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
——基于创业学习的思考
2019-07-11池仁勇
■ 王 昀 池仁勇 张 龙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4;丽水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发展高度嘱托青年大学生应通过创业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大学生创业者在包括信息、资金、政策等资源获取,社会信用积累,解释和利用信息等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创业成败。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强度与联结数量、信任水平、共同认知等网络资源对创业的影响,这些网络资源构成了社会资本的三大维度特征[1]。但是大学生群体鲜少作为主体见诸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在实践工作中亦未对其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2]。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创业教育未能较好地对社会资本与“走后门”“找关系”等非正当竞争资源做出区分,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大学生社会资本的本质及其作用。究竟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是什么?它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清晰的回答。
构成创业行为的创业能力、动机和机会的提升,本质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3]。那么问题是,资源相对缺乏但是学习能力更强的大学生创业者如何寻找缺失的能力、知识和商业机会。从资源基础观出发,社会资本作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异质性资源可以为其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来源[4],即在创业情境下,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可以提升其创业能力、机会和动机。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可以作为资源通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通过与具备相应资源的利益相关者互动而产生的学习机会,进而提升创业绩效。但是这一点常常被忽略[5],创业学习的引入可以帮助走出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认识误区,一定程度上转变传统创业教育对于培育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保守”引导。本文拟在该方面做出分析。
一、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再认识
(一)对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认识误区
1.认为社会资本是“走后门”“找关系”等非正当性竞争资源
我国社会相当重视人际关系及其在现实工作中的作用,这导致部分人变相地恶意使用该资源挤占正常社会交往空间,不自觉产生“你找关系,我不得不找关系”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我认识谁”变成了“谁能帮我办成事”的“走后门”“找关系”的资源。这种误区的核心在于未能认识“我认识谁”对“我能学到什么”的作用机制。这种学习机制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影响更为显著。
2.认为社会资本只讲“情面”不讲“内涵”
在创业活动中,部分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认为自身项目具有“无可比拟”的市场、技术优势,能够以此打开市场、获取融资,而不重视商业模式等,导致大学生创业者与风投等主体互动时并不懂对方的“行话”,时常会出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你说什么不重要,反正我的产品是最好的”的尴尬场面。尽管不少风投对“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创业者较为宽容,但是长此以往有损大学生创业者构建结构完善的社会资本。大学生创业者尤其应该抓住机会与创业活动利益相关者联结,同时懂得、精通对方的行话,“情面”和“内涵”两手抓、两手硬,而不陷于只讲“情面”不讲“内涵”的认识误区。
(二)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结构与作用
鉴于上述对社会资本的认识误区,有必要明晰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结构与作用。创业者是多层次社会资本概念在个体层次的重要研究主体[6]。众多学者基于资源视角、能力视角、结构视角和关系视角探讨了社会资本概念,其中Nahapiet 和Ghoshal基于资源视角的研究最为学者们所认可和接受[7]。该研究认为社会资本是主体通过自身所嵌入的社会网络而获取的相关资源,可分为结构维、认知维和关系维。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即是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其包括家庭、学校、市场、政府、其他企业等主体在内的社会网络可以获取的潜在和实际的资源总和,亦可以从结构维、认知维和关系维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资本[8]。下页图1描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资本。
图1 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结构
资源基础观解释了拥有异质性资源的主体相较于其竞争者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机制,可以从该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及其对创业的影响。结构维关注的是社会系统和关系整体网络的属性,描述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家庭、学校、市场、政府、其他企业等主体的联系及该联系的方式,可通过网络联结和网络密度测量。通过这些联系,大学生创业者构建起的结构洞能够为其带来广泛的创业机会、创业经历等信息,潜在利益驱使又能够激发其创业动机。特别是,这种联结的专属性可以使大学生创业者独占某些关键性资源的获取渠道。关系维关注的是主体间所拥有的独特关系,描述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其他主体之间包括信任和认同等由长期互动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及其运行规范。认知维关注的是提供共有表达、解释的系统资源,描述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其联系主体之间的共同认知及其叙事方式。共有语言和认知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便利和有效地讨论问题、交换观点,进而获得协助。
可以看出,社会资本可以被认为是通过社会网络获取资源进而实现既定目标的体现,不能错误地将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当成是“走后门”“找关系”等不正当竞争资源,而应该从通过长期的交往互动从而形成基于信任和相同行为规范、行为认知的人际资源角度进行认识。
二、大学生创业学习的中介机制
