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西城区557例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现状分析与应对措施

2019-07-11赵国棉范爽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赵国棉 范爽

【摘要】 目的:调查北京市西城区11家医院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现状,为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供措施。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城区11家医院2017年1-12月自愿上报的557例院内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监测上报率、不良事件类别、发生时间段、事件责任人护龄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最高的是院内压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位于前三位的为管路滑脱206例(36.98%)、院内压疮118例(21.18%)和跌倒113例(20.29%);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集中于4:01-8:00和8:01-12:00两个时间段;护龄与不良事件的及时发现相关。结论:医院要进一步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系统,多举措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水平,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并建立组织安全文化,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业务培训,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现状分析; 应对措施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3

护理不良事件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国内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2]。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也给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建立和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必然趋势[3-4]。2014年我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建立了医政医管信息管理平台,鼓励医院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与隐患信息,并进行根因分析,旨在最大程度地减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保障医疗活动安全。本文通过对西城区11家医院非惩罚性自愿呈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安全的有效管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度西城区11家医院护理人员通过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统呈报的不良事件557例。主要涉及护士300名,其中男护士3名,女护士297名;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26.8±2.3)岁;护173名(57.67%),护师112名(37.33%),主管护师10名(3.33%),副主任护师3名(1.00%),主任护师2名(0.67%);护士工作年限:1年内53名(17.67%),1~5年160名(53.33%),6~10年66名(22.00%),10年以上21名(7.00%)。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7年1-12月非惩罚性自愿上报系統主动呈报的557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类别、发生时间段、事件责任人护龄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2 结果

2.1 西城区11家医院院内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及上报率

557例不良事件主要类型有跌倒、管路滑脱、用药错误、院内压疮、意外事件等,其中上报率最高的为院内压疮。发生频次位于前三位的为管路滑脱206例(36.98%)、院内压疮118例(21.18%)和跌倒113例(20.29%),见表1。

2.2 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

对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显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集中于4:01-8:00和8:01-12:00,见表2。

2.3 300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责任人护龄

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共涉及300名护士,其中护龄为6~10年的护士占比最高,护龄为1年以内的护士占比最低,见表3。

3 讨论

3.1 西城区11家医院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特点及原因分析

研究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西城区户籍老年人口为32.2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3.3%,老龄化程度在北京市位居前列[5],辖区住院患者中高龄患者比例较高,这类患者往往具有基础病多、病情复杂、失能失智患者比重大和护理难度较大等特点,这可能是管路滑脱、院内压疮和跌倒不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客观原因,也部分解释了护理不良事件中院内压疮、跌倒、意外事件上报率较高。不良事件的报告对保障患者安全意义重大,西城区医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西城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尽管如此,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数量与实际发生数量可能相差甚远。英国不良事件上报率仅为4%,加拿大为7.5%。研究显示,约90%医护人员了解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其中只有70%知道如何使用不良事件报告表,有75%的护士不将压疮作为不良事件上报[6-9]。国内研究发现,有76.47%的护士认为有陪护在的情况下患者坠床不需要上报,可见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知还有待提高[10]。统计资料显示,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集中于4:01-8:00和8:01-12:00。4:01-8:00护理人力相对不足,8:01-12:00为日间治疗护理高峰期,也是护理人力相对不足的时间段,期间护理任务多,护士可能观察不仔细,与患者沟通不到位,同时加上部分护士经验不足,容易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1-12]。557例护理不良事件共涉及300名护士,其中护龄为6~10年的护士占比最高,护龄为1年以内的护士占比最低,提示高年资的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更为全面,更能及时识别并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而工作年限短的护士是发生Ⅲ、Ⅳ级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故应该给予他们针对性的培训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13]。

3.2 应对措施

3.2.1 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系统 畅通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能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2014年我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建立了医政医管信息管理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继续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上报系统,建立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激励机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简化手续,使护士易于上报。充分应用信息化发展成果,实现护理不良事件的资源共享,建立适合本市的护理管理质量标准和护理质量改善指南。

3.2.2 加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 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一定关系,正如表2中呈现的4:01-8:00和8:01-12:0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当护士数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时,护士必须先完成治疗性工作,不可避免的忽视基础护理工作,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压疮、跌倒致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因此,医院应高度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保障患者的安全。

3.3.3 加强护理培训与督导 有研究显示所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系统原因中“缺乏过程督导”“培训不到位”两项占累计百分比的81.9%[14]。加强护士自身业务与能力培养,加强高层级责任护士临床带教工作责任心,加强护理配合协作。但也要改变以往发生不良事件只追究个人过失,而忽略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缺陷,护理部-科护士长-责任护士应逐级层层落实安全管理,加强过程督导,护理部针对医院共性的原因制定统一的规范、流程,并及时进行反馈与提出改善计划[15]。

参考文献

[1]王非凡,谭玉华,屈红,等.12种护理核心期刊护理不良事件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研究,2018,32(5):816-818,824.

[2]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3]韩剑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41-343.

[4]李焕文.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3):6-8.

[5]杜黎彬,张中喜,宋卫东,等.西城区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C].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2013:6.

[6] Barach P,Small S D.Reporting and preventing medical mishaps:lessons from non-medical near miss reporting systems.BMJ,2000,320(7237):759-763.

[7] Baker G R,Norton P G,Flintoft V,et al.The canadian adverse event s stud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hospital patients in Canada.CMAJ,2004,170(11):1678-1686.

[8] Vincent C,Stanhope N,Murphy M C.Reasons for not reporting adverse events:an empirical study[J].J Eval Clin Pract,1999,5(1):13-21.

[9]郝二美.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424-425.

[10]史瑞芬,刘银燕,张振路.广东省110家三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监测及报告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9):1098-1101.

[11]王素财.县级医院60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6):82,93.

[12]张俊燕,亓琴,徐凌忠.6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8):914-916.

[13]张雪妮,任燕萍.Ⅲ、Ⅳ级护理不良事件涉及护理人员的人群特征[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7):195-196.

[14]汪桂琴,刘惠萍.83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312-1314.

[15]苏凤兰.44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1):213.

猜你喜欢

护理不良事件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18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