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引导网络舆论的可行性路径探析

2019-07-11窦秉慈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问题

窦秉慈

摘  要  高校共青团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拥有诸多其他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舆论引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网络舆论呈现出多种新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要敢于面对各种新的困难和挑战,切实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网络舆论引导;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68-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1]当前,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是“95后”,他们思想活跃、想法多样、敢闯敢干,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较强,网络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信息来源地和思想集散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情感、交往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共青团作为青年学生和网络媒体的聚集地,肩负着了解学生网络舆情、掌握学生舆情动态、引导学生舆论方向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善于总结、深入研究、增强本领,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舆论引导优势,坚定立场、主动发声、敢于亮剑,不断提升高校共青团引导网络舆论的质量和效率。

1  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特征

高校网络舆论主要指在高校中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高校网络舆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1  高校网络舆论主体固定性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想法、阐释自己的观点和交换自己的意见,相对于其他的网络舆论主体来说,高校网络舆论主体相对比较固定,大多是高校的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比较高,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看法。诸如现在很多高校团委的官方微信、微博的粉丝大多都是本校师生,学生家长、毕业校友等只占一小部分。

1.2  高校网络舆论内容多元性

高校师生时间相对比较充足,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各种信息,但是由于思考角度、所站立场、所持态度不同等多种原因,高校网络舆论内容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师生本职工作性质不同,关注点也存在差异,教师多关注学校教学与服务质量、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工资福利等,学生多关注学习环境、后勤保障、评奖评优、第二课堂、文体艺术、创新创业等。高校师生来自祖国的多个地方,年龄、阅历和丰富习惯等都不相同,教师多关注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婚姻家庭等,学生多关注时尚前沿、人际关系、个人情感等。高校师生所学专业多样化,对于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1.3  高校网络舆论影响迅速性

高校网络舆论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位师生可能只要借助一部手机就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通过微信、微博、QQ、贴吧、客户端等迅速的进行传播,从网上传导至网下,从而在短时间内就会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比如,2014年7月,厦门大学女教授发公开信炮轰校长就餐享受特权,迅速引起了广泛的网络讨论;2016年,多地大学生屡陷校园贷漩涡,引发高校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17年5月,一则“滨州学院一大学生因在学校内被女朋友抱了一下,与校自律委员会起争执被围殴”的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并引发热议。

1.4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可控性

高校师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大多会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舆论,虽然有时会因为一时的气愤和不满而发出个别不当言论,但是经过沟通和交流之后都会主动删除相关信息,有效避免恶性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高校师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法律、道德和规则意识,不会恶意破坏规则而影响个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尤其随着《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多项规定的密集出台,更不会以身试法。高校网络平台都实行实名制注册和认证,根据注册信息和IP地址可以准确找到相关人员,师生在发表网络言论的时候也会慎重考虑多重后果,相对于社会网络更容易控制。

2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舆论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效率越来越高,高校网络舆论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直面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2.1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不够科学

面对与日俱增的网络舆论,部分高校的引导理念还不够科学,未能有效降低网络舆论的不良影响,有的甚至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舆论危机,严重损坏了学校的名誉、形象和口碑。没有充分认识到正面宣传的重要性,有的高校在处置网络舆论事件的时候,还是采用迅速删帖、避而不谈等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事态不断扩大;没有充分认识到协同配合的重要性,有的高校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网络舆论事件的处置,大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一旦出现网络舆论事件,宣传部门和舆论所涉部门分别履行各自职能,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网络舆论事件的有效解决;没有充分认识到第一时间回应的重要性,忽视了网民的需求和關注,“以静制动”只会导致网民不满、流言四起、舆论偏向,错失处置网络舆论事件的黄金时间。比如,2018年3月26日,武汉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陶崇园坠楼身亡,随后成为网络热点话题,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直到4月8日才通过微博发出正式的处理通报,引发网友对学校的多种猜疑。

