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工作 不断增强党建活力
2019-07-10邹广娱
邹广娱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快速发展,广大党员对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建工作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增强党建工作的透明度,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党委探索实施了党务公开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召开了党务公开工作促进会。总厂党委通过:坚持“三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内容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明确“四个规范”,即规范党务公开内容、规范党务公开形式、规范党务公开时限、规范党务公开程序;落实“三项措施”,即落实制度管理措施、落实民主监督措施、落实意见反馈措施等,确保党务公开工作取得实效。
关键词:党建工作;党务公开;制度;监督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快速发展,广大党员对实行党务公开、增强党建工作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推进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探索实行党务公开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胆实践、科学安排,探索实施了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群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为广大党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自律、激励、监督”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和谐开展。
一、构建保障机制,确保党务公开的顺利推进
党务公开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能否扎实推进、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健全的体制机制作保障。
1.构建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对党务公开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是党务公开的主体,党委“一把手”是党务公开的第一责任人,党委各部门是党务公开工作的承办者,各部门“一把手”是党务公开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按照党委的要求,成立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党委委员和党委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务公开领导小组,下设了组织机构,健全了组织机制,明确了工作任务,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格局。同时,领导小组要根据工作进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平时督促与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工作制度,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强化督促检查,查漏补缺,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从而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小组成员经常抓,组织机构重点抓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务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
2.构建责任体系建设,确保党务公开规范开展。制定推进党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方案,对有关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把任务分解到各级党组织及其工作部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和人员身上。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违背公开原则、搞虚假公开,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3.构建宣传体系建设,增强党务公开的透明度。要通过设立网上党务公开专栏,开通网上意见反馈邮箱,广泛征求和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这项工作。集输总厂各级党组织按照总厂党委的统一要求,制作了党务公开栏,设立了《党务公开登记簿》, 聘请了党务公开监督员。并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保证了党务公开工作有条不紊地深入推进。
二、强化关键环节的主体作用,积极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程序
党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限、程序等关键要素的界定和设计合理与否,决定着党务公开的实际效果。集输总厂在充分调研、仔细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符合单位实际的解决办法,概括起来为“四化”。
1.公开形式多样化。按照“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根据公开内容、范围的不同,有针对性地确定公开形式。对需要在党支部内部公开的,如重大事项报告、班子民主生活会、特定时期重点人员摸底排查、帮教工作等内容,主要通过召开支部有关会议、定期通报、党员活动室和网上文件查阅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需要向全体职工公开的,如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民主评议、职工意见反馈、党员发展等主要通过固定公开栏,召开职工大会、设网上党务公开专栏等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公开,最大限度地让职工群众参与了解“家情、家事、家业”。
2.公开时限明确化。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公开时间与公开的内容相适应的原则,确定了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的公开时限。如党费的收缴、党员月度学习考勤情况等实行每月底定期公开;对于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必要时根据党员群众反馈的意见,补充完善后再次公开。
3.公开程序规范化。对于一般性或常规性的公开内容,采取的程序是:公开前由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整理公开事项。上报支委会讨论通过后再进行公开。公开后,通过监督电话、班组党务公开联络员、接待日等渠道收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妥之处,整改后再次公开。对公开过的内容记录到《党务公开登记簿》中,并将公开的文字资料整理存档。而对于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则通过集體会议研究,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逐步公开。
三、突出配套措施的支持作用,强化党务公开监督力度
切实有效的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措施,是确保党务公开工作深入、持续开展,建立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1.强化制度管理措施的落实。本着“以制度促公开,以公开促工作”的原则,狠抓制度建设和完善,加大落实力度,使党务公开工作纳入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结合工作实际,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党务公开工作责任考核制度》、《党务公开监督员工作制度》等制度。通过整章立制,严格执行,使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逐步迈向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使党务公开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2.强化民主监督措施的落实。依据相关工作制度规定,各单位由党员群众民主投票推选出两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普通党员作为党务公开监督员,执行相关权利。在日常工作中负责收集职工的建议信息,并向党务公开监督员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党务公开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党务公开监督员、民主监督联络员工作会议,对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形成了自上而下完善的民主监督网络,保证了党员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3.强化意见反馈措施的落实。对党员群众围绕党务公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由支部组织委员负责收集整理,按公开程序研究解决,并将处理意见以《党务公开意见反馈单》的形式反馈给意见人,如果意见人仍有异议将再审议再反馈,直至意见人满意为止。
四、构建党务公开体系的成效
1.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实施党务公开,不仅给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党内事务的窗口,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的平台,特别是在生产建设和职工群众利益方面的问题被重视、被采纳之后,党员的主体意识被有效激活,保障了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调动了党员干部职工参与生产建设事务的主观能动性。
2.强化了职工群众对党员的监督。推行党务公开,将党组织的职责分工、工作目标、大事决策、工作进度、业绩表现等置于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党组织活动的透明度,使党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对党内权力运行起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压力感和责任感,使其积极工作、服务职工群众的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信息化进程下的互联网+党建[J]. 魏光明. 智库时代. 2018(14)
[2]浅谈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J]. 陈晓莉. 现代国企研究.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