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解析

2019-07-10黄慧芳

财会学习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黄慧芳

摘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断的提升,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以及使用效益的提升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但是从具体的落实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财务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体制的实施上仍然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在管理中始终以预算为核心,缺乏对财务分析以及核算等方面的重视。在财务收支上主要以政府拨款以及学生学费的收集为主维持学校的运转。这种情况下使得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能沦为记账工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还需要加强对会计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发挥学校财务管理中的经济管理效能,完善财务管理理念和体制,做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落实。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制度准则的实施中,需遵循《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财务制度》等法规、制度的规定,其中对事业单位以及学校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清晰性、准确性以及一致性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而且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编写专项报告、收付实现制等内容[1]。从这些制度和原则的分析来看,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核算不再是学校对财务收支情况的统计工具,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收缴学生的代管费与食宿费时,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这部分收入必须要利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进行核算。但是收入实现制在核算的过程中对收入和费用配比不合理,使得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实施无法进行。由此可见,当前应用收付实现制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要求,学校的会计信息披露无法进行真实的还原,因此必须要针对会计核算进行改革。

收付实现制度下,学校必须要在现金已经确认支付或者收入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收支处理,对于当期已经进行确认的收入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际进入的款项则无法体现在账面的收入上。同时没有计入到收入的账目也无法在欠款账目上进行体现,导致学校应收账款的收入追加存在较大的阻碍作用[2]。同时对于当期已经形成的但是还没有支付的债务,学校核算中成为隐性债务,无法体现在账面上。这种情况下学校在一个会计的收入和支出无法实现配比,从而无法对财务支出和收入进行客观地反映,不利于学校收支结余评价。而且财务结果容易被私人操控,导致学校中存在严重的财务管理风险。

(二)固定资产确认的问题

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来看,很多管理条件都不合理。学校在固定资产条件的限定中完全依据《事业单位规则》。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两种:其一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以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以上;其二,设备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同时如果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但是属于大批物品而且耐用年限超过一年,也可以纳入到固定资产核算中,利用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这种固定资产的管理形式下,金额界定起点过低,使得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中很多低值易耗的产品也被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而且在大批同类概念的界定过程中将学校的简单教具、桌椅等也都纳入到固定资产中,但是这种产品容易损坏,更换的频率高,使得学校固定资产核算中容易出现虚高的情况。此外,在固定资产确定的标准上缺乏统一性,存在双重标准的情况。比如S中等职业学校,在同一种物品的界定中,如果物品是大批购买的则会计入到固定资产中,但是如果物品是分散购买,由于单位价值不足规定值,则不予计入到固定资产中。这种固定资产的界定方式使得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陷入混乱。

(三)预算编制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预算编制的内容应当囊括学校全年的总收支。然而部分资金并没有完全纳入中职学校预算编制内容,造成部分资金在预算管理体系外循环,脱离了预算监督,这容易产生腐败,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会计核算基础问题的改善对策

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核算基础方式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方法,导致账目结构不合理,容易造成严重的财务问题。为了有效改善学校的会计核算方法,还需要注重权责发生制的引入,进而有效解决“收入实现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成本费用的收益对象和时间进行明确的划分,保证教学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教学收益。同时根据“权责发生制”理念。无论企业的收入是否完全支付到账,只要满足收入认定原则就可以在财务管理中作为学校收入。在学校成本费用的确认中同样适用,防止财务账面上对未收回收入和未到账的账目进行反应,进而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二)固定资产确认的改善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根据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物价水平等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进行合理的确认。并在固定资产中设置低值易耗品的项目,主要针对单位价值、容易损耗以及使用时间较长的物品进行单独核算。并对核算的标准进行统一确认,采用价值与时间结合的方式对标准进行界定。首先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资金两种科目对固定资产的份额进行核算,并保证固定资产与固定资金的对应性,对于学校中的固定资产不进行计提折旧。传统的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是通过财政拨款进行购置,因此固定资产的购置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资金来源设置相应的科目。

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对固定资产中的固定基金进行取消,固定资产的增加与资金支付具有直接的关系。固定资金和固定资产核对的过程中针对的对象相同,金额也是一致的,而且当前的财政政策下经济紧缩,国家的投资必然会减少。这种情况下固定基金设置的作用不明显,同时还会导致核算难度的增大,所以取消固定基金科目是必要的。通过固定资产结合支付的方式完成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也就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将其直接设置为固定资产科目。同时设置在建工程科目,主要针对学校的基建工程的账内核算问题。基建工程不能采用账外核算的方式,需要设置在建工程科目,在費用的支付中需要进行资本化管理,有效防止出现资本性支出的费用化问题,防止结余问题的虚列,对于没有完工前的在建工程,需要在资金科目中进行贷记,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将余额向固定资产科目进行结转。

(三)完善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中职学校的资金使用没有进行统筹,导致在经费的支出和使用过程中没有事前做好计划,在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同时事后没有进行分析,经费的使用过于盲目。虽然部分学校进行预算编制但是在范围、时间以及方法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第一,提升对预算管理的认识,灌输预算管理理念;第二,构建完善的内部预算控制体系,建立由校长带头的,各职能部门参与的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和监督;第三,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校经费的收支因素,对收入情况进行准确核实,并根据具体的情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项支出进行合理安排,保证资金应用中的统筹兼顾,保证资金的有效落实,防止资金的浪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有利于保证学校资金的合理应用,有效预防学校的财务风险。但是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落实工作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会计核算收付实现制不符合现代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确认不清晰,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还需要做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和落实,做好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学校财务风险,提升资金应用效率,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桂霞.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解析[J].财会学习,2017 (16):76-77.

[2]朱珈仪,朱珈萱.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审核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5,13 (16):148.

[3]李心阳.中等职业学校预算管理研究——以上海市Z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