除了当长工,自己或许什么也做不了。
时下,中国有万千农民进城务工,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如果他们的某些言行让随迁子女觉得自己未来的出路依然是打工的话,那么,随迁子女一旦在心里想着打工,他们就不会再安心学习了。
这是当下很多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厌学的主要原因。他们在学业上遭遇挫折时,会想着出去打工,以逃避学习的压力;他们没有足够的零花钱时,会想着去打工,因为打工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他们获得经济独立……如此,这些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就会在学习上出现各种问题,成为明显的学习型问题学生。
此刻,班主任需要及时给这些学生开展生涯教育,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窗户,让他们看到人生发展的无限空间及可能性,让他们知道人生还有很多更好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完全有可能拥有与父辈完全不同的精彩人生。
另一方面,卑微的家庭容易使子女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子女内心失衡。
如前文所述,黑娃为什么会嫉恨白嘉轩,就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家庭环境让黑娃形成了卑微心理。从小到大黑娃都觉得委屈、压抑、耻辱、自卑,最终内心极度失衡,总是觉得别人在嘲笑、欺负、羞辱自己,总想着自己要反抗,要报复,要得到别人的重视。
黑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黑娃和白孝文是同龄人,但黑娃是长工,白孝文是主家;白孝文穿的是崭新的衣服,而黑娃的衣服破旧不堪;白孝文围着桌子用餐,而黑娃只能蹲在墙角吃饭;白孝文从来不用割草喂牛,而黑娃每天都要割草喂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黑娃觉得自己非常卑微。
类似黑娃这种学生,在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中最容易产生敏感多疑、焦虑抑郁、冲动躁狂等心理问题。学生一旦形成这种心理,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家长要谨慎对待这种问题。
这种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对子女要关爱备至,让子女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第二,在子女年幼阶段,尽可能给子女提供最好的家庭环境,为子女的内心种下自信和阳光的种子;第三,父母要有高雅的习惯,比如读书、养花、唱歌等,让子女的关注点从物质层面逐步上升到精神层面。
班主任一定要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满足他们被重视的渴望。这样做,既不是有意把家庭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以有色眼光来看待他们,而是正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上述内容以黑娃所在家庭为例,详细分析了类似家庭在问题学生形成中存在的负面作用。下面,按照上述分析模式,我们尝试依据物质生活水平(简称W)和精神生活水平(简称J)的高低,把常见的家庭进行简单分类,并分析相应家庭背景下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问题学生,同时从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1.W高J高型家庭
这种家庭的孩子生活富足,有各种玩具,可以吃到各种美食,到各地旅游,能够享受各种高端培训,接触到最流行的文娱活动。父母也愿意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精力和资金。
但这种家庭通常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希望孩子出类拔萃。因此,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孩子会有比较大的压力,容易失去自我或抑郁焦慮,久而久之可能变成幸福指数低、逆反心理强的问题学生。
对于此类学生,班主任应该全面引导其认识自身的兴趣点,让其充分利用家庭的有利条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全力以赴创造自身价值。假如学生没有表现出对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安排的合理性,让学生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安排,帮助学生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
2.W高J低型家庭
这种家庭的孩子物质需求都能被满足,他们穿名牌衣服,吃山珍海味,做事情讲排场。他们的父母,既做不好孩子的成长榜样,也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到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培育孩子。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学生容易认为钱是万能的,可能会轻视学习、轻视知识。此外,这类学生有可能会无法无天,不把规则放在眼里。因此,这类家庭容易产生厌学型和纪律型的问题学生。
对于厌学型的问题学生,班主任可引导其思考终极问题:人来到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让学生意识到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浅薄。同时,班主任可以举一些追求精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看到更高层次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向学之心。
对于纪律型问题学生,班主任在发现其违纪行为时,按照公开的制度,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按照制度对其施以惩戒,有效做到约之以法,让其认识到制度的权威性,以此来约束、转化学生。
3.W低J高型家庭
这种家庭虽然物质生活水平低,但幸福指数特别高。这种家庭的孩子能充分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父母深知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但是,由于物质生活水平低,孩子在旅游、培训等方面会受到比较大的限制。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学生能全方位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幸福,往往有着惊人的毅力和热情,愿意为梦想竭尽全力。然而,由于物质生活的匮乏,他们容易变得自卑、敏感,在做事时显得缩手缩脚,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久而久之可能会变成焦虑型或抑郁型问题学生。
对于来自此类家庭的学生,班主任一定要多关注、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感受到重视、关爱和信心。同时,班主任可以多创造一些展示的平台,让此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到人前,让他们在实际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实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4.W低J低型家庭
这种家庭物质生活水平低且没有精神生活。父母多半忙于生计,无暇陪伴孩子,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培育孩子,往往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关于此类家庭的孩子及问题,前文已经叙述得非常详尽了,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是比较粗略、简单的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再分得更细致些。不过,不管如何细分家庭类型,都不要忽略各类家庭因素对问题学生的潜在影響,切不可忘记每个家庭及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科学、扎实、有效。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