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019-07-11张丽双
张丽双
摘 要: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带动不同国度、不同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我国的教育界在这一特殊的时期,也取得显著的成就,在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班主任,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首位,遵循新课标对心理健康的要求,细致地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实施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融合多样化的管理策略,整合心理教育资源,以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水平。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备受关注,其实际教育意义也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班级管理效率提高的必要手段。作为新教育教学形势下的班主任,要探究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采用渗透式教育,把握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实践活动,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融,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实施高效的预防措施,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正面地引导,广泛地汲取社会上的正能量,并运用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渐具备健全而又优秀的心理品质。下面简要分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关注学生身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性格外向,兴趣的转移速度快,如果用严格的制度、规章来约束学生,不仅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反而会抹灭学生的天性,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被禁锢,心灵得不到健康的熏陶和感染。所以,初中班主任需要摸清楚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多方面了解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之进行谈心、交流,对学生的不健康心理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做到因人而异,突出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尽快地把学生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比如,可以利用班会课,组织“说说心里话”“谈谈内心感受”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心理辅导中,倾听学生的内心,真正感受学生内心的需求,让学生从正面认识自己,发现不足,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评价。只有对学生的基本心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才能促使学生的心智日趋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地开展和进行。
二、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
每个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何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作出科学的评价,需要教育者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采用公正、公平、客观的评价机制,以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適应能力。作为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地建立平等性、民主性的评价方式,遵循平等公平的管理原则,为学生带来信任、依赖的力量,善于发现学生优势,做到扬长避短,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足学生融入班级的勇气。比如,班上有一个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总是搞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总挑别人的毛病。教师批评他时,他总是把问题推到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的身上,问题一大堆,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鉴于此种情况,班主任要善于发现这个学生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对他进行正面的引导,然后与其分析上课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多找找个人的问题,从而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三、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开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能很好地起到心理辅导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开展集体活动,消除学生内心深处的各种障碍,在师生互动中,加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面对学生缺乏恒心和毅力的情况,可以进行优秀人物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实施各种治疗措施,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并在班级内评选“道德模范”“进步之星”等,激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密切结合,并对学生的心理起到定向的引导、调节和控制作用。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变得更有激情,充满活力,互相团结,互相帮助,逐渐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探究兴趣,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真正为学生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心理教育途径。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管理中最有效的方式。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须采用以上方式,运用积极向上的管理策略,融合多种有效的手段,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找到班级管理与心理教育的切入点,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效,让学生身心轻松地学习学科知识,感受到班级的温暖,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丽.新形势下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123-124.
[2]卢新龙.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2016(24):269-270.
[3]宋金红.浅谈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培训,2017(18):161-162.
编辑 张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