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的短期影响观察

2019-07-11王占铭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托类药物血脂

王占铭

(郓城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山东菏泽 274706)

高血压疾病是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并且高血压老年病人的动脉硬化程度与其他患者相比更为显著。踝臂指数(ABI)是临床中应用于下肢动脉类疾病的重要诊断依据,然而近年来诸多临床研究均提示踝臂指数还能够作为对动脉僵硬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1]。脉搏波动传导速度(PWV)能够反映出患者大动脉弹性,因此也被认为是对于动脉硬化诱发的心血管类疾病进行预测的有效因子。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调制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并发挥抗血小板沉积、聚集及附着等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动脉血管弹性。该文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段,将重点探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于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的具体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院内诊治的90例高血压病人为回顾分析对象,以数字法对入组病人随机分组,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 47~86 岁,年龄均值(62.4±0.7)岁。 对照组:包括患者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6~88 岁,年龄均值(62.5±0.4)岁。 两组入组对象的上述资料比较均衡度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且继续保持原来的原发性高血压常规治疗方案,即包括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2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改为安慰剂口服,1片/次,1次/d。两组患者分别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其血压、血脂、ABI、PWV和6min步行距离。

1.3 统计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 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χ2检验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血脂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在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且各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s),mmol/L]

表 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对比[(±s),mmol/L]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TC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6_1010_2862_1059_2901.pngTG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6_1423_2866_1472_2905.pngLDL-C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6_1839_2874_1888_2913.pngHDL-C治疗前 3个月后5.81±0.65 5.79±0.64 0.736 0.116 4.31±0.26 5.73±0.62 3.195 0.002 2.11±0.31 0.20±0.22 0.741 0.126 1.02±0.13 1.97±0.32 4.302 0.001 4.66±0.46 4.58±0.47 1.821 0.193 3.21±0.24 4.67±0.51 2.925 0.002 1.12±0.27 1.11±0.29 1.362 0.524 2.33±0.32 1.11±0.24 4.335 0.001

2.2 患者血压指标对比

患者治疗前SBP、DB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3 个月后观察组的 SBP、DB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 ABI、PWV、6min步行距离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 ABI、PWV、6min步行距离对比(±s)

组别ABI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7_1219_362_1264_419.pngPWV(m/s)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7_1737_372_1782_429.png6 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3个月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0.72±0.11 0.71±0.13 0.082 0.120 1.01±0.16 0.90±0.14 3.060 0.002 14.26±2.95 14.31±2.87 0.576 0.208 11.14±1.35 12.81±2.64 3.712 0.003 426.35±52.36 431.52±50.95 1.875 0.291 688.54±79.85 524.53±53.69 16.954 0.000

2.3 患者ABI、PWV、6min步行距离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ABI、PWV、6min步行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个月后观察组的ABI、PWV、6 min步行距离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2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s),mmHg]

表 2 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对比[(±s),mmHg]

组别SBP治疗前 3个月后images/BZ_87_803_782_833_819.pngDBP治疗前 3个月后观察组(n=45)对照组(n=45)t值P值163.26±8.76 165.16±9.03 0.263 0.142 130.24±5.24 142.69±7.32 7.156 0.001 88.65±7.81 88.91±6.54 0.805 0.104 78.26±3.15 81.26±5.43 3.952 0.002

3 讨论

近年来,关于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报道不断增多,诸多研究均证实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具有切实的降压效果,同时有助于减轻患者冷加压实验中的升压幅度[2-4]。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清TC水平以及血管内皮功能,可有效降低患者动脉壁的僵硬程度,同时能够和其他降压类药物发挥良好协同作用,通过规律性的口服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通过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其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同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就治疗前显著改善。他汀类药物在外周动脉疾病患者治疗中,能够对患者下肢功能产生影响。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通过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与同期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治疗之后6 min步行实验的改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这也提示,通过应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患者外周动脉疾病有利于提升患者下肢功能。分析其作用机理可能在于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指标,同时能够维持动脉管壁的粥样斑块具有良好稳定性,因此能够抑制或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同时他汀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感染功效,机体中的血管长时间处于炎症作用下使得肌肉功能降低,并且该影响作用于患者年龄呈相关性,而他汀类药物具有的抗感染功能,有助于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因此有利于改善患者肌肉功能进而提高下肢活动能力。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对于患者动脉内皮功能也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此类药物通过对快速Ⅱ型肌纤维产生作用而发挥抗感染功效。有报道中指出[5-7],他汀类药物在改善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下肢功能方面,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短距离行走速度层面,也印证了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改善效果好于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动脉弹性,关于其作用机制通常认为可能与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内皮功能存在相关性,血管内皮能够释放NO对于人体大动脉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较小,而对于小动脉舒张则发挥较高的控制作用。该次研究结果中提示,患者通过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短期治疗,其大动脉弹性并无明显变化,然而患者小动脉弹性出现显著改善。这也表明,在短期治疗内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其主要原因在于此类药物能够对相关功能以及因素产生影响,并且也反映出患者脉压将随着其小动脉的弹性变化而不断缩小,因而也能够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短期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指标。ABI是对外周动脉疾病进行筛查的无创性指标,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ABI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下肢活动功能,分析原因可能在于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和软化血管壁硬化斑块等作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BI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也进一步提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外周动脉疾病。PWV能够反映动脉僵硬度,并且也是心血管类疾病的主要风险性因子,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患者血管弹性纤维,同时降低管壁脂质的大量堆积,而通过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患者PWV指标并改善其动脉壁的僵硬度。该次研究结果提示,应用阿托伐他汀后患者的PWV指标和治疗之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改善其外周动脉疾病下肢功能,并且有助于改善患者血脂、血压、ABI、PWV等指标。

猜你喜欢

阿托类药物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你了解“血脂”吗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