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7-10林建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林建华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结节性红斑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将同期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另外61例患者列入研究组,给予中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研究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复发率,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西药;结节性红斑;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dular erythem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nodular erythem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Another 61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reated with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method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e no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 observation, the recurre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nodular erythema is remarkabl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pati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Nodular erythema;Clinical effect

結节性红斑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炎性反应性脂膜炎,是由真皮脉管与脂膜炎症所造成的结节性皮肤病,其皮疹主要呈现蚕豆大小的圆锥形坚实结节,表面粗糙,颜色为灰褐色或者是红色,伴疼痛,发病人群多集中于中年女性,发病部位多处于四肢伸侧、腰背部,散在分布[1]。对于该疾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与气滞血瘀、风湿热毒聚结等相关,现代医学则归结为皮肤血管炎。本研究为本院两组结节性红斑患者分别实施西药与中西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治疗效果,从而为结节性红斑患者选取临床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对于此次研究取得的成果满意,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1例结节性红斑患者,选取研究对象的标准为: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节性红斑,病患或家属知情并同意患者接受治疗;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为: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恶性肿瘤,有精神类疾病,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等。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54例;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48.69±5.83)岁;病程0.4~2年,平均病程(1.13±2.21)年。研究组男性7例,女性54例;年龄为19~72岁,平均年龄(49.74±5.91)岁;病程0.5~2.3年,平均病程(1.21±2.28)年。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中西药治疗。比对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得出其结果存在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下一步比较。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具体为:给予用复方甘草酸苷3颗,3次/d,再给予其钙剂、维生素C,4周为1个疗程[2]。

研究组:中西药进行治疗,具体为: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实施血府逐瘀胶囊(天津宏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4g×12粒×2板/盒,国药准字Z12020223)治疗,1次用药6粒,1天用药2次,4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判定准则为:病患经过治疗后,其皮损等临床症状已经全部消退,恢复至正常状态,则将其判定为痊愈;病患经过治疗后,皮损面积显著发生缩小,颜色明显变淡,没有新皮损发生,则将其判定为显效;病患经过治疗后,皮损没有发生扩大,颜色变淡,则将其判定为有效;病患经过治疗后,其皮损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发生恶化,则将其判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各组总例数×100%;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记录复发例数,随访3个月。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17.0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出现2例恶心、腹胀患者,停药后缓解。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研究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3.28%(2/61),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13.33%(8/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13,P<0.05)。

3 讨论

结节性红斑的病因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一些学者认为其主要为机体的一种迟发性过敏反应,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疾病为一种免疫复合物疾病[3]。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结节性红斑主要与结核、病毒、链球菌、霉菌感染、药物等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这些因素所引发的血管变应性反应,也是麻风病、结节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一种症候。对于该疾病,治疗的原则在于积极治疗原发病,联合运用抗炎药物对症处理,不过临床上有很多患者没有明确原发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显著,且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不良反应也较多[4]。

复方甘草酸苷有着多种药理学作用,包括[5]:1)抗过敏作用:能抑制局部过敏坏死反应,还可抑制施瓦茨曼现象;2)类固醇样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其抑制应激反应、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以及胸腺萎缩的作用;3)免疫调节作用:复方甘草酸苷通过对T细胞活性的调节作用,对γ干扰素起到诱导作用,促进胸腺外T细胞分化;4)抗炎作用:能选择性地阻碍一些酶的磷酸化,抑制其活化,阻断花生四烯酸起始阶段的代谢水平,达到抗炎的效用[6],使得该药在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炎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作用。中医认为结节性红斑与“瓜藤缠”相似,主要是由于素有蕴湿、郁久化热、湿热下注等引发,治疗的关键在于利水除湿、活血散瘀。血府逐瘀胶囊在继承汤剂疗效的同时,该剂型服药更方便、更易吸收,临床应用广泛,凡属于气滞血瘀症者皆可用[7]。将血府逐瘀胶囊用于治疗结节性红斑,能有效活血散瘀、利水除湿,改善病情[8]。中西药合用治疗本病,不仅能保证疗效、缩短病程,而且方法简单、费用低廉。此次的研究结果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5.25%,对照组仅为683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跟踪观察及随访,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随访3个月发现对照组患者有较高的复发率(13.33%),研究组复发率相对较低,根据实际情况及临床研究临床应该更加推崇研究组的治疗措施。由此可见,复方甘草酸苷与血府逐瘀胶囊等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节性红斑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病例选择均为本院患者,因此需要更加深入地进行多中心及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结节性红斑患者的治疗中,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其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温伟强,姚启龙,黎德育.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结节性红斑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1):2176-2177.

[2] 王坤,姜云平.新癀片治疗结节性红斑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03):55-56.

[3] 张琛,高炳爱,陈玉欣,等.结节性红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5,31(07):408-410.

[4] 尹学永,王志文,刘冬梅,等.加味五神汤治疗湿热型结节性红斑5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4):26-27.

[5] 张丽,陈启红,柳兵.白芍总苷联合泼尼松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02):314-315.

[6] 马虎,黎芬芬,付娆,等.秋水仙碱联合吲哚美辛治疗急性期结节性红斑的临床观察[J].西南军医,2018,20(03),370-372.

[7] 钟清东.局部性高能窄谱红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结节性红斑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科大学学报,2018,36(03),342-344.

[8] 黄秀萍,李芳谷,劳富周.罗浮山百草油治疗结节性红斑的效果觀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03):79-81.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