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趣探源,让汉字教学鲜活起来
2019-07-11马九香
马九香
摘 要:分析和研究低年级汉字识字教学的方法,探索激发学生汉字学习兴趣和活跃汉字教学氛围的对策,为汉字教学提供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关键词:汉字教学;低年级;兴趣
一、紧抓课堂,多管齐下,激发兴趣
1.引入课文时进行识字教学
课文引入环节一般是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时候,如果课题中恰好有机会嵌入生字教学,那么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顺势而为,无形地渗透生字教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看菊花》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教学引入方式:
教师:同学们,跟着老师猜一个成语怎么样?请同学们猜猜:辫儿红,辫儿黄,斗狂风,战严霜,秋风一起扑鼻香,说的是什么花?
部分学生回答:菊花。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菊花的图片,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菊花的特征,孩子们发现菊花花瓣多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一瓣一瓣又一瓣,排列得非常紧密,而菊花的菊字笔画也很多,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记住这个字。之后教师再通过表演、比赛、反复练习和去公园实地观察菊花的方式来让学生深刻地记住生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随文识字
教师可以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课文语境和课堂氛围来巧妙地开展生字教学,让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理解生字的含义和字形。比如在进行“畏”这个生字的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显示三角龙的照片,这种动物是一种脸上长了三只大角的动物,孩子们纷纷表示害怕,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出一个生词:望而生畏。学生会对单词的含义感到好奇,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和解释单词的真正含义,并向学生介绍在古代,畏指代带着鬼面具的人,他拿着一根狼牙大棒要打人。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竖提,学生将在喜闻乐见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汉字。
3.有目的地集中识字
低年段识字类课文就是集中识字的典型代表,教材编者有计划地把同类型的字或者有可比性的字安排在低年级课文大多以识字课文为主,这为教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提供了机会。语文教材的编者已经有计划地将同类型、具有可比性的汉字安排在了一起,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去发现汉字之中的规律,更加精准地把握同形字、同义字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汉字学习效率。比如,进行雁这个生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鸟”和“隹”的古汉字写法,引领学生观察它们和鸟类的关联,之后再引入雀、鸦、雁等生字的教学,最后在拆分部件之后使得学生对其中的形声规律有所了解和把握,这样学生会对口诀、歌谣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对汉字的起源和象形文字的特征有更本质的认识。
二、追本溯源,探索汉字奥秘
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独特的象形内涵。教师在遇到一些有趣的汉字教学时,可以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深意,为学生畅游汉字王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生字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探究。比如,自己进行“人”这个汉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显示古代人形的雕刻,让学生感受到古汉字中的人字和直立著的古人有高度的相似性,古汉字中的人字就像一个人双手垂直、目视远方一样。之后,人们又将两个人字放在一起,创造了汉字“从”,表示跟随、跟从之义,接下来学生就会问那三个人字能组成什么汉字呢,这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大大激发,教师可以顺势向学生介绍“众”表示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含义。根据人的形象,汉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偏旁部首:人字旁,伙伴、他们、影像等等,在举一反三、反复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很多和人字有关的汉字,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事半功倍地学好火、水、山、日等多个汉字。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记录自己遇到的有趣的汉字并进行集体研究。有的小组在研究过程中制作了连环画,有的小组表演了个小型的小品,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三、注重语文实践,在活动中渗透汉字教学
生字学习不应当只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更应当拓展到汉字文化主题活动之中去,在整个校园内形成良好汉字学习、研究氛围,让汉字学习的空间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汉语言的美妙,进而主动、生动地进行汉字书写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汉字小神通”等汉字竞赛,并在比赛中设置汉字造型展示、我画你猜等多个比赛环节,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汉字的长生、演变和发展,在猜字谜的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根据自己的研究书写一份小小的汉字研究报告。笔者认为类似于《给学生的汉字王国》等书籍是学生学习汉字的利器,在你画我猜等游戏活动之后,各个小组可以纷纷上交出汉字摩天轮、汉字小火车等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清晰的认知,并对古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生强大的自豪感,这种对中华文字的热情将成为他们未来语文学习的重要根基。
参考文献:
[1]吕志清.随境潜心,实现语文识字高效:低年级识字有效性的三点尝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5).
[2]王阳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有效性[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