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9-07-11成亚维
成亚维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洛阳 471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深静脉中出现血液凝块,若血栓脱落很可能引起肺动脉栓塞,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由于术后卧床以及手术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在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为了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文章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0例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主要针对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80例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180例患者中有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为19~55岁,平均年龄为(36.8±3.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预防性护理模式,具体措施为:(1)健康教育: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和影响,从而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配合度,若有异常出现需要立即通知主治医师;(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的健康饮食,主要以高纤维、低脂肪和清淡类的食物为宜,例如海带、蘑菇、洋葱、番茄等,禁止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为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至少饮水2 000 mL;(3)早期活动:术后卧床导致下肢肌肉长期处于松弛状态,使得血液流速减缓,因此需要尽早开始下肢运动,加速血液回流;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可以自由选择体位,术后24 h之后可以进行膝关节、足趾以及踝部的被动运动,之后可以逐渐进行主动运动,每次间隔2~3 h运动,每次运动5 min;高危患者可以穿梯度压力弹力袜,弹力袜主要是通过小腿肌肉收缩进行加压,从而让下肢静脉血流回流速度加快,避免静脉血液的滞留,每天起床的时候穿上,睡觉之前脱掉,在应用时需要观察压力和弹力适中,同时要做好皮肤护理,观察有无水肿、红肿,确保局部血液通畅;对于下肢活动不便的患者可以使用充气压力泵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病情改善之后要尽早下床活动;(4)穿刺护理:护理过程中最好选择上肢静脉输液,避免下肢静脉受损,且在输液时要合理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避免同部位多次穿刺,从而减少血管损伤。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n(%)] 表示,比较采用 χ2值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液异常凝结引起的一种疾病,患肢主要伴随疼痛、麻木和肿胀等症状,若血栓不小心脱落可引起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该病的发生[2]。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存在一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需要在临床护理中多加关注,确保患者术后的安全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深静脉中出现血液凝块,若血栓脱落很可能引起肺动脉栓塞,这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由于术后卧床以及手术造成的机体应激反应,在术后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高凝、血流速度缓慢以及静脉壁损伤有密切的相关性,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使得血小板粘附性提升以及血液高凝状态[3];脱水、进食少以及术后卧床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血量减少[4];下肢静脉输液时的穿刺操作可导致血管挫伤或撕裂、部分化学药物也可导致血管壁刺激[5]。此外,也与患者自身的年龄以及身体状况有关,例如老年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糖尿病,这就导致其本身就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对策,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预防性护理是一种针对患者术后风险提出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物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早期活动、穿弹力袜以及选择合适的静脉等方式来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后腿围增长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肿物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