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9-07-11王权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关节镜

王权

【摘要】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給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治疗效果较好,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 复位; 内固定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1.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1-0-03

骨科临床中,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常见关节内骨折,患者多数伴有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如果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能出现关节不稳定、创伤性关节炎等症状,甚至导致关节功能丧失[1]。以往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常用,但治疗效果方面难以达到理想程度,因此对创伤小、操作简单、治疗有效的手术方法的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2]。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发生胫骨平台骨折;(2)入选患者对本次研究所需关节镜、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良好耐受性,无相关禁忌证。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者;(2)陈旧性骨折患者,合并其他骨折者;(3)血液、免疫、精神等系统疾病者;(4)处于妊娠、产褥、哺乳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机体重要器官(心、肝、肾等)严重病变(器质性)者;(6)恶性肿瘤患者;(7)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66岁,平均(45.3±3.7)岁,右膝27例,左膝16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4例,运动伤19例;骨折类型:Ⅰ型胫骨平台骨折13例,Ⅱ型胫骨平台骨折12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15例,Ⅳ型胫骨平台骨折3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7岁,平均(45.8±3.5)岁,右膝25例,左膝18例;致伤原因:交通伤25例,运动伤18例;骨折类型:Ⅰ型胫骨平台骨折13例,Ⅱ型胫骨平台骨折13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15例,Ⅳ型胫骨平台骨折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与伦理研究会审核,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自愿签署相关协议(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膝关节镜检查关节内软骨、半月板损伤情况,针对合并软骨、半月板损伤者需予以半月板修补、软骨修整、半月板成形等对应处理措施,之后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有限切开局部关节囊,利用C型臂X线机、关节镜监视下对骨折处予以良好整复并确认复位效果,踝间棘撕脱骨折需利用可吸收缝线(PDS-Ⅱ)以“十”字形将其固定于胫骨近端。

不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Ⅰ型。此类型为单纯劈裂骨折,于关节镜下对关节腔内积血、软骨碎屑有效清除,常规观察胫骨平台关节面骨折移位情况,确认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应注意重点检查胫骨平台存在血凝块局部,此处较大概率为胫骨平台骨折处,骨折线周围血凝块清除后行关节外撬拨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后经C型臂X线机、关节镜检查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利用松质骨螺钉行有效内固定。(2)Ⅱ型。此类型骨折为劈裂合并压缩骨折,关节镜下检查可为操作者提供胫骨平台凹陷程度、骨碎块等具体情况,关节外有限切开后对骨块行撬起复位,关节镜下确认胫骨平台复位效果满意后行支撑钢板或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处理。(3)Ⅲ型。此类型为单纯中央塌陷骨折,关节镜下所示该部位为胫骨平台负重区,治疗时手术切口位于胫骨平台下方干骺端,于关节镜下顶起塌陷骨折处(向关节面)并行植骨支撑,内固定物选择外侧支撑钢板。(4)Ⅳ型。此类型骨折为内踝骨折,患者可表现出单纯楔形劈裂、粉碎及压缩骨折情况,骨折常对胫骨棘造成相应累及,术中需首先在关节镜下将胫骨平台内踝部骨折处有效显露,手术切口位于内侧,将关节外骨折线显露(应注意尽量避免切开关节囊)后在关节镜监视下有效整复骨折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予以关节外切口支撑植骨,内固定物选择内侧支撑钢板、钢板外松质骨螺钉。(5)Ⅴ型。此类型为双踝骨折,双侧平台均呈劈裂表现,但骨干、干骺端仍可见连续性,治疗时应在膝关节镜监视下整复骨折处并利用支撑钢板、松质骨螺钉提供有效内固定,应注意在实际操作时避开面使用较大体积内固定物,此举有利于降低缝合切口时张力过高导致愈合不良发生率。

术后将患肢抬高,切口应于伸直位予以适度加压包扎2 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支具固定,切口周围冰敷,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关节面塌陷、骨折类型等)决定选择前外侧、正中前或前内侧入路,制作手术切口时应注意尽量同时翻起皮肤、皮下组织以便减少皮瓣坏死发生率;(2)将关节囊切开后检查半月板,针对半月板受损者需根据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做分离处理,将半月板冠状韧带切开并掀起后有效暴露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关节面翘起后复位胫骨踝骨快并将其与关节面保持平齐;(3)于C型臂X线机透视下将骨折有效复位,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方式,其中Ⅰ型骨折行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其他类型骨折行钢板内固定,应注意利用内固定物有效固定的同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充分植骨;(4)术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对两组术后3个月胫骨踝部功能进行统计对比,满分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恢复越好;并以Rasmussen评分为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优,Rasmussen评分≥27分;良,Rasmussen评分在20~26分;可,Rasmussen评分在10~19分;差,Rasmussen评分≤9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术后观察组中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皮肤坏死1例,关节僵硬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中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皮肤坏死2例,5例关节僵硬,2例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为20.9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328,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通过可靠的内固定方法,纠正下肢力线异常,有效地对关节软骨及骨折进行复位,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保证治疗后膝关节的稳定、无痛与灵活[4-5]。而骨折塌陷与移位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而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6]。

以往,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中,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应用较多,该手术方式下,需对半月板冠状韧带及关节囊进行破坏才能将骨折部位显露出来,极易引起关节损伤的加大,术后极易引起关节僵硬、疼痛、皮膚坏死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因此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7-9]。随着骨科技术及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复位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关节镜作为微创技术的一种,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优势非常明显,关节镜属于微创技术之一,所以手术创伤较小,且对病理部位可直接观察,使复位的准确性大幅提升,对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有预防效果[3]。同时,可对患者膝部伤情全面观察,防止漏诊出现。尤其是对关节内韧带半月板损伤,通过关节镜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发现与治疗[10]。此外,关节镜下进行内固定治疗的可靠性更好,与关节僵直可有效避免,在早期功能锻炼方面有指导作用,为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有促进效果[11]。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Rasmussen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治疗效果较好,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P<0.05),提示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显著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治疗方法安全可靠,治疗效果显著,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星宇,谢水华,丁浩,等.关节镜辅助下治疗低能量损伤胫骨平台骨折86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0(4):30-32.

[2]闵建军,蒋振营,辛若冰,等.关节镜监视下经皮球囊扩张复位骨水泥灌注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7):1210-1212.

[3]向福胜,周彬,吴建辉,等.关节镜下ACL定位钩定位CD棒顶拨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12):1314-1315.

[4]徐龙伟,梅杰,周文辉.应用关节镜下胫骨平台定位复位器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975-976.

[5]何小勇.关节镜辅助下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7):1169-1171.

[6]包学迅,史德军,兰观华,等.关节镜监视下微创治疗Schatzker 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38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9):1187-1188.

[7]李洪波,兰小勇,黄之春,等.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低能量型胫骨平台骨折[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1):22-24.

[8]顾梦臻,唐献忠,李永山.关节镜辅助经皮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2):1325-1326.

[9]李云,陈利新.关节镜监视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及康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4):95-96.

[10]凌小鹏.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撕脱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4):87-89.

[11]杨海龙,沈鑫,谢荣辉,等.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22):4-5.

猜你喜欢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关节镜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