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德育
2019-07-11王勇
王勇
摘 要:在课程教学中倡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科课程和德育相结合,培养既具有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基本道德素养的学生。课内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关键词:综合实践;理论与实践;立德树人
目前,在课程教学中倡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科课程和德育相结合,将具备基本道德素养放在培养目标第一位,同時具有学科知识和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德育的范畴很广,既包括知识概念和技能,又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包括文明礼貌、爱国爱家、理想信念、美德养成、集体意识、法治观念、环境意识、创新实践、服务社会。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呢?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建议。
一、基于学生生活经验,渗透德育
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现状,能够利用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解决问题,体现生活和经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在各个学段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的编写理念都贯穿在教材中。利用综合实践教材内容,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渗透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认识水》一课,学生在科学课上已经认识了水,对水的物理特性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因此,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有关水的前概念,唤醒学生对水的认识。同时,结合学生平时对有关水的现象的观察和了解,向学生介绍“水资源”的概念,通过比较观察到的“各种颜色”的水,借助生活中了解到的一些现象,对学生开展德育,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甚至有学生创造性地联想到制造“水”,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这样的开放性教学,都是基于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意识,从而有效渗透德育。
二、亲身体验感悟,渗透德育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的确,教师的言语教育力量,抵不过教师的行为感染力。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渗透德育也同样如此。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课堂中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综合实践课程中德育的价值。比如,《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一课,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向学生灌输“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的道理,学生头脑中也建立起这样的认知。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走访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了解老人的需求,知道老人需要什么,学生才意识到这才是关爱老人的第一步。有了亲身体验,学生眼见为实,无需过多地阐述大而空的道理,德育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学生的内心。遵循这样的活动设计理念,学生亲身体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到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帮助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才能真正体现德育的价值,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道德素养才会有所提升。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渗透德育
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没有亲身实践体验的机会,德育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综合实践课堂中,既要有理论引领,又要有课堂内外的亲身实践。在切身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适时渗透德育,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德育的价值。比如,《我是小小发明家》一单元,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教师提供发明家的故事,学生展示交流并讲述发明家的故事,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取得成功的,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尝试做计划、按照计划完成活动,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认识有序、认真、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做事习惯的重要性,感悟德育的价值。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思想道德占了首位,这充分说明了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需要教师、学生实践研究和学习的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是目前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之一。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德育理念的引领和实践的指导,需要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设计和运用德育开展教学活动。同时,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只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才能主动渗透德育,最终才能实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傅道春.新课程中老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