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示范性特征的地位和作用

2019-07-11田玉玺

新课程·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示范性教育教师

摘 要: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在于“育人”,而与“育人”联系最为密切的非本质属性是示范性;示范性又来自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的向师性、学生的模仿性、教师手段的主体性等因素。

关键词:示范性;教师;教育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在于“育人”,主要是知识能力方面的,其次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再次是个体心理、生理发展方面的。基于教师职业“育人”的特殊性质和基本要素,相应的衍生出教师职业的各个特性,尤其示范性应是影响“育人”这一本质属性或者是其联系最紧密的一项非本质属性,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示范性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而言具有权威性

教师职业的劳动具有示范性,这是通过教师自身的、固有的德识才学,体现教育内容的本质化,把知识、技能、社会行为规范等理论性或认知性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品行的一种本质属性。因而,教育及其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对人类已有知识、技能及行为准则、处事方式、文化习俗的一种模仿,使之传承。进而使得不懂事的蒙童在幼儿园会变得慢慢“知礼”,不听父母训斥的懵懂少年会在小学教师面前变得逐渐“听话”起来,不听从他人劝学而认真学习的孟浪青年逐步在中学老师的要求下“刻苦”起来……这些表面的或深层的“变化”是何以产生出来的呢?其实质是教师职业的权威性所起的示范性而致。示范性的基础是来自教师的权威性,权威性又主要来自于渊博知识、高尚人格、奉献精神等非权力影响力,使教育对象由衷产生敬佩、依赖和服从的心理,产生自觉行为。不难看出,远至古代的孔子、朱熹,近至现代的鲁迅、陶行知等名师,其对学生及社会成员的影响甚至社会的影响基本都来自于非强制性影响力。这种因示范性延伸为权威性的影响力与权力影响力相比,具有后者所难企及的持久性和巨大性。

二、示范性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而言具有向师性

从学生角度而言,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权威性就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向师性(即喜欢模仿教师),向师性使得学生坚信教师言行的权威性、正确性,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且主动模仿教师的言行。因而就要求教师时时、处处、事事规范自己行为,在各方面都堪为楷模。由于传统及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学生常对教师有着超乎他人的特殊的依赖感和亲切感。对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谈得更深刻: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如同船夫一样将他们接上船,用爱再把他们送到理想的彼岸。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真挚感情,不仅不淡忘,甚至会越来越深。正由于颜回对孔子的“向师性”,他才“住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乐”;也正由于“向师性”的巨大力量,黄埔军校的许多学生都在周恩来主任的影响和引导下先后参加了中国革命。以上实例,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人格、志趣,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事实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教育家、科学家无不具有这种人格魅力。

三、示范性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而言具有模仿性

由于教师具有权威性和学生存在向师性,教师职业对教育对象而言,还具有极强的模仿性,是模仿的直接对象。对此,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讲:学生处处模仿教师,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模仿的痕迹。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写过一篇题为《我深深地爱》,具体叙述了自己对教育工作的深切热爱、对语文教改的执着追求和对青少年的无限关怀。这更确切和具体地说明了教育对象的深深模仿性,使得“师爱荡漾”,更使学生不仅敬爱她而且模仿她,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若干年中身体力行,身上仍能看到于老师的影子。这充分说明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尤其是堪称“人师”的教育者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因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才使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性。

四、示范性基于教师对教育对象而言取决于教育手段具有主体性

从劳动手段来看,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有着区别:不仅要采取各种物质手段(如教材、实验仪器、现代化教学设备等),而且还要求体现出教育手段的主体性——教师要用也必须用自身的知识、思想、人格等主体(自身)因素去影响、引领学生并使之能“成人”“成材”,成为国之栋梁。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教育内容的主体性。教师要对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自身就必须要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就是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二是教育目标的主体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观念树立、人格培养,教师必然也必须要有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是教育行为的主体性。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刻苦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素养水平,自身必须身体力行地进行自我完善和努力上进,否则,便难以有效地体现主导作用。教育手段的主体性使教师职业更具鲜明的示范性特征。

教师对教育对象具有权威性,教育对象对教师又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教育过程的主体性特征和主导作用,构成和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征,并显示出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正因此,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教师的要求和塑造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许佳.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及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

[2]李冰,黄天娥.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點和策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作者简介:田玉玺,男,回族,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红羊乡中心小学,大学本科,一级教师。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示范性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打造赵李桥品牌 建设示范性乡镇
圆我教师梦
职业教育示范性教材的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