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7-11左西峰陈永胜郭兆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置换术膝关节程度

左西峰,陈永胜,郭兆军

(1.日照市莒县桑园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00;2.日照市莒县寨里河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00)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是目前治疗重度关节炎、解除膝关节疼痛的主要治疗手段。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普遍会发生持续数天的疼痛,将会影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造成患者膝关节僵硬[1]。该文主要研究不同镇痛方式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择取2013年1月—2019年3月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案不同将其划分为两组各21例患者,具体研究内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于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式将其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内翻以及外翻畸形,无肝肾以及心功能异常疾病。探究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上限为75岁,年龄下限为47岁,平均年龄为(63.9±5.1)岁;普通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上限为74岁,年龄下限为49岁,平均年龄为(63.7±5.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比较。所有患者均已提前了解镇痛方式,在神志清醒状态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项目已获得科室与伦理委员会审批意见,下发有正式文件。

1.2 方法

探究组患者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法,普通组患者采取静脉镇痛。探究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接受全麻诱导插管后,需要选定腹股沟外超声股神经。经皮穿刺,置入连续神经丛阻滞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于定位,在股神经周围注入20 mL浓度为0.37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药物同时回抽穿刺针,去除针芯,经穿刺针置放导管,推注少量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在超声引导下确定股神经位置,将导管固定在其周围。手术完成后需要连接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4.5 mL,PCA:4 mL,锁定时间:1 h。 普通组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结束后,需要采用静脉镇痛,使用芬太尼作为镇静药物,剂量:0.05 mL,连接自控镇痛泵,PCA:2 mL,锁定时间:10 min[2]。

1.3 观察指标

(1)在患者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记录患者疼痛程度,使用VAS评分量表进行测评,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高。(2)使用美国特种医院制定的膝关节功能评测量表HSS评估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进行记录,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3]。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统一导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运算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测,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探究组患者术后3 d以及7 dVAS评分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探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分值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普通组相比,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7 d探究组(n=21)普通组(n=21)t值P值7.1±0.8 7.2±0.9 0.938 1>0.05 4.1±0.5 5.6±0.7 9.793 7<0.05 3.6±0.3 4.7±0.4 9.851 4<0.05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探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普通组患者,表面探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普通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见表2。

3 讨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病变疾病,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并矫正关节畸形,可降低关节疼痛。随着假体材料制造水平的提升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应用面越来越广,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4]。但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常会产生持续的剧烈疼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患者进行关节屈伸活动,阻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极为不利,极易导致患者产生膝关节僵硬后遗症[5]。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普通组相比,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7 d探究组(n=21)普通组(n=21)t值P值58.9±3.6 59.1±3.7 0.930 6>0.05 67.2±4.1 63.2±3.3 7.893 6<0.05 72.4±4.5 66.8±3.7 8.160 5<0.05

通常临床上针对膝关节置换术产生的疼痛采取静脉镇痛法,其操作较为简便,对于肌力影响程度低,不会对人体造成过大创伤。但是由于其镇痛效果较弱,对于运动痛镇痛效果较差,因此大多数患者反馈镇痛效果不佳[6]。连续股神经阻滞作为新型镇痛方法,能够起到规避降低阿片类镇痛药剂用量和用药不良反应的作用,对于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具有辅助作用。该镇痛方法对于机体的生理干扰轻,镇痛作用见效较快,同时能过够降低手术麻醉所产生的机体应激反应。

综上所述,股神经阻滞镇痛法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中,术后能够有效起到镇痛作用,患者对于镇痛效果满意程度较高,同时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膝关节程度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