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化融合”理论述评及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2019-07-10尚光旭张皓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两化融合转型升级启示

尚光旭 张皓

摘 要: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信息技术为推动中国各行业的革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逐步融合,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本文将对“两化融合”进行重点论著,分析两化融合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分析其优势所在,进一步阐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两化融合”理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启示

引言:近年来,伴随工业领域的技术革新,产业革命已经成为全球工业发展的重要潮流趋势,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相结合,也将为制造业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信息化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企业日常生产过程管理,更集中体现于数据的整理操控以及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直接推动制造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也将推动传统制造产业高耗能的生产模式,为我国的绿色发展谋求新的运营体系,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一、“两化融合”的实质及其对制造业的影响

(一)两化融合的本质内涵

从国外的研究进行分析,信息技术领域的革新将直接带动就经济领域的发展,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将直接对制造产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融合,将进一步对企业的战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1]。目前,对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世面上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部分学者肯定两种产业融合的运营模式,这样有助于改造传统产业的运营模式,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有助于提升产品品质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两化融合不应仅限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层面的探讨,更应最终于其更深层次的内涵,探求其产生的社会效应。

目前,我国已将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当前经济领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实现两化融合的思路、目标和手段。两化融合在付诸实践的同时,我国还对融合方式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类、归纳,构建新型两化融合模式,提升两化融合的水平。

(二)“两化融合”的理论原因

我国的两化融合观念的认知体系还不够完善,二者相互融合的实践价值还未深入人心。我国坚持两化融合的战略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其自身科学的理论逻辑赋予其时间价值。工业领域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将为我国的现代化生产带来新的活力。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化相融合,将成为我国制造类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这突破了传统模式下劳动力的密集工业劳动体系,知识类别的劳动成为新的潮流趋势。从实践领域进行分析,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面临一系列问题和瓶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工业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保障[2]。

(三)“两化融合”对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制造业作为两化融合的重要突破窗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衍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信息技术将会对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渗透到制造类产业的各个环节,将实现制造类产业链的对接更加完善;另一方面,两化融合催生出新的制造类别产业,如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人工智能等,为企业的价值、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及时植入,推动产业的发展和不断创新。

二、“两化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制分析

两化融合对制造类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下文将对两化融合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关的归纳总结。

(一)“两化融合”变革了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

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业的的生产方式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革,其衍生出社会化分工与协作方式,将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在两化融合和大数据的大背景下,制造类企业也可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整合。新的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的数据运算、分析过程,对于从事财务分析的工作人员来说,需要他们具备发展的眼光能够对市场进行剖析。企业的财务信息也可直接与市场营销企划部相结合通过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重新制定企业管理模式,使得流程更加流畅,从而满足企业的资金流动与企业内各部门和谐发展[3]。

(二) “两化融合”重塑了制造业竞争优势

目前,两化融合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创造新发展的机遇,我国正在为“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而努力,抓住现有机遇,改变传统的制造类产业固化,打破僵局,谋求新的创新点,焕发新的企业活力,培养相应的人才,企业也可进行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注入动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影响力,也将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带来优势。

(三)“两化融合”缓解了制造业资源约束

十九大以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国工业领域的发展也受环境以及资源的制约,工业化的发展与信息化的技术相融合,将进一步发现新型能源,突破资源受限的瓶颈,实现制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生产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及先进技术装备资源的引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重塑企业内部结构,降低企业对于传统企业资源的依赖性,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降低企业富余环境污染的程度,信息化的成果将进一步解决工业化过程的资源利用和环境治理问题,这对于我国70年代重工业发展迅猛的生产技术落后而导致的环境问题将进行改善,大大提升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

三、两化融合”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借鉴

(一)注重制造业两化融合模式的合理选择

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的工业化创新改革带来相应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监控,信息技术的相关植入,将为我国制造类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产品研发方面、企业管理方面、工艺流程方面以及市场营销方式寻找新的诉求点。在实践方面,我国也在上海、重庆等城市就设立两化融合设立区,构建新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作为定位,结合地域的生产需要,实施企业革新。

(二)注重制造业两化融合关键领域的合理判断

制造业的两化融合主要从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开始,并不断延伸,即研发设计领域、人才培养领域、产品流通领域以及企業管理领域,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利益增长点,对于稳定客户群体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制造类产业也可根据自身的地域优势,对市场及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分析,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客户的角度出发,对自身的生产进行剖析[4]。

(三)注重制造业两化融合基本手段的合理选择

目前,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对于两化融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种局部的应用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长效的利益,但中小型企业的投入有限,国家可加大对其扶持力度,通过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通过部分技术的支持,对制造类产业实施信息化的相应变革。中小型企业也应抓住自身产业优势,积极进行企业转型,谋求新的企业诉求点,进一步发展自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将为我国的制造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企业也应抓住现有的优势,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革新,通过技术领域的创新,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还应在充分考虑制造业行业特征和地区差异性基础上,对自身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变革、竞争优势重塑、成立新的绿色发展的机制,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2]谷唐敏.两化融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区域差异[D].江西财经大学,2016.

[3]赵昕.信息化与工业化互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尚光旭(1979-),男,汉族,河南禹州人,现供职于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本科学习,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企业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两化融合转型升级启示
基于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基于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核电群堆运行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