创业学习是创业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积累、创建和管理新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进而影响创业行为的过程[9],对创业者个体层面的研究多关注于创业者个人社会角色的变化及其由情景化学习到创业实践的过程[10],对此可以从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三个维度做进一步剖析[11]。经验学习是指从自身过去的创业经验中获得创业知识[12],认知学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理论等进行认知加工形成创业知识的过程[13],实践学习是指通过创业实践完善、纠正已有知识进而获得符合自身需求和发展情景的创业知识的过程。图2刻画了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学习与创业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
图2 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创业学习与创业行为之间的作用路径
(一)大学生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和创业学习
1.结构维社会资本对创业学习的作用
社会资本构成了获取信息红利的有价值的渠道,即“我认识谁”影响“我能学到什么”[14],这为大学生创业者搭建了学习通道,能够使其接触到在创业方面具有理论功底或者丰富实践经验的人,通过与这些占据优质创业资源的网络节点的互动,大学生创业者可以获得融资资讯、创业技巧等信息和知识,进而获得学习机会(图2中的A1路径,下同)。这也是目前高校创业园倾向于构建复合型特色小镇的重要原因。宁波大学与其毗邻的云创小镇积极互动,构建起“大学生创业者-社会创业者(即行业领先企业而非龙头企业)-创业合伙人”的互动逻辑,让大学生创业者与更多不同性质的网络主体产生互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异质性知识,对于完善创业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联结专属性让大学生创业者构建起的联结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使其较之他人能够更好从该节点获得创业知识(A2),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关系维社会资本对创业学习的作用
大学生创业者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质量显著影响其创业学习效果,两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让交流和互动更加积极和无所保留,更易于从中获取创业知识,当然这些知识也更加有价值(B1)。在这种社会关系中,规范表示双方对相关社会行为认识和操作的一致程度,这种共同遵守的规范反过来也成为合作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创业者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强度,进而能够促进从利益相关者处获取创业知识(B2)。同时,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之中,处事方式相对不成熟从而更加容易犯错,对规范的再认识和再完善更加频繁,这种修正的过程在大学生创业者中更加明显,进而他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创业经验的总结和提炼的效果亦更加显著(B3)。这里的典型例子是“创一代”和“创二代”之间的亲情关系,这种强关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母胎创业教育”。尽管70%的企业不能成功传棒给下一代,97%的企业在第四代之后不复存在,但是耳濡目染之下这些“创二代”的创业学习绩效远高于其他家庭创业者。
3.认知维社会资本对创业学习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创业者,其认知维在社会资本对创业学习的作用机制中尤为重要[15],对创业学习的作用路径亦较多。作为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在不断的学习、创业、生活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对于商业运作等方面的认知(C3),以及通过不断的修正、完善和纠正以往的创业经验、创业知识(C1),是大学生创业者尤为关键的资源。这种不断修正的创业认知是持续将外部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C2),让自己对于创业的认识不限于纸上谈兵,更加符合创业实践的范式。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者的共同认知能够有效地促进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实践学习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创业者讲好“行话”是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企业、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C4),如何把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所占有的,进而在创业过程中用别人能够接受和常用的方式方法表达出来(C5),将会显著影响创业学习的成效。“创二代”们区别于父辈,更加“国际化、时尚”,高度熟悉时尚、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等“年轻人行业”的行话,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与相关行业中的消费者进行同频思考。
4.创业学习对社会资本的反作用
创业学习是高度情景化的[16],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尤为如此。Nahapiet和Ghoshal指出,社会资本的生成受到时间(time)、互动(interaction)以及闭合(closure)的影响[17]。尽管创业学习是在一个较为开放的社会网络中开展的,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学习一定程度上也界定了情景边界,大学生创业者可在该边界内通过学习而接触到其他主体并与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持续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为其构建起除了家庭和学校之外较难产生的联结。也就是说除了互动的强度之外,持续性也是生成社会资本的重要条件。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平台参与创业学习、与合作方进行互动,这种持续性和稳定性让双方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成为具有信任和规范的合作行为的基础。
(二)大学生创业学习和创业行为
创业活动的高风险性使得创业学习的作用愈加凸显,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尤为如此。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均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获得关于创业活动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实操,进而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身所具有的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可行性的创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创业能力。这种持续性的学习过程亦为创业机会的发现提供了契机。反复地挖掘市场需求、剖析技术差距、解构商业模式等学习过程,特别是创业教育显著影响创业机会的发现与利用。这一点常常表现为,创业学习让本身就具备高涨创业积极性的大学生更加“冲动”。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其创业学习过程中,创业理论学习占据更为主要的位置,如果一部分大学生在同等情况下获得更高的实践学习绩效,其创业绩效将更高。
