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各学科之间的有效整合
2019-07-11刘辉
刘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渐淡化了学科界限,呼之而出的是知识的综合运用,以活动为载体,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即产生了课程的整合。所谓的整合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有共同属性,相对零散的一些东西衔接起来,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那么狭义的课程整合就是改革分学科教学,根据知识共同属性整合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构建出一种新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过去局限在单一学科内的教学,而在内涵上更丰富,形式上更有开拓性。这种教学方式构建的课堂是开放的,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互为补充,是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数学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课标、教材是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课标详细地阐述了课程理念以及各个学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具有指导作用。而教材是整个知识体系的载体。因此,研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基础。
1.研读课标,熟悉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整体把握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要求,才能统揽全局,高屋建瓴。而课程要求受制于课标标准。所以课标的研读是首要的,其次要明确每册教材以及各个学段的目标,熟悉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教师只有完全掌握了这些,才能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并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组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指导学生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
2.研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首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其次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取舍合理,结合有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利用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相互发展的特点,有效地整合课程,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驾驭教学情境,善于及时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因素,捕捉创造契机。
二、自主创新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开展课程整合的根本
课程整合对于长期习惯于各自为阵,分学科教学的数学教师来说,如何开创这种符合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符合学科知识渗透特点的课堂教学,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数学教师要勇于创新,敢于冲破现行教材内容对自己的束缚,敢于打破专业教师分学科教学的课堂观念。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编写学案。数学课程整合教学与分科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学案的编写和内容的综合性设计上不同。学案的编写不仅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有效合理的取舍,还要考虑到内容综合性的呈现方式。其次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编写学案时首先要做到紧扣课程标准,提取主干内容。其次要注重基础,有效取舍。最后要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2.整合资源。小学各学科课程整合往往不是凭借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学参考书就能解决的,教师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来发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课程资源,并将其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三、找准契合点,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关键
结合点是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整合教材的关键,在不影响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将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相关的内容或教材整合在一起,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依托“三维”目标有效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要想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关键在于如何整合这三个维度,达到理想的教学状况。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六年级语文《院子里的悄悄话》以科学童话的方式表述了一棵大树和一棵小树互问年龄的对话。树的年轮不仅表示它们年龄的大小,而且年轮的疏密还能反映当地的方向和气候变化的情况。虽然这两节课课程性质不一样,但在教育、教学内容上都有相同点,让学生辨别方向,这就是契合点,紧紧抓住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把两节教材整合在一起,進行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教学内容会更丰富,教学效果会更好。
2.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等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四、资源综合运用,是有效整合教材的重要途径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根本保障,因此,挖掘和开发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源,是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要使各学科知识生活化,生活经验知识化。因此,在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使学科整合充满生活的气息。如果我们能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把生活与经验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落实了学科整合的价值意义。
总之,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逐渐完善。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有效开展课程整合教学的关键。教师仅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驾驭教学情境,善于及时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因素捕捉创造契机。因此,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