2.2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不够灵活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在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2]。然而,部分高校创新力度不够,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和要求。有的采用置之不理法,不管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好是坏,一律不闻、不问、不发声,企图利用时间来冲淡一切,或者被其他的热点话题取而代之;有的采用说教灌输法,一旦产生了网络舆论,首先要求学校的广大师生不要道听途说、不要以讹传讹、不要轻信谣言,而不是想方设法在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可靠的信息;有的采用斩草除根法,对违法、失实、敏感的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删除和屏蔽,但是随着融媒体、云存储、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想要彻底删除和屏蔽一条信息的技术难度非常大,正如微软大腕比尔·盖茨对互联网的限制给了这样一个幽默的回答:最有效的控制互联网信息的自由流通是给每一台电脑派一个警察站立在一旁监控[3]。

2.3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队伍不够健全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首先要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端正的队伍。但是,面对网络舆论的复杂多样、面对媒体发展的迅猛趋势、面对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部分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还不够健全,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缺乏专职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因为专职的网络舆论引导员既要有精湛的业务知识,能够快速发现、搜集和分析相关的舆论信息,又要思维敏捷、反应快速、吃苦耐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所以符合条件的人员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兼职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过于单一,很多高校兼任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人员是辅导员、班主任,虽然他们与学生有着密切的接触,能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言、所行,但是他們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且承担很多工作任务,诸如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引导网络舆论。

2.4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资源不够丰富

丰富的网络舆论引导资源是工作开展的基础,但是很多高校囿于组织、经费、人员等原因,引导网络舆论的资源相对不足,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高校建立了统一的官方网络平台,但是官气十足、信息匮乏、更新缓慢,所以广大师生不愿意参与其中,平台也就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的高校各种网络舆论引导资源“各自为战”,互相之间没有交流与沟通,甚至会发生自相矛盾的情况,没有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面面俱到的网络舆论引导合力。

2.5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机制不够完备

截至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还不够完备,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总结等环节联动不足,缺乏统一的网络舆论引导平台,大大降低了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效率和效果,从而给学校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表达诉求的渠道有限,有些高校仅通过学校邮箱、留言板等回应师生的诉求,而且有时回复信息的速度较慢,无法及时满足师生的诉求;公开信息大多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但是随着手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不愿意关注传统的网站,这就导致信息传输与接收的不对称,容易造成网络舆论事件;思想上的不重视、教育上的不全面、监管上的不到位、技术上的不更新,加之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了广大师生的价值判断,为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  高校共青团引导网络舆论的可行性路径

高校共青团是一支年轻而战斗力强的队伍,他们视野宽阔、大胆创新、积极作为,精准把握青年学生的所思、所需和所困,准确认识高校网络舆论的基本特点、形成原因和传播规律,积极探索具有共青团特色的网络舆论引导路径。

3.1  高度重视,全力树立科学理性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

高校共青团高度重视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一直坚持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理念,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始终把广大师生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中心,紧紧围绕师生关心、关注、重视的问题,充分发挥一切积极力量的作用,有针对性的进行正面引导;始终把时间节点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坐标,因为网络舆论的产生、传播、引导都有其规律性,所以只有准确把握其时间节点,才能及时遏制谣言滋生和传播,防止不良网络舆论事件的发生;始终把适度有效作为网络舆论引导的关键,一方面及时回应广大师生关切,进行适度的宣传和引导,让广大师生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一方面综合运线上线下多种网络舆论引导手段,因势利导,有效的解决各种网络舆论问题。

3.2  锐意创新,大力探索实际可行的网络舆论引导方法

高校共青团深刻认识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事关团的事业发展,是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集中体现,因此,在积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同时,认真思考,及时总结,大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方法。一是时刻把网络舆论引导放在心上,主动出击,勇于向各种不良网络舆论“亮剑”,敢于同各种不良网络舆论做斗争,争做清朗网络的“守护神”;二是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相关知识的学习,深入调研,不断掌握网络舆论产生、传播的规律,从而大大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能力;三是善于统筹运用各种网络舆论引导资源,积极打造团属工作队伍和媒体矩阵,大力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整体效应。以2018年7月的“陈一发儿调侃南京大屠杀言论”事件为例,共青团中央先是通过官方微博“共青团中央”进行转发,随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共青团中央”发布微刊《人气女主播调侃南京大屠杀被怒批!网友:请不要挑战道德底线》,详细梳理了事件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事件的最新进展和网友评论情况,阅读量超过10万人次,对于公众正确认识该事件起到了积极地引导作用。

3.3  凝心聚力,奋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问题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新媒体技术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探索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