三、理性看待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作用
(一)重点关注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作用机制中的创业学习
笔者的重点在于解析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结构及其对创业的作用,认为当中创业学习的中介机制对于正确理解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和走出认识误区具有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者相较于其他创业主体最为显著的优势和区别。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具有结构、关系和认识等多个维度,对于创业学习以及创业行为具有多重作用路径,也就是说大学生构建起结构愈加完善的社会资本,愈加能够促进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实践学习等更多形式的创业学习,获得更多异质性的创业知识,进而将更为显著地提升创业绩效。
(二)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1.大学生创业者构建和维持社会资本需要成本
社会资本的构建和维持有赖于时间与互动,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相对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和能力,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试错和修正,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其创业和学习活动。另一方面,日常交际是维持互动关系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互惠”是Nahapiet和Ghoshal所强调的互动所应表现出来的重要属性[18],大学生创业者想要构建社会资本,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包括物力、人力、财力等。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负担过大。特别是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创业领域的新进入者,与成熟的风投、创业者相比社会地位差距大,为了追求同等话语权,构建社会资本的成本将会更高。
2.社会资本容易让大学生创业者产生路径依赖
过强社会资本将会导致更深层次的闭合,从而抑制创新和创业活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创业实践的路径依赖和联结群体的路径依赖。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与相关主体的强关系在高度强化双方的共同认知、信任关系前提下显著提升其创业学习绩效,同时也使得实践相关学习的优先权更高。相关过程的重复叠加和发展,将导致创业实践的路径依赖,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尚处于创业初期的大学生创业者进入市场和进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者与相关群体过强的社会资本会导致其习惯于长期与该群体内主体保持联系,而“拒绝”或“不能够”与其他群体联系而产生社会资本。这种过窄的社会交往群体限制了异质性创业学习的开展,对于获取异质性知识渠道和能力有限制作用。
四、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本提升策略
(一)把握社会资本的核心机制,改善创业行为
从实践来看,部分一腔热血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一个狭隘认识,即认为通过“拼爹”推动创业实践是“可耻”的,创业教育工作者也仅是保守的提及社会资源、社会网络的作用,这本质上都反应了对社会资本的错误认识。本文讨论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避免因认识误区而错失提升大学生创业绩效的科学路径,并理性认识其作用。对于资源相对匮乏但是学习积极性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社会资本是其获取创业优势的重要资源,大学生创业者抑或是创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走出对社会资本的传统认识误区,以大学生擅长且能够积极开展的学习作为中介机制重新审视社会资本,重视社会资本和创业学习的作用,并将其纳入创业活动的核心资源中,进而改变创业范式和学习行为,提升创业绩效。
(二)完善社会资本的结构要素,推动教育改革
传统创业教育强调商业逻辑的教育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缺乏培育社会资本的教育内容。基于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的结构,在传统创业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应把社会资本培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课程群建设。一方面,突出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并不是传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大学生创业成长及其社会资本培育角度而言,开展德育教育,突出大学生创业者对社会、学校、家庭等的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扩大信任半径,逐步改变大众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刻板印象,进而获取把握培育社会资本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创业教育说“行话”。“纸上谈兵”是目前创业教育备受诟病之处,相关师资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没有/少有创业经历的经济管理学教师,校外创业导师作用发挥微乎其微,无法为大学生创业者描绘和讲解真实的创业实践,开展MBA式创业教育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更“接地气”、善讲“行话”。
(三)搭建产教融合的教育平台,创建学习场景
创业学习为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提供了培育场景,应搭建更多创业学习场景,在推动创业活动的同时构建社会资本。在创业园实践、课堂理论教学、学科竞赛等传统教育教学场景外,本文强调产教融合创业教育的独特作用。产教融合创业教育具有显著的双核心网络特征,在运作形式上联结起实践学习和认知学习,能够有效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间的对话,推动大学生创业者深入开展经验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创业教育由“谁来教”和“怎么教”的问题,主要有共建创业教育班、合作人才培养、参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深度实践等形式。这种学习形式加强了大学生创业者与企业、高校等多个主体的互动程度和频率,通过拓展网络联结主体数量、增强网络关系和加深理论、实践学习与价值观认同,进而完成社会资本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的转化生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社会资本培育提供了有效的学习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