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对下肢骨折的疗效评析

2019-07-11李德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锁钉交锁髓内

李德宇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医院,甘肃白银 730913)

骨折治疗有多种治疗方法,下肢骨折治疗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最为常见[1]。随着近些年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提高,另外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得到控制。交锁髓内钉适用于胫骨干、股骨等多种类型不稳定性或稳定性骨折,其具有一定的轴向型固定作用,可有效防止骨折缩短、旋转、分离、移位情况的发生,已经成为胫骨干、股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2]。静力固定时间过长会导致骨折愈合延迟或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静力固定改为动力固定能够增加骨折应力刺激,减少骨折端应力遮挡情况,利于后期骨痂塑形。动力化治疗是控制骨折愈合不佳的有效措施,对于早期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理想。该次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探讨分析下肢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按照所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1~66岁之间,平均年龄44.1岁,骨折AO分型为[3]:A型20例、B型20例、C型15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26例、胫骨骨折29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2~65岁之间,平均年龄45.2岁,骨折AO分型:A型21例、B型22例、C型12例,骨折类型:胫骨骨折25例、胫骨骨折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组间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条件:患者经X线、CT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4],患者均符合交锁髓内钉手术指征,无相关手术禁忌证。排除条件:患有严重心、肝、肾重要脏器严重病变患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该次治疗患者,存在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5],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骨折处中央外侧位置作弧形切口,将骨折处进行牵引复位,选择适当长度和直径的髓内钉,做好相邻型号备用髓内钉,在骨折结节上缘作切口,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对骨折进行牵拉复位并选择正确插置点扩髓处理,用髓内钉和连接器进行固定,在骨折远端防止锁钉设备,从内到外进行锁钉,对髓内钉进行敲打,动作应轻柔,避免髓内钉分离骨折端,待远端骨折钉固定后再安置近端锁钉设备,对骨折端清洁手术视野,并缝合切口。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后加动力化治疗[6],在术后第6周取出近端锁钉,改由动力固定,对患者骨痂部位进行监测。

1.4 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进行评价[7],疗效优: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行走,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效果良:术后患者能够正常行走,关节活动功能恢复50%以上;效果可:患者术后行动功能受阻,关节功能恢复不足50%;效果差:患者术后不能正常行走,关节功能受限。

1.5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 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s)表示,分别用χ2检验和t检验,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优良例数53例,优良率96.4%,对照组55例患者优良例数41例,优良率74.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数据见表 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下肢骨折包括胫骨骨折和股骨骨折两种,均为较常见的骨科疾病,临床上对于下肢骨折治疗方式多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8]。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虽然能促进骨折愈合,但会发生骨不连、延迟愈合等不良时间,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正常生活。动力化治疗是在骨折愈合不佳情况下开展的有效控制措施,此种方法对于下肢骨折的治疗效果还未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在骨折晚期,因骨折硬化等因素影响,未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些年指出,采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骨折,在术后6周时间内可有效降低骨折不良事件发生率。目前对于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多采用骨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为标准,功能恢复包括骨折处功能和关节功能。骨折患者在术后为及时开展康复训练,容易导致关节硬化,严重的会发生失用性肌肉萎缩,直接造成患肢功能恢复不佳。术后及时的功能锻炼能够帮助患者关节及肌肉功能恢复,增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9]。

动力化治疗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稳定性,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良好条件,相关研究指出[10],在细致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动力化治疗后,可第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缩短有利于开展术后功能训练,也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改善患者患肢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作用。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在交锁髓内钉手术上加动力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下肢骨折可保证骨折部位的顺利愈合,并利于骨折患肢的功能恢复,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护骨素、骨钙素等多种血清因子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利于骨蛋白活跃度及股重建,对于骨折愈合有积极作用。与常规治疗比较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能够促进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水平,并保持其水平稳定,利于降低延迟愈合、骨不连等骨折不良事件风险的发生,同时有效促进骨愈合因子水平上升。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该次研究条件有限未能涉及讨论,在今后还需深入探讨,为临床下肢骨折治疗提供充分理论依据。在骨折发生后6周时间内开展动力化治疗,能够避免骨折患者早期出现不良反应,并能严格控制治疗时间,有效避免治疗时间延迟导致骨质硬化情况发生。在进行动力化治疗过程中,血清因子参与到骨折愈合过程中,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其中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直接影响骨折愈合速度,因骨蛋白活跃程度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另外还能调节骨代谢活动,有效提高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为增殖分化的重要指标对骨折愈合起到直接影响作用,血清中其他因子水平能够反应骨质形成和骨代谢的情况,从而体现骨折愈合过程。动力化后髓内钉、锁钉、骨内膜、髓内钉之间微小刺激,有利于外骨痂的形成促进骨折有效愈合。静力型髓内钉治疗骨折改为动力型固定,能够及时发现骨折愈合较慢情况,对交锁钉进行去除。骨折端获得相对稳定后把静力型固定转变为动力化固定,能使骨折获得相应的刺激,符合骨折愈合的生物学要求。动力化治疗的时机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时机过早会造成骨折端纤维骨痂尚未生产,骨折不稳定,在动力化后会形成较大应力,影响骨痂外形曲度导致钙化不良,严重的会发生骨不连;治疗时机过晚会导致骨折端间隙增宽、骨质硬化,导致动力化作用不能发挥良好效果。相关研究认为最佳的动力化治疗时间在术后6~12周为佳,具体时间可根据术后X线检查表现及骨折性质进行综合分析。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疗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高骨折愈合率,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锁钉交锁髓内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远端是否锁钉疗效比较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对比加压交锁钉与静力交锁钉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效果
高原地区交锁髓内钉配合高压氧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48例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